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板栗产业发展及思考
2012-05-29王齐瑞
王齐瑞
商城县板栗产业发展及思考
王齐瑞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08)
从商城县板栗产业的历史及发展入手,肯定了板栗产业对商城县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结合当前国内板栗生产的形势,分析了商城县板栗产业存在的问题,借鉴同行及相关产业的经验,对商城县板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几点思路。
商城县;板栗;产业
河南省商城县位于东经15º06´~115º37´,北纬31º23´~32º05´。豫、鄂、皖3省交界处,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之间;全县总面积2 130 km2,林业用地面积1 071 km2。地形南北狭,东西宽。地势南北倾斜,逐级降低。南部山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面积占全县面积的40%。商城县河流统属淮河流域。主要干河有灌河、白鹭河,其中以灌河为主要径流,干流纵贯南北,支流密布东西,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土壤为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带、大别山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土区。商城县地处亚热带北部的大别山北麓,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条件良好,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植物,因受南北过渡气候和山地、丘陵、垄岗等不同地形的影响,过渡特点明显,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交错分布,植被类型复杂,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1 商城板栗栽培历史及产业的发展
商城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论述,商城县处于栗树分布的中心地带,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以板栗命名、栽植栗树作纪念的事例很多。县志记载:“栗林生于灌水之西北”,即今三里坪乡一带,而现在集中分布在长竹园、达权店、冯店、吴河、伏山、汪岗、苏仙石、四顾墩、李集、汪桥、三里坪、余集等乡镇。说明商城县板栗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全县板栗生产呈现遍地开花之势,特别是山区乡镇通过嫁接或品种改良或通过茅栗改造为板栗,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22个乡镇,都有板栗资源分布,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100~400 m之间,分布最高海拔达1 200 m,分布范围约1 50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截止1999年底商城板栗资源位居信阳市第1位。
建国以来商城县板栗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栗园面积,还是栗实产量都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图1、图2)。1991年有栗林28km2,相当于建国初期的20倍,增长最快的是20世纪90年代,近10年间新增栗林113 km2,且90%是新品种嫁接苗。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也逐步提高,1982年前的栗林70%起源于野栗嫁接,30%为实生苗栽植。这些板栗林树龄不一,多数与杂灌混生,产量低而不稳,1989年平均产量13 kg/667m2左右,90年代初通过对老栗园多头换接,对新栗园进行优良品种改接,逐步改造低产林,平均产量已达到90 kg/667m2,且产量逐年上升。栗树经过长期培育,已形成了很多农家优良品种,主要有:大板栗、小板栗、香板栗、油栗、红油栗、紫油栗等,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豫罗红等良种的引进,增产潜力很大。通过对板栗病虫害的普遍重视和积极防治,土肥水管理的不断加强,达到了最高单产200 kg/667m2左右,基本接近板栗丰产林标准,年产百万公斤以上的乡镇有2个。板栗的发展曾经给商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000年商城县栗实产量居信阳市第1位,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3%,利税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25%,占人均年收入的5.56%。
2 商城县板栗产业存在问题
商城县板栗生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非但没有增长,还在逐年萎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老果园的病虫害严重。老产区由于前期病虫害防治不规范,造成园子越老病虫害越重,防治成本越来越高。有时病虫害是至命的,例如美国板栗由于板栗火疫病的危害,在20世纪50年代后几乎不复存在。商城县板栗主要病虫害有板栗粗皮病、膏药病、白粉病、栗仁褐变病;栗实象、金龟子、剪枝象、栗大蚜、栗链蚧、栗瘿蜂等。尤其以栗实象危害严重,几乎100%受害。
其次是采收难加工贮藏技术落后,商城县板栗采收全为人工采收,人工采收用工多,随着近几年人工费的上涨,采收成本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板栗成熟时间跟当时秋忙重合,更加造成了板栗成熟采收工难找的局面。此外采后外理及贮藏也跟商城县板栗产业规模不匹配,按传统的手段,板栗保存期非常短。现代化的冷库及加工可以长期保存,但目前商城县贮藏及加工量还达不到总产量的1/10。
第3是关键也是前两个问题的根源所在,目前板栗价格过低,已经低到果农无利甚至赔钱的局面,农资、人工费一直在涨,而板栗价格不升反降,2011年商城县鲜果收购价不足2.5元/kg,这几乎不够采收成本,仅此还不能大量收购。所以出现了部分果农对病虫害不防治,果子不采收的现象。部分地方已经出现毁林现象,这种形势严重地挫伤了商城县板栗产业,照此下去3~5年商城县板栗产业将不复存在。
3 对商城县板栗产业的几点思考
首先进行产业保护,商城县板栗产业历经多少年,几代人的努力才有这样的规模,当前的成果来之不易,一旦破坏几十年之内难以恢复。保护不是仅凭一句空话,栗农要的是效益,长期看不到收益,他们肯定要另谋出路,当前商城县的油茶及茶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极有可能快速侵占板栗产业。当务之急要求政府发动宣传,稳住栗农,然后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帮栗农渡过难关,保住这片栗园,也就保住了板栗产业的希望。
其次要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确保产品品质。近年来,本地大板栗5元/kg卖不出去,而一些外地的小油栗居然大批出现在商城市场上,每公斤售价10多元。这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居民更多高求口感好、品质高的品种。商城板栗现在成园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大粒型、高淀粉品种为主,这种品种很难满足现代人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商城板栗大发展时期,以林科所为主从国内外收集品种20多个,现完整保存,为搞好板栗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可以从中筛选出适于商城发展的优良品种。当前商城县要立足发展地方板栗优良品种。大力开展板栗良种选优和推广工作,将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的油栗或二栗优良单株,在长期观测、实验、对比基础上,加大力度推广,建立采穗圃。
为低产栗园改良提供优质种源。政府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植建立一批示范户、示范园、示范点。同时加快无公害板栗产业进程,着力搞好基地认证,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和板栗原产地保护,提升商城板栗品牌的整体形象,实现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最后要理顺销售渠道、完善产业链条、壮大龙头企业。立足传统销售模式,建设和完善产地批发市场,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借助现代化营销手段扩展销售渠道,采用网上交易,媒体商务等。加强流通服务建设,壮大板栗营销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板栗营销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杜绝高残留高污染的产品进入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公平交易。利用媒体加大对商城板栗的宣传力度,实施“四统一”的品牌战略,即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努力创建商城板栗品牌。积极发展板栗产业协会和板栗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研究制定板栗产业协会和板栗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以村、乡镇为单位,重点培育、发展板栗合作社组织,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机关在板栗产业发展中,要明确职能和责任,在体制上确保板栗产业持续和协调发展。明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板栗产业发展中的行业管理地位,统一协调多方力量,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各乡级林业部门负责本乡镇的板栗生产和技术服务;对按照技术规程管理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栗农及合作社进行奖励,激励农民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板栗产业;同时对商城县板栗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延长产业链条,尤其是加强运、贮、加工环节的建设。着力打造、壮大龙头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科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投资、联营、入股、合同等有效形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更高利润,板栗鲜果要尽量在本地消化,这样才能掌握主动,达到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
2012-03-10
S 664.2
B
1003-2630(2012)01-0031-02
(责任编辑:王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