APP下载

目标:西部一流 全国先进
——访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宏

2012-06-01杨驰原卢剑锋

传媒 2012年1期
关键词:报业昆明发展

本刊记者 杨驰原 卢剑锋

目标:西部一流 全国先进
——访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宏

本刊记者 杨驰原 卢剑锋

关于昆明报业,本刊关注已久。2009年第9期,本刊以《昆明报战十年志》为题,对昆明报业市场十年间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当期杂志出版后墨迹未干,2009年9月27日,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两年多来,在风云变换的市场环境中,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了怎样的发展?在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对未来有何规划?姚宏作为一名教育部门的官员转行到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当掌门人,他是怎样完成角色转换的?对昆明报业传媒集团的现实和发展有怎样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借本刊组织的“中国知名期刊昆明行”之机,我们采访了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宏。

集团化结硕果 高增长创奇迹

《传媒》:姚宏董事长,您好!这两天昆明行,我们目睹了昆明的变化,深切感受到了昆明在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的巨大发展潜力。一个城市的报业与这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问,集团成立两年多来,在报业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姚宏: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是在原昆明日报社的基础上组建的,拥有6个媒体、2个公司及印务中心、员工1210名。自集团成立以来,集团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集团化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成立集团后,不仅是整体实力的增强,各媒体间的业务整合与相互促进、人员内部流动、品牌战略的实施,形成了集团化聚合效应,团结、高效、奋进的企业文化初步形成。

二是新闻采编业务硕果累累。集团所属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认真履行媒体职责,在报纸质量、版面改革、新闻强报、独家新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尤其是集团成立两年多来,每年有40件(次)以上作品获昆明新闻奖、云南新闻奖、云南报业新闻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国际摄影金奖等,数量之多、奖级之高创历史记录。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作为集团旗舰的《昆明日报》,2009年、2010年都实现了35%的增长速度;2011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000万元。目前发行量达7万份,其中,上航班5000份,有7000份报纸进入州市。集团其他媒体也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传媒》:《昆明日报》2011年40%的增长速度实在很惊人,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除《昆明日报》外,集团其他媒体的发展情况。

姚宏:《都市时报》是我集团唯一一份面向全省发行的生活类报纸,作为集团面向市场的核心媒体,以办云南最好的报纸为奋斗目标,坚持强特色、重策划、树品牌。发行量在20万~25万之间,最高日发行量达到36万份,遍及全省各地。《都市时报》在新闻宣传和经营方面不断开拓,在2010年10月21日的中国广告年会上,《都市时报》荣获“全国十大地标报纸”的称号,其发行量、经营额、影响力已跻身全国生活类报纸先进行列,尤其是2011年10月18日改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读者的充分认可。

昆明信息港是集团的网络媒体,是昆明市的城市门户网站,目前达到40%的经济增长速度,盈亏基本持平,很难得。在2010年全国互联网大会上,昆明信息港获得“全国地方门户网站十佳”和“中国地方政府网站十佳门户”双十佳品牌。昆明信息港的人员队伍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他们在2011年10月底就完成了全年经济目标。

《滇池》杂志2009年11月从市文联主管主办划到昆报集团主管主办后,定位为“综合文化类”杂志,走市场化之路。2010年3月25日,集团对《滇池》杂志进行了改版。目前发行量从接手之前的1000多份到现在6万多份,从区域到全国发行,创造了云南期刊界发行的奇迹。

《昆明手机报》是集团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合办的手机媒体,在短短一年半时间之内,用户从8000人突破3万。但与发达地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们的目标是用户达到10万以上。

《传媒》: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冲击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发展成就和增长速度无疑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请问为实现这些目标,集团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姚宏:主要依靠改革、创新和人才引进三个方面。

一是转企改制激发了集团发展活力。集团坚定不移地坚持现代企业制度,除了《昆明日报》还保留事业属性外,所有的媒体都要转企改制,在工商部门注册,成为现代企业。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准备,2012年9月之前要彻底完成。整个集团不再分事业编制和合同制,改制以后,从我开始,只“退休”、“调动”两种情况发挥作用,其他一样,同工同酬,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二是内容创新增加了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1年10月18日《都市时报》正式改版。改版以后整个报纸的品相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认可。《滇池》、《皮肤病与性病》两份杂志我们接手后,从定位到内容、版式,都做了根本性调整。

三是引进人才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我们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都市时报》总编辑,通过竞争,原《东莞时报》执行总编辑周智琛脱颖而出,2011年9月已经正式到岗。《滇池》杂志总编辑李伟峰也是我们从《生活新报》引进的人才。

借文化大发展东风 展宏伟蓝图

《传媒》:2011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集团“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姚宏:总体奋斗目标是以“共建昆滇价值、传播中华文明、承载泛亚力量”为使命,加快报业转型升级,争当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文化先锋,建设西部一流、省会前列、全国先进的现代报业传媒集团。

“十二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是实施多品牌集聚战略,力争年收入每年递增15%以上,利润递增15%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集团总收入翻一番,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强势传媒集团,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党报集团前十强;成为云南、昆明文化产业主力军、领跑者,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现代报业传媒集团。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力、队伍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经营多元化。在抓好抓牢广告发行这个报业经济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实施多元化、同心圆战略,以报刊文化产业为核心,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

三是发展规模化。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集团总收入比“十一五”翻一番的目标,使集团成为集报业、网站、期刊、出版、印刷、实业为一体,综合实力强、产业结构科学、发展后劲强的现代报业传媒集团。

四是传媒数字化。适应现代报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数字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商贸、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游戏等。进一步发展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的数字报、手机报。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

五是合作国际化。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泛亚文化名城的目标,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报业传媒集团,创办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华文电子杂志。抓住滇中一体化、大通道建设等机遇,首先在滇中四城设立分支机构,条件成熟时到东南亚、南亚地区设立办事机构。

《传媒》: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发力点在哪里?将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姚宏:要着力抓好四大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强力转型,坚决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跨区域办报基础战略、跨媒体集成核心战略、跨行业拓展升级战略;坚定不移地坚持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为纽带,逐步推进集团母子公司组织构架的搭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集团出资人制度,强化集团对子公司的产权管控;逐步推进集团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资本运作,快速推进产业扩张,以《都市时报》为龙头,整合集团优质资源,在组建都市时报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争取上市融资。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打造优质新闻产品。正确引导舆论是集团工作的不变指针,优质新闻产品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报业集团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大政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宣传主线,重点围绕工业突破这一重大任务、招商引资这一重大抓手、改革创新这一重大动力、园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省会城市这一重大载体、泛亚文化名城这一重大使命、改善宣传手段这一重大课题,精心策划组织,打好重大新闻宣传战役,打造新闻精品,不断提升办报办刊办网质量,发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最强音。

三是创意为魂,整合营销,由单一的广告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致力于改变集团“单脚起跳”、经营结构单一的局面,想方设法拓宽经营领域,拓展创收渠道。充分整合集团资源,利用媒体的平台优势,创意策划,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不断提高集团经营能力。要积极拓展与报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产品群、产业链,稳步发展非报产业,培植群体产业。

四是资源聚合,整体变阵,大力发展数字传媒。旗下各媒体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行业内涵和外延,建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重组运营组织和业务流程,发展数字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实现从传统纸质媒体向数字内容生产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多元化业务拓展。

《传媒》:具体到各媒体,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

姚宏:《昆明日报》要向中国城市党报旗帜《广州日报》学习,树立“三高”典范。通过理念刷新、强力改版、资源整合,追求最出色的新闻,打造西部最具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主流政经大报,办高档次的报纸、吸引高层次的读者、吸纳高品质的广告,以高度影响决策、深度参与生活的主流姿态迈入全国先进党报前列。

《都市时报》要打造立足昆滇、影响全国的创意型新主流都市报。对报纸进行全方位的改版升级,重新定义云南乃至中国报纸新样式,对一切有利于报纸发展的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实施优势资源集聚和品牌裂变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大开放提升大品牌、大品牌拉动大发展的发展优势,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影响力。

转企改制,成立昆明报业期刊社传媒有限公司。以期刊社传媒有限公司为运营发展平台,全面管理好杂志的采编、经营、发行、多元经营和产业发展,同时不断创新开发产品,升级服务,完善产业,扩大发展路径,壮大产业规模。

完善和提升网上宣传、舆论引导和政务公开、在线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好做强昆明互联网综合城市门户和政务服务门户。此外,在做好英文网站的基础上,适时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推出多语种网站。

适应新角色 广揽八方才

《传媒》:在采访您之前,我们了解到,您以前一直在教育界工作,但在与您的交流和采访中,我们感到您已经是传媒业的行家了。从教育行业转行到传媒行业,您是如何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的?

姚宏: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一定要找到这两个行业的共同点。我认为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有很多共同点。首先两者都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是要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通过讲台来实现这个目标。媒体也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通过媒体和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教育人。第二个共同点,即管理是相通的,要管理好一个部门核心是制度管理、科学管理。第三个共同点就是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是相同的。作为领导,一定要胸有全局,宏观把握,清楚把握政策走向。这就又涉及到一个坚持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和我们的团队都很重视研究国家对整个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例如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第一时间学习并研究,而且作为地方媒体还要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规划来决定怎么走。

另外就是要善于向专家学习,包括向同城媒体和外地办得好的媒体学习,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要逼着自己学习,一个集团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所以整个媒体要发展,加强学习至关重要,要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来提高自己,这是我的感受。

《传媒》:您对传媒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应该说有着更专业的认识,请您谈谈您的体会好吗?您在集团人才队伍的打造上又是如何做的?

姚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打赢传媒竞争攻坚战的关键所在。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是人才,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科学发展,共赢未来”。“用人”是一门领导艺术。用人要营造客观公正的用人平台。人员怎么用?经营人员看财务报表,采编人员看发稿编版量,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对干部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有干部都要竞争上岗;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要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

一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坚持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相对称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按照集团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在人才的基本条件、引进人才的方式、人才的待遇和管理等方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合理、适应市场竞争和报业发展的人才引进机制。

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设置特殊人才津贴,营造宽松环境,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新锐怪才、特殊专才。

四是改革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团领导班子由市委任命管理,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重要部门正职竞争上岗后报市委宣传部备案。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分配晋升与业绩相结合等方式,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创新进取的事业平台。

五是变培养人才为经营人才。建立实用、快捷、高效、共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借脑发展,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设备、研发、制作和人才、人力方面的优势,形成良性互动的用人机制,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六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以社会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实现职工住房公积金全覆盖;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探索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使所有人员的薪酬与办报质量、导向效果及经营效益挂钩,收入能高能低;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增长机制,确保员工收入与福利待遇随着集团和所在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有同步增长。

七是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为职工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用规范的管理、融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环境以及进取的工作情绪,强化职工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猜你喜欢

报业昆明发展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