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房收钱”撕开职称评审遮羞布

2012-05-30杨江

新民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新民职称湖南省

杨江

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刘一兵教授“开房收钱”丑闻撕开了广为诟病的职称评审体系的遮羞布。鉴于刘一兵在湖南省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中有违纪违规行为,湖南省教育厅已经停止其评审资格,目前刘一兵已被所属的湖南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

对湖南省高校系统的多数教师而言,这个丑闻的曝出可谓大快人心,此事更再次引发改革职称评审体系的呼声。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已派员到达湖南督办此案,而据《新民周刊》了解,继刘一兵之后又有一名评委因收钱受到实名举报,湖南省教育厅将其清除出评审组,但并未透露其姓名与所属学科。

连日来,多名湖南省高校教师向《新民周刊》反映该省高校职称评审过程中“权钱交易”的问题,这些举报表明,刘一兵案不过是冰山一角,职称评审中的权钱交易由来已久,且已衍生出一个成熟的灰色利益链。

5月9日,来自湖南省某副省级单位的科研人员更是向《新民周刊》揭露,职称评审中的权钱交易不仅在高校中存在,他以亲身经历证明湖南省社科系统正副研究员评审过程中长久以来也存在此类问题。另有多名具名人士反映,该省卫生系统的职称评审腐败情况比教育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民周刊》对此展开调查,所获内容令人震惊。

纪委干部陆群:刘一兵是突破口

曾多次揭露包括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涉嫌弄虚作假等问题的神秘网民“马山寨主”再立“新功”。5月4日上午,这名网友发微博称: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昨天在母山基地开始。前天下午评委名单刚定,全省参评教师即获悉名单,前晚开始一年一度的疯狂送钱活动开始。今年体育专业评委刘一兵教授为方便老师们送钱,在新天宾馆开了套间并广而告之,一时门庭若市,楼层服务员只要遇到打听2408房间的,便会说:“你是要评职称吧?”

在这段文字后,这位网友配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截屏图片,短信内容为:“评委名單刚出,今年体育专业评委为湖南警察学院刘一兵教授,湖南大学体育学院蒋恺教授,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刘少英教授,邵阳学院体育系谢小龙教授。请准备3万到4万元,于今晚到新天宾馆2408房间找刘一兵教授,晚了就送不进了。”

由此,“马山寨主”率先捅开了“开房收钱”的丑闻,随着另一名实名认证网友“御史在途”的跟帖确认,这条消息迅即引爆舆论。“御史在途”真实的身份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作为一名纪委干部,陆群今年来也因多次揭露湖南省公务系统内违法违纪的问题受到网民追捧,成为一名网络揭黑红人。

在近年来揭黑的过程中,陆群与“马山寨主”多有互动,两人所举报的问题最终都被查证属实。与陆群公开亮相不同,“马山寨主”的真实身份一直保持神秘。记者未能联系到“马山寨主”,出于对他的保护,陆群对他的身份也是讳莫如深,但陆群对《新民周刊》强调,“马山寨主”揭露的问题绝对属实。

在看到这条微博后,陆群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母校的一名体育教师,后者表示送了钱给刘一兵与另一名谢姓教授,而“姜教授那边送礼的人太多,他没送进去,为此忐忑不安”。陆群说,5月2日,他的母校有十几个教师到长沙送钱。“问题非常严重,高校被搞得乌烟瘴气,对此我深恶痛绝,所以毅然揭露。”对于所送金额,陆群透露,向他证实问题的教师说要评副教授职称,行价是每个评委5000元。

“收钱的绝不仅体育专业与刘一兵一个人,其他专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甚至更黑,要评选的教师基本都送了,有一个中文系的老师没有送礼就没有评上。”纪委干部陆群告诉《新民周刊》,多年来纪委部门也曾多次接到职称评审职务犯罪的举报,“高校职称评审跟高校招生一样,催生了一大产业,养肥了一批人,拉皮条的,出卖评委信息的,帮助发表论文的,代人收钱的,等等,从业人员不在少数”。而刘一兵“开房收钱”丑闻被曝光后,陆群又陆续接到了几十名教师的举报,省内省外均有。

湖南省教育厅此前也曾接到举报,但至于为何没有深究下去,陆群表示不太好揣测,但对他所处的纪委部门而言,查处的难度非常大。“送钱都是一对一的,靠送钱评上的人肯定不肯公开承认送过钱,没评上的也不敢出来揭露,因为明年还要评,怕遭受打击报复。”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表示,对于刘一兵被反映的问题尚无具体调查结果,但体育学科的职称评选工作已经停止,其他学科仍然照常进行。湖南省高校职称的此次评选共有109名评委,葛建中表示,教育厅会遵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但不会进行全面调查,因为刘一兵是个案,而评委整体是“正常”的。

对此,陆群持有异议,“没有取得证据前确实不能轻易下定论认为是整体现象,只能发现一起查一起,但有两大不正常现象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严重的大面积腐败问题。一是本应高度保密的评委名单,变为公开的秘密;二是本应与外界隔绝联系的评委在评审基地可以随意与外界保持联系”。因而,陆群认为完全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调查。

“马山寨主”也表示,“即便在体育专业的评审中,刘一兵也只是一个配角,真正的核心人物评审组长蒋凯教授,他也因此而成为参评教师的主攻对象,红包标准比刘一兵们高出五成以上。”

他与陆群甚至在微博上一唱一和替调查组“出谋划策”,比如研究调取5月2日至5月3日新天宾馆2408房门口的监控录像。

不合格的评委评出不合格的人

“开房收钱”丑闻将湖南省职改办与湖南省教育厅置于风口浪尖,对于各界最为关心的职称评委产生过程,两个部门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出入。

湖南省职改办主任周建中表示,目前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库与评委的产生规则所依据的文件是关于湘职改字【1999】2号《做好我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这份文件规定,出席评审会议的评委产生办法是:在召开评审会议前五天,由省(市、县)职改办会同相应系列职改办在“评委库”中随机抽定当年参加评审会议的评委。

目前湖南省高校各学科的评委库大的约300人,小的也超过100人,评议组评委人数最多只有15人,少的只有5-6人,因为如果按照上述文件随机抽取,专家被抽选的几率约为5%。但事实却非如此,以刘一兵所在的体育学科评议组为例,5年来的评委名单显示,先后共有30人担任评委,其中9人重复担任评委,此次被曝丑闻的刘一兵连续两年担任评委,而更有甚者连任三年,比如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亚云、吉首大学副校长白晋湘。

另据记者了解,在教育、文学等学科组担任超过3年的评委并不在少见,有教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都是老面孔,即便不用人透露名单,也能猜出大概。”

“随机抽选”让人疑窦丛生,对此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解释,评委库进场评委的选定过程有一个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会保留一部分业务骨干。这一做法明显与上述文件相背。对此,葛建中解释,如果真正按照随机的做法,评委的水平没办法完全稳定,现在的评委产生办法,一直就是这样沿袭下来的。葛建中认为这个过程不能叫“随机”,而是有“随机的意蕴”。

记者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以体育学科为例,5年内的30名评委中有7名从未在CSSCI上发表过论文,其中包括湖南大学体育学院前院长张外安、院长蒋凯,湖南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龙枝荣。调查还发现,有近10位评委在其任评委当年前溯5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量为0。

不合格的评委会评出怎样的教授?《湖南省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细则》规定申报教授、副教授有教学和科研等多项要求。其中论文和专著条件是“硬指标”:“社会科学类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须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不含拓展库期刊,下同)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但记者调查发现,多名申报成功的教授在论文与专著的硬指标上并不达标,比如在2010年湖南省正高职称评审中通过的吉首大学陆晨、彭长锦,湖南警察学院曹超等人在CSSCI核心库检索的数据显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数分别为0篇、1篇、1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另一位未通过评审的教师田祖国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40余篇。

这种反常的现象引起了一些教师的愤慨,有人因此举报。“马山寨主”更是直指评委产生过程中的黑幕。“评委全部由教师处内定,并受其操控。有的专家为当上评委而付出代价。部分高校教师的公关目标不是评委,而是教育厅官员。这一块蛋糕,很多人都有份。”

严重损害教师学术研究积极性

“教师们要么耗费两三年工资去争取指标,或选择不务正业,消极怠工。如今的高校,已经鲜有老师钻研教学了。”陆群透露,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一优秀教师去年申报副教授,材料十分扎实,条件远超10年前的正教授标准,因过于自信而没有孝敬评委,结果在评审中名落孙山,自此不求上进,不务正业。

无独有偶,5月12日,在湖南省某高校任职7年的一名青年教师也给《新民周刊》发来短信,称:“湖南职称体制将高校变为牟利的战场,救救湖南高校,救救老师。”《新民周刊》随后对其进行了采访,这名教师表示自己“深受其害”。以下口述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审收钱的黑幕据我所知2000年以后就开始了,那时候风气没这么盛行,2007年一名与我交好的同事评职总共只送了几千元而已,但后来的行情渐涨。2010年,我另一个同事评职称,他是在职研究生,要与一名博士生竞争,但他却没有什么成果。当时博士生已经通过小组评议,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我这个同事给每个评委送了五千元,一共花了两万五千元就把那名博士挤掉了。

我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博士,因为老家在湖南,就回老家了,但我发现学术地位与成果再高再多也没有用,还是金钱厉害。高校现在变为功利场,而且问题不仅这一点,比如课题,2000年前课题项目不需要跑关系也会拿到,但現在不跑关系,课题几乎不可能拿到。

这对我们这些真正想搞学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伤害,其实在我身边很多教师都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但让我很不理解的就是,本来大家都是受害者,但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一直期望通过媒体去曝光,但知识分子内心有一种怯懦感,这是一种群体性格弱点,读了这么多年书,我想起码的正义感是存在的,只是对于潜规则深感无力。

湖南省内与这名教师有着同样愤懑的不在少数,近年来其实也不乏实名举报者,但令人遗憾的是,举报最终都不了了之。早在2010年,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系讲师吴辉就因为职称评审过程中权钱交易实名举报。

2009年,出版了两本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后吴辉申评副教授。有同事让他去长沙送礼,但他极其反感,结果这一年他没评上。吴辉反思认为自己太孤傲,明年再评就去送礼。2010年,他果真去送了礼,在长沙华达宾馆见到到处都是赶来送礼的人。他第一个看到评委名单,托关系认识了其中一位评委,送了5000元礼金。然而这一次又没能通过,因为7位评委,他只获得一票。“人家都送了两个三个,保险就要送四个。”让吴辉决意挑战潜规则的还有一个细节,有人看他的述职报告,读到“国家领导人批示”的时候,笑了。

他并不埋怨那名收了他钱的评委,因为对方已经尽力,且事后也将钱退给了他。刘一兵此次事发后也有知情人对其为人作出肯定,理由就是“去年,刘一兵就开始开房收钱,并打电话退给没有评上的当事人。大部分人都是办不成事也不退钱的,刘一兵算是重视信誉的”。

“我要举报!我要举报!”在看到“开房收钱”丑闻被曝后,吴辉又将当初的这封举报信贴到了网上。“我觉得这是报应。湖南省人事厅曾处长曾经接待过我。我说下不为例,就放过了他们。没想到今年还是如法炮制。我也趁着机会把我去年的举报信贴到网上,也算是对当事者泯灭学术良知的一个教训。”

他在举报信中表明:守住学术的良知,维护学术的声誉,也是维护一个国家的前途。

来自社科系统的举报

5月6日至8日,名为“飞山蛮骡子”的网友开始持续揭露湖南省社科系列职称(正副研究员)评审“权钱交易”内幕。评委坐在家里等人送钱,这叫“坐椅待币”,而职称价格:正研究员价格:3万到5万。副研究员价格:2万左右。在湖南省社科院内,人人知道,9、10月是省社科研究系列高评会前奏曲,上百台小车跑过来送钱买职称,恰好是秋天,因此人称“秋收”。保守估计,“湖南省社科研究系列高评会”中的常任评委,每年的“秋收”在20万元到40万元。

5月9日《新民周刊》联系到这名网友,他自称是湖南省某副省级部门的研究人员,期望可以匿名举报。通过其后采访交流,记者至少可以确认其对湖南省社科系统相当了解,甚至可以报出社科系统主要领导手机、家庭电话等信息。

“飞山蛮骡子”讲述了自己送礼的过程,他通过中间人拿到了评委电话与门牌号,随后到评委住宅楼下按门铃……将装有钱的信封递给评委,评委翻了翻说材料很扎实啊,然后按照中间人事先的交代,他起身告别,因为评委还要接待其他送钱的访客,“前后不到一刻钟,出门,我继续到另一家送礼”。

他向《新民周刊》实名举报了其中4名收受他贿赂的评委。按照他的介绍,湖南省社科系列职称评审同样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比如,要参评必须参加社科院主办的培训,还必须在社科院主办的杂志《求索》上发表论文,“这个也是收费的,被转载是论文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要转载量,也要通过渠道去买”。

“飞山蛮骡子”还告诉《新民周刊》另一名教授的故事,“有一年在浏阳某宾馆,来不及给评委送钱的教师在中间人指点下在宾馆围墙外翻墙,因为门口有武警把守进不去,有人在那里专门租梯子,爬一次要1000元,爬进去后根据中间人指点找到评委房间,将写有自己名字的装钱的信封塞进门缝。”

“飞山蛮骡子”表示,他10年间为了职称、论文花费不下20万元,自己发表的50多篇论文,其实自己欣赏的只有9篇。“搞不到正研究员,就没有地位、待遇,当然,这是一个门槛,过了就有利可图。”

为了核实其举报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先后联系了湖南省社科系列职改办主任向志柱,他表示绝无此类问题,随后以吃饭为由挂断电话。记者此后多次拨打湖南省社科院院长朱有志的手机与家庭电话,但手机始终不接听,家人也挂断电话。

熊丙奇:去行政化改革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权钱交易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职称评审涉及到工资、科研经费、课题申报、住房、退休待遇等问题,许多人最终不得不被裹挟加入送钱的队伍中。“围绕着职称评审过程的利益争斗便不足为奇。事实上,职称评审中的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熊丙奇认为,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目前职称评审体系的弊端,高等教育职称评审有两种方式——获得高校职称评审资格的高校自行组织评审,没有获得资格的学校由省教育厅、人事厅组织安排。这两者都是把职称评审当做行政许可,从而导致职称评审异化。

“湖南全省的职称评审尚且如此,更别提一些高校关起门来进行的内部评审了。” 熊丙奇教授认为,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职称”一说,“教授不应该是一个终身制的身份、职称,而应该是一个岗位。由学校根据教师的学术地位、业绩以及学校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聘请。”

因此,他认为根源上就是要推进高校的“去行政化”,实现高校的学术自治、教授自治。“现在学术高度行政化,导致很多人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既然行政可以打招呼,拿钱买通不也是一回事嘛!”

改变现行的学术评价模式,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成立能独立运行、不受行政干扰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才能阻止学术评价、评审的异化趋势。

有专家亦表示,打破职称评审“唯论文论”,评聘分开,已评上教授没有达到要求,学校可以不聘,没评上教授的教师,如果工作表现突出,也可以聘为教授。

熊丙奇透露上海已有高校进行这方面的试点。

“不去行政化,技术上的手段毫无意义。”

猜你喜欢

新民职称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