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这个关键

2012-05-25夏宝龙

浙江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发展

□文/夏宝龙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这一关键。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深刻认识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意义

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长远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的意义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发展趋势演变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异常突出,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外需减弱;另一方面,国内消费缺乏热点,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难度加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这一关键。这对浙江尤为重要。我们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浙江投资特别是实体经济投资增长乏力。如再不在扩大有效投资上狠下功夫,浙江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扩大有效投资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在促进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扩大有效投资是“兴实体”的保障。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根基。德国之所以能够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日本在数十年低速增长中仍能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靠的就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当前浙江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欠缺。其次,扩大有效投资是“调结构”的关键。增量优化靠投入,存量调整也得靠投入,只有强化投入,才能优化结构。当前浙江产业层次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中存在“三低”问题,即工业投资低、技术改造投资低和新兴产业投资低。如果投资的“三低”状况不能根本改变,产业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再次,扩大有效投资是“促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当前浙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科技基础条件还很薄弱,科技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创新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有效投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浙江统筹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要加快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这既是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更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要求。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迅速增长,但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民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领域的投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当前浙江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准确把握扩大有效投资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了“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思路。省委、省政府考虑,2012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初步定为8.5%左右。与此相适应,我们提出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必须在10%以上,投资总额达到15800亿元。当然,我们必须把提高投资效率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条原则:一是既要抓投资总量的增加,也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益的提升;二是既要继续抓好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也要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特别是要重视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投入;三是既要支持省内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也要注重鼓励和支持省外浙商回归、着力吸引央企和跨国公司投资;四是既要抓好经济领域的投资,也要注重民生、社会发展领域的投资。特别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大力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事关浙江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着重抓好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引领未来发展的实体经济项目。要支持现有企业扩大投资和招商引资两手抓。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转型升级投资。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向包括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创业。要借鉴台湾发展茶叶、草莓等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经验做法,放宽视野,加大投入,拓展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要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重点引进省外浙商的公司总部和高端项目,促进浙商资本回归。要加大与央企对接力度,抓紧落实浙江省与央企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和签约项目。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浙投资实业。要抓紧落实首届海洽会签约的106个项目,力争2012年海洋经济投资达到1800亿元。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招商引资、承接项目的重要平台,突出产业链招商、产业功能分区招商和招才引智,力争实现产业项目投资1200亿元。

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和竞争优势,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因此,扩大有效投资,要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切实增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加大科技投入。突出抓好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园区提质发展,积极构建一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集聚的创新载体。政府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对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能起直接支撑作用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上。省政府将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二要加大人才投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省外引智计划,优化引才、聚才、兴才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三要加大教育投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高校重点学科,大力培养社会需求大的适用人才。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义务教育投入,全面完成校舍安全三年建设任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金川

要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直接带动有效需求,而且可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也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支撑。2012年要按照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加快健全完善“四大基础网络”。一是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和一体化运输设施配置。要力争杭甬、宁杭客运专线和杭州萧山机场二期等工程建成投用,争取九景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以提升电力供应能力为核心,构建能源保障网。要加快六横电厂、苍南电厂、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电源项目和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等跨省电网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宁波LNG接收站及甬台温、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长兴电厂、浙能温州电厂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以“强塘固房”和水资源保障为重点,完善水利设施网。要继续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基本建成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永嘉楠溪江供水等工程,深化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研究,加强五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四是以“智慧浙江”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速信息网。

要进一步扩大民生投入。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把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作的优先序列,切实加大民生社会领域的投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要抓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投资项目。要支持中心城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各类投资项目。要积极推进中心镇“两百双千”工程,力争2012年完成小城市投资1100亿元,促进试点镇由“镇”向现代小城市跨越。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35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强山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二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12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1万套,完成投资300亿元;力争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0万户。三要继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投入。注重统筹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突出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县乡村医疗机构和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年任务。加大对重大文化设施、文化产业项目和各类文化惠民工程投入,抓好浙江图书馆新馆、浙江档案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规划建设。

全力抓好扩大有效投资目标任务的落实

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了,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目标责任落实必须到位。一是投资总量增长的目标责任落实必须到位。省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尽快把投资增长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重大工业等一批年度投资计划,及时分解任务、细化责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投资增长10%是底线,我们的工作力度要往上靠,争取有更快的增长。二是项目建设的责任制落实必须到位。建立健全重点投资项目责任制,对已批的重点项目,要全程跟踪、责任到人,抓紧开工建设;对在建、续建项目,要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项目前期工作的责任制落实必须到位。要围绕“十二五”规划和“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实体经济,突出改善和保障民生,突出长远发展,科学谋划和论证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要落实专人负责,做好争取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要素保障必须到位。破解资源要素矛盾是确保有效投资稳定较快增长的关键。一要着力保障土地供给。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定期梳理和通报重大项目审批进展情况,加强用地计划与各类投资计划的联动。努力争取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土地指标,用足用好省内重点项目建设专项用地指标,积极做好项目用地的占补平衡工作,加快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调剂利用。二要加强项目融资协调。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融资的银项对接、洽谈,强化信贷支持。积极利用发行债券、企业上市、股权投资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为重大项目建设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落实好地方财政性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各类政府性资金。三要优化配置资源环境容量。对列入省级投资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要优先配置环境容量指标。坚持“有保有控”,优化资源配置,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要狠抓落后产能淘汰,坚决压缩一批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好项目腾出资源环境空间。

服务协调必须到位。一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全程服务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协调服务责任。从2012年起,每一位省领导至少要联系1个重大项目,请省发改委抓紧梳理出一批省领导联系的重大项目。市、县两级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二要完善重点建设协调机制。按照“专项专题、分层分类”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协调、专题协调和日常协调,省政府领导要定期听取重点建设进度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重点建设工作新格局。三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投资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快推进以“四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减则减,能快则快,能放则放。

考核督查必须到位。强化目标任务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考核,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一要建立投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2012年省政府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固定资产投资、省重点工程建设(“三个千亿”工程)、农业“两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招商引资(包括浙商回归和外资)、产业集聚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市、县(市、区)投资按总额、增速和产业类别进行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二要规范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要求,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查。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抓紧研究制订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条例等法规规章,认真做好规范和创新招标投标试点。

最后,我对全省发改系统的同志提四点要求:一要谋划全局。发改部门不仅是一个职能部门,更重要的是一个谋划机构,要为全省、全市、全县的总体发展谋划考虑,根据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做好谋划工作,高瞻远瞩地提出意见建议。这样才能体现发改部门的职能特点,体现发改部门的重要性。二要落实项目。发改工作的具体内容,最终要体现在落实项目上,包括发展规划的落实。三要简化程序。简化程序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要体现改革的精神,在简化程序上做文章、下功夫,提高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尽量减少程序上拖延时间的情况。四要廉洁高效。廉洁与高效是有机整体,真正做到廉洁了,也就能做到高效了。

2012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多年来,全省发改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重大决策,推进重大项目,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全省发改系统同志们进一步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认真开展“比、学、赶、创”活动,争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表率,争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表率,争做创业创新、干净干事的表率。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