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风不过太平洋

2012-05-30燕子坞主人

新民周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盖瑞暮光热火

燕子坞主人

5月21日,东部半决赛第四场,热火VS步行者。赛前的更衣室里,詹皇白T恤黑裤衩,手持一卷,埋头苦读。据说正因为补了此书的能量,那天赛场上的他明艳不可方物,“充满了对胜利的欲望、动力和杀气” …… 这本足以让热火球迷感恩戴德的书,就是《饥饿游戏》。不过球迷或许还应该庆幸,詹皇那天看的是原著而不是电影,否则再凛然的杀气,恐怕也要侧漏了。

一部冒杀戮之名的电影,独缺的竟然是杀气。没有血肉横飞,没有华丽打斗,甚至看不到一个称得上凌厉的眼神。 小说用了整整4页,描写一群恶狗如何吞食一名少年,而电影只用了一个漫不经心的镜头,漫不经心得像国产剧的床戏。按照原作者苏珊·科林斯的说法,她的创作灵感来自电视真人秀、伊拉克战争、古希腊神话的复杂转化,却绝口不提日本国宝级导演深作欣二的《大逃杀》——或许真的只是心有灵犀,毕竟深作欣二也没说他看过《蝇王》。但高度相似的情节设置,的确很容易让人将它们拿来比较。《大逃杀》凌厉无匹,十分钟的前戏,一百分钟的高潮,在痛快淋漓的搏杀中,生猛地诠释人性的善恶。 42个人的关系、生死,在深作欣二手中纹丝不乱,而盖瑞·罗斯对24人的安排,都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只是快刀斩乱麻地锁定了几个主角,顿失乱战的诡谲——谁能告诉我,那个跑来跑去的狐狸脸是要闹哪样,就为了展示轻功吗?

快刀斩乱麻的盖瑞·罗斯,在把握电影主题上,却剪不断理还乱。革命之路?娱乐至死?金钱政治?还是老萝莉的甄嬛传?——凯特尼斯的伎俩,對于看过3部以上宫斗剧的中国观众,完全是浮云。苏珊·科林斯对自己作品的内涵,有无比装逼的诠释:古希腊传说,爱琴国王每九年就要进贡七对童男童女,送到克里特岛的迷宫,供牛头人身怪食用;牛头怪在书中升级为“政府和无形的体制压力”;而克里特岛的存在,意味着“和我们作对,我们会做出比杀死你们还残忍的事,我们会杀死你们的孩子”……如此深刻的政治寓意,却没有在电影中被深刻演绎,而是像那些被导演草菅人命的角色一样面目模糊。

这样一部极具烂片气质的电影,却好评如潮,看看这些影评:《卫报》:一部充满智慧且情节扣人心弦的动作大片!《帝国》:秒杀被搬上大银幕的所有畅销小说改编的作品!——真的吗?为什么我觉得改编最失败的《黄金罗盘》都比这好看?很多人还会拿《暮光之城》来作比较,认为同样走青春路线,“暮光”不过是吸血鬼版的卖萌琼瑶剧。我想说的是,连卖萌都做不好的青春片,简直就是耍流氓。虽然我实在受不了罗伯特·帕丁森那诡异的眼神,但跟长残的乔什·哈切森(当年《极地特快》里的小正太啊)相比,他完全称得上玉树临风——至少他不会比詹妮弗·劳伦斯矮半个头。

但再多诟病,也无法否定它彪炳影史的票房纪录,只不过这股席卷欧美的飓风,似乎还无法跨越太平洋的阻隔:在韩国的票房,不敌怀旧小清新《建筑学概论》;在香港上映首周,票房的冲击力还不如老态龙钟的《桃姐》。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往常见于国产大片,比如《唐山大地震》在美国票房仅6万美元,《让子弹飞》曾一度找不到北美发行商……中国大片在海外的票房纪录保持者,仍是十多年前《卧虎藏龙》的1.2亿美元。如果说中国大片的尴尬, 是因为电影审查制度的束缚、价值观的迥异、语言的差别,那一向能通吃全球的好莱坞,这次为何在亚洲吃不开呢?

是这块土地上的国情和宫廷戏太多了吗?

猜你喜欢

盖瑞暮光热火
三月歌会好热火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
暮光
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