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PI向零靠拢

2012-05-30茅于轼

读者 2012年11期
关键词:购买力发行量钞票

茅于轼

中国眼下最热门的经济术语大概就是CPI(消费物价指数)了,粮价、油价、服装价格,什么都在涨。过去30多年中,物价总体上涨了5.4倍。不过,这中间不同商品的上涨幅度大不相同,个别品种甚至一点儿都没涨,比如手表,同样质量的手表不但没涨,还降了价。自行车大约涨了1.5倍,粮食涨了六七倍,猪肉涨了约10倍,衣服鞋帽涨了四五倍。涨得最多的大概是电影票,过去5毛钱一张票,现在是50块,涨了100倍。

百姓都怕通货膨胀,因为这会使自己腰包里的钱变“毛”,购买力减弱。CPI的重要意义就是体现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我的理想中国里,CPI应该为零,货币的购买力既不要上升,也不要下降,稳定最好。如果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即通货膨胀,手中有货币(或银行存款)的人都会遭受损失;如果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手持货币的人得到好处,可受损失的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同样不利于全社会。

从过去的经验看,货币购买力上升的事例很少,而下降的事例很多。因为当政府有权发行货币时,能通过印钞票获得购买力,一旦出现赤字,也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弥补。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为政府乱印钞票造成的超级通货膨胀,一年中物价上涨几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都不算稀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独立于政府,自己有权决定印发多少钞票。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央行的独立。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币值的稳定,但是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因为谁也不知道发行多少货币是合适的。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物价的起落决定货币的发行量,物价涨时减少货币发行量,物价落时增加货币发行量。这个方法看似有理,但货币数量影响物价有一个很长的滞后期,一般要一年左右,等到物价涨时再来减少货币发行的数量已经太晚。至今还没有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来决定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所以国家要有货币委员会,综合专家的意见来决定。

如果CPI超过2%,就应该引起注意。当这一数字高到10%左右,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反通胀措施。最常用的办法是提高银行利率,通过高利率抵消货币损失的购买力,以稳定人心。我国1994年CPI高达24%,银行就采取了利率和CPI挂钩的办法。

其实,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不像表面所显示的那样,而是需要专业知识来洞察背后的机制,仅凭常识往往会把事情搞糟。比如,有人认为通胀时应该提高工资,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货币发行的循环加速,工资越高货币发得越多,通胀也就越严重。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全社会咬咬牙,顶住个人所受的损失,坚持严控货币发行量,不到一年CPI肯定能恢复常态。另外,在通胀面前,百姓往往还希望政府能管住物价。其实,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政府取消价格管制,改善资源配置。

通胀固然可怕,但是真正对生活好坏起作用的还是GDP的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价涨了5倍多,而我们的财富生产总量提高了近15倍(同时人口增加了40%)。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可怕,更需要我们关心的,是财富的增加和分配的合理。只有真正实现了这两方面,物价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水平。

(郝蕾摘自《環球人物》201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购买力发行量钞票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世界新闻纸持续减产
外汇储备增加并不必然引致货币发行量增大
日本新闻纸持续减产
长风破浪会有时——2016年《中国老区建设》发行量稳中有升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生命的价值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