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2-05-23福建省肿瘤医院游昌财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信息系统药品

福建省肿瘤医院 游昌财



“十二五”期间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福建省肿瘤医院 游昌财

该文从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着手,介绍医疗保障、公共卫生、药品信息、卫生财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和需要,分析当前医改档案存在管理软件、规范标准、资源整合、数据备份、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十二五”医改期间全面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医改档案 信息化 管理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医改工作和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延长档案信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这也为医改档案信息建设提出要求和工作基础。

1.1 加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档案建设

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档案从三方面功能入手:一是业务管理功能,包括对参保、征缴、账户及证卡的管理,对基金的收入、分配、支付和结转的管理,还包括补偿管理和结算管理。二是监控监管功能,对参保与受益情况、保费征缴情况、基金运行情况、补偿结算情况、医疗服务单位情况、医疗费用情况、药品管理情况、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参保人群健康情况、不同保障制度的对比等情况进行监管分析,还包括查询汇总功能、统计报表的管理功能、对医疗费用进行测算和设计调整补偿方案等功能。三是公众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医保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信息,公示有关医疗保障信息,提供信息查询功能,提供监督与投诉的渠道[1]。

基于上述三项功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医保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系统功能建设,加快形成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与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档案等信息系统的对接,方便病人就诊。

1.2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档案建设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有四类档案,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卫生机构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的每项工作、每个项目、每个事件的信息都是个人、家庭、机构或社区的某些特征信息的集合。为避免发生多个系统重复采集数据、数出多门、互不共享的情况,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以四类档案为基础,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遵循从数据源发生处一次性采集基础数据的原则,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

1.3 加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档案建设

加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档案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药品进入市场、直至病人使用后的各类信息要进行连续动态的全程监管,其功能包括管理药品出厂、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及使用的信息,管理相关各单位的招标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销售记录、运输存储记录、不良反应报告记录、过期霉变销毁记录。加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档案建设,能够实现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全电子监管,以实现药监部门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及追溯到使用病人的信息。

1.4 加强财务信息系统档案建设

卫生财务信息系统可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改实施部门的资金流、药品流、物流和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全面监管,对公共卫生的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及效果进行全面监控,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立项申报、招标采购、支付结算、考核评价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加强卫生财务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和建设,可实现对医改实施部门的财务基础工作、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评价分析进行规范管理,提高财务会计档案的凭证作用,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2 影响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医改档案信息化一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2]。当前,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档案管理利用手段落后,是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1 医改档案管理软件没有统一规范

档案管理软件多而杂,操作流程、数据库格式不统一,功能和数据库空间不足,售后服务跟不上[3]是当前有关医改部门和单位的普遍现象。另外,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许多部门和单位虽然购置了硬件设备,但其软件应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高,大多以单机和简单的网上操作为主,局限于实现简单的查询和利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也没有考虑买到的新软件与原有软件之间能否兼容以及是否影响到以后的升级。

2.2 档案数字化工作没有统一规范

目前,许多医改部门和单位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使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深化医改服务的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软件通用性、实用性严重不足,档案信息规范化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缺乏技术支持、系统管理、网络技术支撑;医改档案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受到制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于没有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而且对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指导和培训,涉及医改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信息化建设只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信息化推进缓慢,也为档案数字信息的长期保管、快速查找和交流留下后患。

2.3 医改档案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利用

深化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就有20多个,主要的部门和职责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工作,发展改革部门主要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卫生部门主要做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工作,财政部门主要抓好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药监部门主要负责药品安全监管,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医疗药品价格的制定监督,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城乡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除了主要实施医改任务的部门外,还有教育、监察、保险、税务、工商等部门的配合。由于受到行政管理部门条条和块块的分割,医改档案信息资源不系统、不完整,各级档案部门也难以做好涉及医改档案信息的整合工作,更难以构建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改档案信息资源库。

2.4 数据保护存在风险,档案数据库安全备份堪忧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设置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另外,从数据库系统本身的防范能力来讲,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改进数据库保护方案不可能与时俱进,技术的改进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这也是风险所在。由于缺乏有力的安全备份措施,有的地方和部门已经出现数据丢失和损坏现象。

2.5 缺乏专门技术人员,信息化推进速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医改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已熟门熟路,但不懂电子文件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而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却懂得不多。目前有些单位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既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也没有通过系统培训,只是凭借着几年的微机操作经验来管理系统网络,出现问题时只能坐等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档案息化的创新发展。还有些管理人员传统思想严重,对档案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摆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档案信息化离自己还比较远,认为档案信息化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不需要业务人员参与其中。

3 全面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 统一规划和指导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

应该在全省乃至全国统一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和管理软件,电子文件、照片、音像等不同载体形式档案的整理、管理等都应该有既规范统一,又切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同时,对基层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培训,在确保质量情况下稳步推进。

3.2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3.2.1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基本医保信息标准和统码体系,扩大联网范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

3.2.2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继续制定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配套建立临床路径实际运行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南。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制订和实施。建立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和规范管理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实现标准化电子病历[4]。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国家药品编码制度,推进药品、器械、疾病、医疗服务项目等有关编码标准化。

3.2.3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没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就无法实现医改档案信息化。医改档案信息化必须以省为单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科医疗诊断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3.2.4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依托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优化诊疗流程,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在县级医院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推开。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建立三级医院与对口县级医院远程诊疗系统。

3.2.5促进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管理等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电子化的居民个人档案健康门户,方便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和就医。

3.3 整合医改部门和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

各级档案部门可以从医改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做好各部门涉及医改档案信息的整合工作,不断丰富医改档案信息资源。先主要整合发改、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物价、民政等各个主要医改部门的档案信息,然后再整合其他涉及医改部门的档案信息,构建尽可能覆盖医改各个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信息整合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先易后难,可以进行档案目录的整合,也可以进行各种档案副本的整合,还可以进行档案实体的整合,也可以同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信息资源交换。

3.4 加强档案人才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医改部门和单位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医改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新工作,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才。各级医改和档案部门可以运用网上培训、实地集中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一批人才,为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1] 董有方.信息化与医改同行系列谈(十六)[EB/OL].http://www.sina.com.cn, 2009-09-07.

[2]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f0975a293169a- 4517723a3ce.html#.

[3] 观章,姚景灿,朱建国.对“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1(2):30.

[4]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十二五信息系统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