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要变“乌托邦”?

2012-05-30金姬

新民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阿拉斯加州动议瑞郎

金姬

曾有人说,如果人间有天堂,那就是瑞士。上个月,有关“瑞士政府计划每月向每个瑞士公民发放2000到2500瑞士法郎补贴”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对此羡慕嫉妒恨,深深感到“投胎是门技术活”;有人感叹“乌托邦”梦想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现实?不是吧。《新民周刊》调查发现,不少瑞士人对“无条件补贴”并不知情,或者干脆一笑了之。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志敏教授更是把这个提案看作笑话,他对《新民周刊》表示:“瑞士福利制度已经很好了,不必这么做。更何况要政府拿出近1/3的GDP给全民分红,这是不可行的。”

提案太疯狂?

4月下旬,瑞士《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刊登了一份名为《无条件补贴》的提案,大意就是每个瑞士人无需工作就可以每月领取2000到2500瑞郎 (约合1.35万元到1.7万元人民币)的补贴。在瑞士,由7名联邦委员组成的联邦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拟订的所有成文法草案和官方报告都会发表在《联邦公报》上。

瑞士赋予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任何瑞士公民都可通过动议提出新法案。但在通常情况下,动议一般由利益集团提出,而并非个人。如果能够收集到10万个支持提案的签名,就可对该提案进行全民公投。《无条件补贴》目前仅仅处于动议阶段,能否收集到10万个签名还很难说。

这项提案是由社会民主党提出的。作为执政联盟中最左的政党,社民党始终主张社会平等。提案委员会成员奥斯瓦尔德·西格今年68岁,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上一份正式工作是瑞士联邦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发言人,2009年退休后仍然活跃于政坛。他表示:“这笔补贴将让人们从劳动义务当中解脱出来。”西格还认为,为了生活而必须劳动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些人没有工作,有些人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些人超负荷工作。而提案将改变当今的劳动市场,使其更具灵活性,并能为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动力。“当谋生不再成为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事他想做的事情。”

许多瑞士艺术家、理疗师、电影人和社会政治家等社会名流都对这提案表示支持,包括社会党副主席、社会安全和健康委员会成员希尔维娅·申科。日内瓦组织BIEN主席阿尔伯特·約里曼甚至表示:“这个提案的美妙之处显而易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每个人都能过着至高无上的独立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富人的特权。”

事实上,这次提案和BIEN在2001年成立时的目标不谋而合——让每个人都能拿到一份“体面的收入”。瑞士虽然是高福利国家,却一直没有引进“最低工资制度”,这让一些在瑞士全日制工作的人却生活在贫困线下。瑞士人的工资差距也越来越大。30年前,一位经理的工资最多比一位小职员的工资多30倍,而今天可能相差1000倍。许多低工资瑞士职工不得不去做第二份工作才能勉强度日。

2011年是四年一次的联邦议会选举,为了拉选票,就有三个针对收入不平等的全民投票动议被呈交给国会,前两项动议提出限制经理级工资的上限,最后一项则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将瑞士全国规定一个同一最低工资数值:22瑞郎(约合150元人民币)/小时或4000瑞郎(约2.7万元人民币)/月。

4000瑞郎的月薪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个很高的数字,但是瑞士的物价也很高,例如1升鲜奶1.5瑞郎(约10元人民币),1公斤面包4瑞郎(约27元人民币),一份麦当劳套餐12瑞郎(81.5元人民币),1杯咖啡需3.5瑞郎(约23.8元人民币)。据悉,瑞士是欧洲工作时间最长、休假最少的国家。瑞士人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瑞士雇主联合会的鲁斯·德勒·巴拉多表示:“有些地区少于4000瑞郎就能够生活,而在苏黎世5000瑞郎也不够。工会是以‘一人养活全家的家庭模式为基础提出这个提案,但很多情况下,家庭中是两个人都上班。”

按照这个说法,这次社民党提案中的“2000到2500瑞郎”在瑞士只能算是“低保”了。曾在瑞士日内瓦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肖佳灵告诉《新民周刊》:“一个人如果不交房租什么的,这笔补贴生活一个月没有问题。但这样的‘福利于国于民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肖佳灵补充说,“瑞士的生活质量过去位于欧洲前列。但由于科索沃战争后瑞士接纳了一批难民,日内瓦的社会治安问题明显增多,街头和公交车的车厢里有不少乞丐,圣诞节也有无业少年酗酒打砸公共设施的事件。”这次提案只是针对瑞士公民,还是能够惠及外国难民或其他弱势群体,都还是未知数。

据2010年的数据,瑞士约有778万公民(外国居民占22%),要给那么多人发钱,政府办得到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2011年,瑞士名义GDP折合6363.75亿美元,人均名义GDP约为80385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卡塔尔和挪威。西格估计,发放这笔补贴需要花费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他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结构重组和改善分配制度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增值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将不可避免。目前,瑞士对每个员工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在欧洲国家里不算很高,最高的是比利时,向每个员工征收高达54%的个人所得税;其次是芬兰46.6%。

通过增税来保证“全民补贴”,瑞士百姓会买账吗?

社会分红需谨慎

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志敏教授看来,瑞士社民党的这次动议有些没道理。“瑞士是高收入高福利国家,欧债危机的影响也不明显,为什么要选择给每人如此大规模发钱这样的方式?”

瑞士社民党提出的“无条件补贴”,想法可能源于英国政治家托马斯·摩尔所写的《乌托邦》。这部名著虚构了航海家在一个“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如果说,乌托邦有点太理想化,那么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所提出的“还富于民”理念更为实际。根据米德的理论,每个公民都可以获得免税的社会红利。设立社会红利是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而这种社会分红的方式正是乌托邦理念的改良版: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实现财富的分享。

在现实中,首先将“社会分红”构想付诸实践的是美国阿拉斯加州。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州政府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性收入。时任阿拉斯加州州长的哈蒙德主张,“公有资产的市场收益,应由社会分红”。在他的主持下,阿拉斯加州于1976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成立了“永久基金”,以便向所有的阿拉斯加州居民发放等额现金分红。

新加坡也是个好例子。2001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新加坡仍处于经济衰退中。为了帮经济困难的民众度过难关,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从多年财政盈余中拨出资金,向国民免费派发股份。从此定期与国民分享财政盈余就成了新加坡政府的惯例,被称为“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计划”。此外,巴西、加拿大等国也已部分实现了这种想法。

陈志敏认为,只有在政府盈余很多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社会分红。但2011年瑞士联邦政府决算盈余19亿瑞郎,这笔钱连给1/10国民发一个月的补贴都不够。“税收本来就有调节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作用,不管富人穷人都发同样一笔补贴,这并不能算是一种社会福利。”

猜你喜欢

阿拉斯加州动议瑞郎
GPS垂向位移反演阿拉斯加州陆地水储量变化
让干部动议不再“神秘”——扶风尝试特殊岗位干部动议先“放风”
“守株待兔”
瑞士:央行或将干预瑞郎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