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片人和导演的双簧

2012-05-30阙政

新民周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博纳陈可辛徐静蕾

阙政

就像张艺谋和张伟平缠扯不清,在电影圈里,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夫妻档的陈凯歌陈红、徐克施南生时常被拿来相提并论;于冬和陈可辛的名字一度紧密相连;张一白、徐静蕾也有多年渊源;至于冯小刚,又怎么逃得脱王中军王中磊。

曾经,明星是一部电影绝对的焦点。后来,焦点扩大到导演,自问有点深度的观众都不再满足于镜头前风流人物的衣香鬓影。现在呢?明星、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悉数登场,任由追星、追内涵、追利益链、追权谋的列位看官各取所好。

在一部分观众眼中,制片人和出品人俨然已是比明星更大的明星,和名牌导演的搭档合作也一再被津津乐道——只因他们才是“话事人”,是幕后更大的“风流人物”。

施南生:不只是“徐克旁边那个妞”

熟悉香港电影的观众想必对徐克背后的女人——施南生不陌生。祖籍上海的施南生是典型的香港都会女性,1975年,施南生在英国获得数据和计算机学士学位后返港,机缘巧合,相继在TVB、佳视和丽的电视台担当起了宣传,后被丽的制作部总监麦当雄调去制作部任节目副总监,才进入了电影圈。

1977年,徐克从美国学成回港。虽然施南生的闺蜜张培薇早就对其夸赞过徐克的多才多艺,但二人直到翌年才互相结识,在旁人看来,那是“一见钟情”。徐克入行之初的经历与施南生轨迹相近:先在佳视做编导,佳视倒闭后加盟无线,后转入电影圈,在1979和1980年相继拍出新浪潮电影《蝶变》和《第一类型危险》。

1980年代初,石天、麦嘉、黄百鸣等人组成的“新艺城电影公司”正求贤若渴,到处寻找新浪潮导演,徐克也受邀加盟,为其拍摄了《鬼马智多星》。成立之初的新艺城人手短缺,老板就是主创,连专职制片经理都没有。“他们说徐克旁边那个妞挺有型的,就找她这样的”,于是黄百鸣去说服施南生:“新艺城前途不得了,正在起飞。”但那时嘉禾和邵氏才是大公司,施南生一问新艺城的年营业额,心里已经有数。无奈徐克已经先行被拉拢,黄百鸣又把月薪都存到了她户头,施南生“觉得很不好意思,就赶快去上班了”。

在新艺城期间,施南生一手设计了制片模式,从预算到院线档期,从拍摄时间表到落实演员、摄影、剪辑,全部搞得妥妥当当。到1984年,施南生与徐克成立“电影工作室”,二人的分工模式就此定型:一个负责拍戏,另一个全权把握拍戏之外的融资和宣发。

后来的徐克,专心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影片:《黄飞鸿》、《倩女幽魂》、《上海之夜》、《花月佳期》、《满汉全席》……强烈的个人风格为其赢得“老怪”美名,但老怪汪洋恣意起来也难免有失控的作品,这时候,便更见得掌舵手施南生的重要。

2005年徐克应黄百鸣东方电影公司之邀拍摄《七剑》,正式将工作重心转往内地。施南生也因此加入东方电影,依旧为徐克铺平道路。之后的《狄仁杰》,施南生又亲任制片人,帮助徐克时隔19年再度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龙门飞甲》想用3D拍,施南生遍赴各国找寻可靠的制作班底,终于邀请到《阿凡达》的视效总监来担任该片立体拍摄顾问……

珠联璧合的这一对黄金搭档,近年来却屡次被曝已经离婚。对此,二人默契,均不作回应。只有徐克的一句话盖棺定论:“除了父母,施南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关于私生活,我觉得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

于冬:只合作不绑定

众所周知,于冬是做电影发行起的家。从1999年建立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到2009年正式更名博纳国际影业集团,十年间由博纳发行的影片累计票房超过15亿人民币。并且,经过十数年的打拼,博纳初步完成了从上游制作、艺人经纪、电影发行到下游放映的全产业链模式。

严格来说,当家人于冬并非制片人,更多时候他都代表投资方,以出品人的名义出现在电影里。但他的实际职责却近乎制片人角色:与导演商议项目、讨论故事、选择演员,并且兼顾电影发行。博纳每年出品约十部电影,其中的一半都要由于冬来“一票决定”。

这些年来,与他合作的著名导演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香港导演:许鞍华《桃姐》、徐克《龙门飞甲》、麦家辉庄文强《窃听风云》、王晶《财神客栈》、刘伟强《不再让你孤单》、尔冬升《枪王之王》,还有拿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的新导演郭子建《打擂台》——这与博纳当年多发行港产片的经历关系密切。于冬的好人缘圈内闻名,和香港导演合作久了,彼此都有一份诚信度,所以“他们愿意把电影交给我。不是没有钱找他们啊,现在很多人提着箱子去尔冬升房间给他呢……但是他们希望有好的团队”。

于冬曾说,“我希望我能有我的冯小刚”。2009年,当他找到“情投意合”的陈可辛时,一意进军内地市场的后者看起来很像是“博纳的冯小刚”。当时,于冬加陈可辛再加黄建新,三人共同成立了“人人电影公司”,酝酿十年之久的《十月围城》是公司开业大制作。可惜的是,它也成了唯一的作品,戏拍完,于冬和陈可辛就散了伙。

回忆当时事,于冬颇有点“天亡我楚”的无奈:“只能说这个戏的命太硬了,所有灾难性的困难全遇到了”。虽然最后国内票房达到2.93亿,收回了1亿投资,拿到各种大奖,口碑也还不错,“但是因为这部戏出现了种种的不愉快,所以我们也散伙了。这个不赖陈可辛,赖这部戏。”

现在,博纳的思路也变了,不再执著于一位导演的个人品牌,改为全面出击——“徐克是我的张艺谋,尔冬升是我的陈国富兼冯小刚,麦庄就是后起之秀”。在采访中,于冬表示:“博纳和导演实行项目制合作,不跟随、不绑定任何一位,也不轻易放过可能的合作对象。”即使是陈可辛,也不排除再度合作的可能。而黄建新与于冬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发的第一部片子就是黄建新的《说出你的秘密》,我永远记得我的第一桶金是他帮我赚的”。

张一白:分身有术

《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夜·上海》、《秘岸》……张一白的作品并不密集,水准却很稳定。尤其难得,在“大片”风云相逐的年份里仍然不紧不慢地拍着他的现代都市感情。不管重庆还是上海,他的镜頭都能拍出城市的气韵。

这些年,担任“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的张一白逐渐把重心转向了电影制作。近四年来他交出的导演功课只有2011年的电影版《将爱》,反观制片作业倒是不少:《双食记》、《杜拉拉升职记》、《将爱》、《黄金大劫案》……第六代导演转型,为第六代乃至更后代的导演们当起了幕后推手。

这其中,徐静蕾的名字始终如影相随。1998年,张一白电视剧处女作《将爱情进行到底》,主演:徐静蕾。2002年,张一白电影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主演还是她。后来老徐跨界自己当了导演,《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又常见张一白忙碌客串的身影。2008年年底张一白随手翻看朋友家的《杜拉拉升职记》,脑子里立时三刻反应到的人,还是徐静蕾。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10年徐静蕾导演、张一白制片的《杜拉拉》公映,大热一时。

电影好坏存在争议,但张一白身为制片人,对《杜拉拉》的经营大获全胜。最初,该片的投资人只有徐张二人。随后,张一白选择从专业营销入手给影片增值:请来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担任影片荣誉编剧,让企业圈关注该片;又请来《欲望都市》的造型师,在时尚圈再进行一轮营销。最终,得到巨头中影集团加入,2000多万融资轻松搞定。

张一白形容《杜拉拉》的营销过程,“就像一个创业企业,不断稀释原始投资人的股权,不断引入更大的投资”。实际上单单是该片的植入广告,所获收益已超过拍摄成本。这种傲视票房的操作模式此前并不多见;如今,倒真是遍地开花。

从商业上的清晰判定和管控能力而言,张一白绝对是合格的制片人。从导演变身制片人,他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很了解什么时候导演需要制片人,什么情况下制片人应该放手给导演作主。

小马依旧奔腾。张一白一方面继续为公司签约导演(吴宇森、宁浩)担任制片人,一方面再度“聊发少年狂”——最近,由他担任导演的30集连续剧《将爱之因为爱情》举行了发布会。主演张子萱、黄一琳和当年的李亚鹏、徐静蕾一样,都是新人。新一代“白女郎”不仅为导演张一白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也为制作人张一白控制了片酬预算。

猜你喜欢

博纳陈可辛徐静蕾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徐静蕾和黄立行:为何他们的七年一点都不痒
徐静蕾:40岁也可以很美
博纳影业新增30家IMAX影院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
美国酒保“自首”称想毒死博纳
跨越与融合,离散与回归——陈可辛“北漂”十年的文化审视和空间位移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