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篇章观的高职院校视频教材开发研究

2012-05-23江增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院校教材高职

江增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一、引言

教材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媒介之一。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加大课程改革、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育部要求“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1]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表现出较弱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对诸如视频这样的立体素材却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以篇章观为理念引导,探索通过教材建设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教材绝大多数以纸质教材为主,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发展动态,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人员和相关出版社缺乏对目标企业内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往往是根据外围观察进行感性判断,这就导致教材中诸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二)知识呈现方式单一,教材的立体化程度差

因教材以纸质的书本为知识载体,其知识呈现方式很单一,不能够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刺激,往往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教材建设主体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教材进行立体化设计。

(三)理论性教材和实训教材分离,不能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国内高职院校教材大都将理论性教材和实训类教材分开,教材的分离势必造成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分离,这使教师不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负担,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着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忽略对学生的情商培养

目前诸多高职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出现了片面专业化的倾向,单纯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缺乏人文关怀。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了沟通障碍或者人格缺陷。当然,这不仅仅是教材之过,但至少可以说作为信息载体的教材在学生人格塑造中本应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五)缺乏大学科观念,教材建设不成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因时间不长,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在教材开发过程中,相关参与主体往往缺乏整体大学科观念,仅仅立足于本门具体课程进行教材建设,不能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对相关专业的教材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影响了教材建设的整体效应。

三、基于篇章观的视频教材开发模式构建

(一)篇章与篇章观

“篇章(discourse/text)”原本属语言学范畴,是指在一定的逻辑和规律之下,相互接续的话语(one utterance following another in a rational,rulegoverned manner,Labov,1972)。 本文涉及的篇章主要指的是篇章的哲学范畴。钱敏汝教授认为,“篇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互动行为,这种社会性有微观和宏观之分”[2]。在以世界(不仅局限于地球,更可以大到整个宇宙)为背景的大篇章下,“世界向人和篇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不仅用言语行为理论和其他语用学方法来描写和解释篇章,而且把篇章置入人类活动的总框架中去观察和探讨”[2]。她站在篇章与人和世界的宏观关系角度关注人(包括精神世界和思想世界)、篇章(包括语言世界和篇章世界)和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

受钱敏汝教授的启发,笔者更愿意将篇章理解为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存在,它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类具体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也包括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等,其类型取决于人类活动的类型:如果侧重于言语,则表现为言语篇章,如侧重于交际活动,则表现为交际篇章,如侧重于教学活动,则表现为教学篇章。同时,篇章既可以是静态的存在,也可以是动态的过程,既可以是物质领域的,也可以是精神领域的。

因此,笔者对篇章观的定义是:篇章观是指人类在从事一切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篇章观认为活动主体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在全局背景下积极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其次,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及其价值所在;再次,篇章观坚持动态的和开放的思维范式,即以篇章为背景的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处在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有活动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或者叫“体”,该“体”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的信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获得“体”的更新和发展。

(二)以篇章观为指导构建高职院校视频教材开发模式

图1 基于篇章观的视频教材开发构建理念模型

篇章观坚持动态的和开放的思维范式,充分考虑和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和价值所在。如图1所示,如果把社会环境看作是一个大的篇章,在视频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要把工作篇章(工作环境)和学习篇章(学习环境)置于大篇章(社会环境)中加以考虑,充分考虑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把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视为动态的和开放的系统,要考虑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还要考虑视频教材的具体内容与特定工作环境下和流程下具体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和可行性;在教学环境内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筑了一个开放和动态的学习篇章,教师除起到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外,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参与主体,而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的视频教学材料的示范下调用听觉、视觉、审美等内在因素感受所接受的立体信息,教师可以适时对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和点评,学生也可以对视频中相关元素进行点评,也可以适时进行自我模拟,然后教师和学生再进行总结、点评,以此循环往复。视频教材开发还可以以现代化网络平台构建视频教材库,供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复习。这样,整个学习活动就形成了一个运动的、开放的回路,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束恰恰是下一个学习的开始。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3],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纯传授上,更要关注专业与学生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的内在关系,要在提高学生篇章与知识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的匹配度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学组织者在专业教学中秉承篇章哲学观和方法论,将学生带入一个“篇章世界”,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然开始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

四、基于篇章观进行高职院校视频教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

在高职院校视频教材的开发中,当地的社会环境就是基本的背景或篇章,在这样的篇章下,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视频教材开发的目标对象即相关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都是利益相关者。持篇章观的教材开发活动就是要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意识到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及其价值所在,充分调动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使企业、教师和学生成为视频教材开发的主体,立足于本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开发本土化视频教材。

(二)视频教材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篇章观始终坚持动态的和开放的思维范式,坚持篇章观,有利于高职院校视频教材开发保持可持续发展。视频教材自录制和编辑完成之日起就会以光盘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固化下来,视频教材中所承载的知识也会随之产生固化。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区域内与专业联系度紧密的企业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相关岗位的类型和状态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其要求的专业知识也必然随之进行调整,从这个角度看,视频教材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视频教材开发团队要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换,对相关知识模块要进行不断地更新或升级。只有这样,视频教材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以视频教材开发为契机,加大立体化教材建设力度

传统的教和学始终以纸质教材为对话对象,学生的学习视野被限制在单一的对话和思考层面,其心智不能有效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而视频化教材融汇了图像和声音介质并可以结合其他多媒体手段,能够对学习和教学主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官刺激和心智启迪,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视频教材独特的知识呈现方式还能够成功解决高职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缺陷,增强现场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因此,视频教材开发将成为立体化教材开发的绝佳契机和重要途径,以此积累经验,借助于现代化传媒手段和网络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立体化教材建设。

(四)以视频教材为载体,强化对学生的情商影响

情商在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早已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其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情商教育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症结就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长期以来所坚持的职业技能本位思想,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视频教材可以成为影响学生情商养成的重要渠道,因为视频教材中不仅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嵌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及相关职业人文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学到职场中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视频教材中所蕴含的无声的人文信息和职业化信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熏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构建学科视频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参与主体要站在整个学科发展的高度,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建构一整套符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规律的视频教材体系,形成视频教材开发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效应。

(六)关注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是视频教材开发篇章中的利益相关者,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视频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功能。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认识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2]建设性的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代表人物小威廉·E·多尔(William E.Doll,Jr)在《后现代课程观》(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中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其作用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而权威也转人情境当中;他不要求学生接受他的权威,却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4]因此,在以视频教材为载体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篇章下,教师要适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探索知识、共享知识的参与者转变。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2]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文件.

[4]William E.Doll.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猜你喜欢

院校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