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凝聚化丰碑
——淅川县电业局南水北调中线电力迁建工程侧记
2012-05-22毕怀庆
/_全 帅 毕怀庆
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地驻足南望,一条条绵延起伏的银线从岭南山脊跃下,串起一座座熠熠生辉的铁塔,辐射到丹江库区。这是淅川电网“三源互补”之一的湖北丹江电力网架,自1973年第一条输电线路投运开始,“清洁”的水电通过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豫西南这座小山城。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调水渠首所在地。丹江口水库大坝蓄水172米高程后,该县境内4条总长2491米的110千伏线路、32基铁塔将被淹没。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2012年3月,批复资金10771.6万元的库区电力复建工程开工,计划在2013年汛期蓄水前全面完成。
“电力线路的科学规划和复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分重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复建工程,既是淅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一个央企的神圣使命。”淅川县电业局局长杨红举介绍说。为确保更快更好地完成复建任务,该局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完善调度方式,抽调精良的电建施工队伍,优化技术作业流程。工程建设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调度中心、输电工区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吃住在工地,使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也极大缩短了工期。截至10月底,丹江库区110千伏电力设施迁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库区蓄水调水目标的实现和库区“后移民时代”农民发展致富、工业园区可靠供电提供了坚强保障。
凝聚一股力量 负重铿锵前行
迁建的输电线路位于库区丘陵河岔间,地点分散,移民村庄搬迁后土路失修,荒草遍地,塔材、导线等料物运输多靠手抬肩扛。特别是施工高峰期的寒暑两季,电建员工克服野外、湿热、高空作业频繁且条件恶劣等诸多困难,合力攻坚,可谓“南水北调蓝图宏,世纪工程大业成;渠首工地展技能,电建儿女建奇功。”
1.供电线路迁建现场
110千伏丹厚线复建线路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开挖的三个标段,其施工标段战线长、布点多,施工便道大型工程车辆往来频繁,大大增加了电力线路迁建施工的压力和难度。
如果说,“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是所有参加南水北调建设单位共同的感受的话,那么,对于淅川县电业局来说,还要加上一条:要先行。因为,无论是渠首大坝建设、干渠开挖施工,还是后靠移民村建设、工业园区企业生产,都需要电力先行到位。
“为加快施工进度,我们采取大立体交叉法,力求所需物料一次到位,施工人员得到最合理的组合。”承担迁建任务的淅川电业局渠首电力建设公司总经理全海潮对笔者说。
8月21日,天刚蒙蒙亮,50余名电建员工在晨曦中开始了110千伏丹厚线的改造施工。他们要在停电的5天时间内组建3基铁塔,放2档长850米的孤立档线,并完成3基门型水泥杆的拆除及旧料物资回收工作。
110千伏丹厚线是连接湖北丹江电厂至淅川县厚坡镇的电力“生命线”,特别是今年淅川县产业集聚区跻身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后,处于工业园区核心位置的厚坡镇陆续有8家大型冶炼企业顺利投产,日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10多万千瓦时。
如火如荼的线路施工现场,火红的“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旗帜猎猎飘扬,一个个身穿橘红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正紧张施工,肤色黝黑却目光坚毅。拉风绳的钻在“毛刺窝”里,眯着眼观察手势,竖直双耳听从召唤;跑地勤的紧张有序地将角钢分毫不差地吊送到位;离地30余米的“蜘蛛人”在组立中的铁塔上攀爬自如、如履平地,几个人在狭窄的工作平台上密切配合,快速紧固螺栓,一根根角钢及时准确安装到位,巍峨的铁塔便耸入云霄。
战寒冬斗酷暑 架起“生命线”
3月8日凌晨4时30分,笔者跟随施工人员乘坐“小奔马”,一路颠簸来到九重镇岭南山脚下的桦栎扒村。昔日的村庄已不复存在,荒废的桦栎扒村小学院子里整齐堆放着工程物料。不远处,丹江湖面雾蒙蒙的湿气飘然而至,地面温度接近0摄氏度,塔材是冰冷的,大地是萧瑟的,好像一切都上了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要赶在开工前把所需塔材和设备运至施工地点,不大的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大伙儿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呵出的热气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格外显眼。
分组吊装高40余米、重达10吨的塔件对于淅川渠首电力建设公司来说还是首次尝试。几十名施工人员、3台重型吊车集结岭南山110千伏丹香Ⅰ线和110千伏徐香线施工现场,一场“恶战”撕开晨幕。
2.高空组塔
110千伏丹香Ⅰ线和110千伏徐香线是淅川电网连接丹江电厂的主网架线路,平均负荷12万千瓦左右,日供电量最高达到300万千瓦时。因其跨越南水北调丹江库区淹没区的库岔,需充分利用一条线路走廊,设计方案确定两条线路同塔架设,复建线路总长4820米,共设5个耐张段、9基铁塔。为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经济损失,淅川县电业局优化复建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节点,对110千伏丹香Ⅰ线重新架设2基铁塔,放2档孤立档线,使该线路并入徐香线复建部分双回路运行。
“经过电力调度,拖延三周的计划停电时间现在终于敲定了,眼下是工程建设最吃紧的时候,我们一刻也不能懈怠。”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笔者的采访任务一度中断。
“天冷就顶着干,天稍稍暖和了还要追着干、抢着干。”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理念,每一名员工都坚持、坚持、再坚持。
3月10日5时,施工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又是一个“凌晨行动”,又是一顿“工地午饭”,电建员工们争分夺秒地保障着渠首“电力生命线”的安全畅通。由于停电前准备充分,加上使用地面组装、分段吊装的方案,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原定的4天停电时间被压缩到3天。
舍小家为大家 实现自我超越
“爸爸,爸爸……” 已连续一个多月没回过家的施工队员王晓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手机那端传来儿子的哭喊声时,孩子已在郑州儿童医院住院近三个月了。
“这三个月是施工密度最大的时段,物资运送到位时,电却停不下来;电停下来了,不是暴晒就是雨淋,全力以赴干活,根本就没时间远赴郑州。”说这话时,王晓的眼角泛着泪光。“干我们这一行,身体累,心更累,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每一个螺丝、每一条横担、每一台设备、每一个人的安全,都要负责。”作为复建工程安全负责人,王晓深有感触。
“十一”前夕,110千伏丹凤线复建工程正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此时离中秋节及国庆节假期仅剩一周时间,参战的员工不时收到家里人发来的短信,在嘘寒问暖的同时总不忘叮嘱他们:“天气渐凉,要注意身体,家里的一切请勿挂牵。”
3.“青纱帐”里拉风绳
时间紧,任务重。按照施工计划,需在停电的4日内新建铁塔4基、拆除原有铁塔5基。由于该线路交叉跨越的110千伏丹厚线要被迫停电,为尽快恢复送电,保障淅川电网供电可靠性,淅川县电业局电建公司50余名员工分4批开展组塔作业。为鼓舞斗志,该局领导也驻守工地,与施工人员一起迎朝阳、送落日,全力护航工程建设。
“我是负责人,有事请找我。”由于部分施工段位于该县与邓州市交界处,跨区域协调赔青问题时,电建公司总经理全海潮总是这样对阻拦施工的村民说。于是总会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并不魁梧的男人身着白背心、手拿草帽,奔走在一个又一个施工现场之间。
“这条线路是1972年淅川县移民搬迁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96号文件中特批扶持淅川库区移民的。当年,3个‘生产连’150余人加入到了工程施工队伍中,那气势,甭提了!”施工人员刘金龙感慨颇多。这位当年参建的小伙子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就快要退休了,但他依旧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库区搬迁后的乡间道路荒废失修,崎岖,坑洼。老刘就跟着大伙儿清点搬运废旧物资,手抬肩扛着一吨重的方杆塔材,钻乱石岗,趟羊肠道……
引南水汇甘泉济津京,筑铁塔架线路送光明。历史会记住,在高低不平的田地间,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淅川县电业局的铁血男儿抬杆架线、铸盾砺剑。他们是空中的雄鹰,攀塔作业、穿针引线是拿手好戏;他们是陆地的猛虎,披荆斩棘、越岭翻山是看家本领;他们是一支甘于吃苦、敢于打拼,招之即来、战之能胜的电建队伍。一路挥洒的汗水已凝聚成绵延的输电线路矗立在中原大地,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的丰碑上将铭刻他们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