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奖余热,继续发烧

2012-05-30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12年42期
关键词:诺奖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

何映宇

是不是事先都商量好的?中国本土作家史无前例刚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世界,刚过一个星期,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和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就接踵而至,在一周之内轮番轰炸中国媒体。

怎么那么凑巧?

各路神仙到中国出书的出书,演讲的演讲,热闹非凡,都要搭上莫言得奖的顺风车?可能用不着,这几位,可都是国际大腕,绝非打酱油的主,任何一位,都可独当一面。索因卡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奖的伟大作家;马悦然们呢,诺奖的生杀大权,说穿了,就掌握在他们18个评委手中。

中国通马悦然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是中国的老朋友了。1949年前,他在四川北部工作了两年,还收获了爱情和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陈宁祖于1996年去世)。1956年至1958年,瑞典政府外交部任命其为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那几年,他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其中就包括大作家老舍。

“舒乙是个坏人。”本刊记者问到老舍的问题时,马悦然突然激动起来,“每到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他就出来说他父亲本来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不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他的现任妻子陈文芬女士补充说:“这让悦然很生气,老舍是1966年去世的,他难道连他父亲什么时候离世的都不知道吗?”

看来,不管是舒乙本人造谣,还是以讹传讹,关于老舍如果不于“文革”中投湖自尽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铁定不实。而沈从文的传闻是真的:“对,沈从文那一年是他得奖,但是他去世了,很遗憾,诺贝尔文学奖不颁给已经去世的作家。”

改革开放后,1985年,马悦然还曾和前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同期访问中国。他记得,那一天,特朗斯特罗默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给学瑞典语的学生朗诵自己的诗。他朗诵完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举手对特翁说:“我不懂你刚才朗诵的诗。”特翁回答:“诗是不需要全读懂的。你接受吧,把它当作你自己写的!”

这次马悦然到上海复旦大学演讲《工匠与演员:论翻译的艺术》,谈的,就是他的老朋友特朗斯特罗默的诗歌和各种译本的差异。他刚刚翻译出版了特朗斯特罗默的两本书:诗集《巨大的谜语》和自传性文本《记忆看见我》。这次演讲,既是对新书的卖力吆喝,也可以视作是对遥远往事的一次隔空对话。

中国通马悦然除了将瑞典作家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也将众多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到瑞典,包括沈从文,也包括曹乃谦。曹乃谦和他是老朋友了,交情好到10月22日下午的曹乃谦新书发布会,是马悦然至今唯一一次出席的新书发布会。

曹乃谦将他和马悦然的老交情归结为“缘分”,曹乃谦在山西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他最初的几篇小说时,远在瑞典的马悦然居然就看到了。“我立即知道,这是中国最优秀的几个作家之一,并且着手将曹乃谦的小说翻译成瑞典文。”马悦然说。

就是这么奇妙!当时的曹乃谦虽然有汪曾祺和李陀的认可欣赏,但在国内文坛并未引起多少关注,马悦然对曹乃谦的热烈推崇可能和他的农村情结有关。陈文芬说:“悦然就是喜欢乡巴佬,莫言是乡巴佬,乃谦也是乡巴佬!”

2004年8月底,马悦然和妻子陈文芬一起来到山西,在李锐陪同下,一起去吕梁山李锐插队落户的山村邸家河住了难忘的几天。回到太原之后,他们和曹乃谦见了面,相见甚欢,大家高高兴兴吃了一顿饭,曹乃谦把《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三十篇交给马悦然,马悦然将其全部翻译成瑞典文。

在马悦然所著的《另一种乡愁》中,他将自己热爱的沈从文说成是“乡巴佬、作家和学者”,这是一位对中国的乡土风情充满感情的瑞典汉学家,他爱的是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民,他们单纯纯洁的爱与恨。像曹乃谦一样用一种孩童般的目光追忆至真纯美的时光,或者像莫言一样用红高粱开遍漫山遍野般的文字将你淹没,都让他仿佛闻到中国土地上吹拂起的清新或者狂野的气息,让他为之动容、为之沉迷。

作协不提名,诺奖怎么办?

和马悦然一样,埃斯普马克也热爱中国文学。虽然他不能直接阅读中文,但是他通过他人的翻译,还是阅读了为数甚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远自老子《道德经》、唐诗和明代李贽的《焚书》,近到北岛的诗歌余华的小说,对于中国文学,他可不是一问三不知的门外汉。

这次他来上海是为他的七卷本长篇小说《失忆的年代》第一部《失忆》的中文版做宣传。到发布会现场为埃斯普马克站台的余华半开玩笑说:“如果不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他说不定能得到那笔不菲的奖金呢。”

埃斯普马克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如马悦然,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里的地位,一度却在马悦然之上。他不仅是诺奖评委会终身评委,更曾17年担任评委会主席一职,在诺奖最终得主的归属上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诺奖评审的整个流程,埃斯普马克介绍说:“提名工作到当年的2月1日截止,一般每年会收到200多个提名,这些被提名者用不着都到斯德哥尔摩来,初评的五人小组就要开始开会讨论筛选,筛选到20人左右,同时评委会的评委有权提名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家,给学院写一个简介,加入进来。然后到5月,筛选出一个3-5人的短名单,整个夏天他们都在仔细阅读这些入围者的作品,到9月20日开始开讨论会,经过三个星期的讨论决定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归属。”

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评委们要集中起来阅读提名作家的作品。埃斯普马克说这当然不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而马悦然对本刊记者说:“每个提名作家的作品我们都会读,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读完,我会读十几页,如果能够吸引我,让我觉得这是杰作,我当然会继续读完,如果没有那么精彩,那我就停止了。”

今年诺奖得主莫言的作品,马悦然翻译了好几本,很快就会和瑞典的读者见面。他说:“莫言真是非常会讲故事,他太会讲故事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还有《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如果你读过后面那篇小说,你就会对莫言的幽默感有深刻的印象。”

埃斯普马克说他也读了莫言的大部分作品:”莫言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是法文,近20部作品,还有英文和瑞典文,我大部分都读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莫言的小说现在热销,诺贝尔文学奖能让得奖者得到更多的读者,这当然是件好事。有人说,这样的话,一个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会影响到他之后的创作,确实有些作家得奖之后就写不出更好的作品来了,但是像叶芝在获奖后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优秀的诗作,还有像托马斯·曼,他又写出了《浮士德博士》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学院讨论过,是否要第二次给他颁奖,当然只是讨论。”

当问到中国作家今年才获奖是不是有点晚的问题时,埃斯普马克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们都没有提名过来。有提名资格的作家,你们不提名,这让我们怎么办?很多作家获得提名还是我们评委觉得不错而加入到提名名单中来的。你们也知道,沈从文是在评审过程中去世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无可奈何。”

马悦然告诉记者,当他1988年得知沈从文去世的消息时非常吃惊和难过,他马上给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打电话询问此事,对方回答他是:“沈从文是谁?”1988年,在中国,没有人记得沈从文,除了他的亲人和老友。那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封闭已久的国门徐徐打开,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曾经被遗忘的人与事也慢慢浮出水面。

继马悦然、埃斯普马克之后,10月29日,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索因卡访问北京,诺奖热继续发烧。有一些浮躁跟风的现象出现,但是总体上来说,加大与世界的交流,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故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有百利而无一害。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放眼世界。莫言得奖之后,三位诺奖巨头的扎堆访华,希望能让双方多一些互信和理解,而少一些攻讦和封杀,这是对文学最好的尊重。

猜你喜欢

诺奖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聚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