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与人
2012-05-30马伯庸
马伯庸
去年,我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心仪的车。
拿到车以后,我虔诚地把它开回了家,一路上宁可忍受被三轮超车的屈辱,也不敢冒一点点风险去超车。进入小区以后,我仔细地开进停车位,前后看了好几圈,确定周围两米内都没有危险障碍物,才拉起手刹。下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车身有无划痕,还细心地把掉落在挡风玻璃上的叶子拿掉。
停车位是我精挑细选的,它旁边有一栋高大的建筑,可以遮挡阳光;附近没有大树,不用担心树枝落在车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停车位就在我家阳台下面,随时可以从窗户里看到。
上楼以后,每隔十几分钟,我就要探出头去看看。睡觉时,我一直在想:万一车被人偷了怎么办?万一被人划了怎么办?万一有什么重要的操作我忘了怎么办?直到第二天早上,看到车子还好好地停在下面,我才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只战战兢兢地开上一小会儿,并不断告诫自己新车要磨合。虽然我每日打扫不辍,可北京实在太脏,到了第三天,我毅然把车开进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洗车房。在清洗的过程中,我一直站在洗车工旁边,不时提醒他们注意点儿,因此挨了诸多白眼。
过了两天,车又脏了,我又想送去洗。朋友告诫:车不能洗得太频繁,经济压力不说,对车本身也有损伤。但每天看着无数看不见的灰尘狞笑着扑向爱车,我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只盼着车能跟我一起参禅:菩提本无树,汽车亦非台,两处皆不见,何处染尘埃。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周左右,我慢慢习惯了有车的生活,总算不会每天神经质地从阳台上看下去,甚至还开了一两回小长途,对于车子各方面的性能驾驭得小有心得,不再提心吊胆地担心剐蹭。洗车的频率,也逐渐从一脏了就想洗,进化到每两个礼拜洗一次。时间一长,我的心态也变得大为不同,还不断告诉自己:不是对车不再爱惜,只是因为太过忙碌。
现在,我的生活是这样的:进了小区,随便找一个方便出入的车位,停好车,把懒得带上楼的东西扔在车后座,把车门砰地一声关上,扬长而去。至于洗车,也开始取决于老天爷——北京夏天雨水较多,每次想洗的时候,就想:万一下雨,岂不是白洗了。我甚至希望车有灵性,这样我就可以扔给它点儿钱,让它自己去洗,我省下时间在家里多睡一会儿……
后来发生了一次小事故,后视镜被划了一道小痕。我先用手指蹭了蹭,然后站远了眯起眼睛看了一会儿,接着如释重负:“还好是黑色的,离远了看不出来,等首保时再说吧。”而后继续心安理得地驾驶,毫无心理阴影。
一天,我回想起自己从提车到现在的心态转变,觉得很有意思,便说给媳妇听。谁知媳妇哼了一声,面露伤心,半天都没搭理我。可我说的明明只是车啊!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