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电力丝路 助力中原崛起
——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800千伏哈郑线工程施工纪实

2012-05-22白幸福

河南电力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标段铁塔特高压

/_白幸福

滔滔黄河南岸,一座“钢铁巨人”拔地而起,耸入云端。10月20日,在±800千伏哈郑线跨黄工程施工现场,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人员正在组装全线最雄伟的两座铁塔之一——黄河大跨越标段N4铁塔,作业场面紧张而有序,这是该公司精心建设哈郑特高压工程的一个缩影。工程建设中,全体员工负重前行、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壮歌。

重任在肩 化压力为动力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中央战略、服务西部大开发、实施“疆电外送”的关键工程,也是“外电入豫”的重要项目。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有效缓解河南省用电紧张局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充足的电力保障。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该工程起点哈密南部能源基地,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在河南境内横跨147.5千米,途经3市7县,落点郑州并入河南电网。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继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建成投运后,我省第二个具有世界电网技术最高成就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首次承担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单位,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提出把该工程建设成标准化样板示范工程,在工程全线实现“建设进度领先、质量工艺领先、管理水平领先,并争创国网系统特高压建设属地协调配合典范”的工程目标。

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承担着豫2标段和黄河大跨越段的施工任务,其中,豫2标段长69.654千米,共有铁塔130基,黄河大跨越段长3.9千米,共有铁塔5基,标准高,要求严,工期紧,任务重。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该公司提前策划,成立哈郑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分工和责任部门,定期研究协调工程进展情况。同时,对施工进行精心部署,整合施工资源,优化施工配置,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及时跟进,全心全力推动工程建设。”在全员建功特高压活动动员大会上,该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齐涛强调。经过精心谋划和充分准备,5月15日,该公司负责的标段在线路工程全线率先开工,“疆电入豫”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迎难而上 变被动为主动

工程渠道问题一直是困扰线路施工人员的拦路虎。该工程首次实行渠道属地化管理模式,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送变电公司和沿线地市公司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属地协调优势,共同解决施工通道难题,为工程开辟绿色通道。

“做好与地市公司渠道协调的对接工作是关键,我们在加强沟通协作的同时,加大施工投入,保证施工通道协调好一处,基础施工就展开一基。”项目总工赵根保说。通过与属地公司密切协作,加上主动出击的超前意识,阻碍施工进展的渠道难题迎刃而解。

豫2标段的130基铁塔中,有97基基础采用灌注桩形式,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加上基础场地有70%位于水稻田中,让本就艰难的施工更加举步维艰。“要想施工,先得把场地圈好,然后进行挖沟、排水、填土、修路等进场准备工作,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提起稻田施工,项目经理王刚特别感慨。

困难重重,却难挡壮志雄心。为扭转不利局面,项目人员提前着手施工准备,统筹资源调配,做到施工和通道协调无缝衔接。另外,通过在旱地施工和水稻田施工期间机动地调配施工力量,在旱地基础施工的同时,进行水稻田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保证一基基础完工后,立刻转战下一基场地。

力保进度 向创新要效益

“我们改变传统单一施工模式,通过串并联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在基础施工高峰期,投入钻机、吊车各36台配合施工,24小时不间断作业,缩短作业战线,增加施工机动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进度。”该公司主管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张军介绍。

创新出效益。为了科学高效进行项目管理,该公司专门设计制作了工程实体沙盘模型和互动多媒体演示系统,实时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在基础施工阶段,项目部除了提前做好风险分析、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外,还对项目人员重新调配,分别由测工带领安全、质检人员各1名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全天候”实施跟班作业,牢牢把握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以往工程基础立柱一般不超过3米高,黄跨工程N1~N4基础采用了倾斜立柱,且高度达到10米,基础立柱高差和基础根开误差控制难度大、要求高。”对于基础施工难题,赵根保尤为重视。项目技术人员经过认真调研和详细计算后,首创可调式大直径倾斜立柱钢模板,为高倾斜立柱基础施工提供了保障。

8月份,工程进入基础施工高峰期,为了克服雨季的影响,一方面,项目部及时关注天气状况,通过手机短信及时提醒施工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安排钻机、吊车等提前进场,遇到雨后道路泥泞、混凝土罐车无法到场的情况,通过混凝土泵车进行远距离浇注。

管理、施工和技术创新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推动着工程施工安全高效运转。

智师亮剑 变天堑为通途

9月16日,±800千伏哈郑线一般线路工程豫2标段首基铁塔在原阳县师寨镇许堂村开始组立,标志着该线路进入铁塔组立施工阶段。

铁塔组立前,项目部首先对铁塔、紧固螺栓进行开箱检验,把关塔材质量。在组塔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组装。遇到特殊构件,施工人员仔细查明构造,杜绝强行组装。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正值铁塔组立施工高峰,豫2标段施工现场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基础施工、材料运输、铁塔组立等工作有条不紊。项目经理王刚介绍,为了抢抓工期,确保该重点工程如期投运,800余名施工人员放弃假日坚守工作岗位,分班作业,不间断施工。为了做好节日期间后勤保障工作,现场为工人们改善伙食,发放月饼,并组织大家聚餐。当笔者问及是否想和家人团聚时,王刚笑了笑说:“当然想了,不过咱们电力人都习惯了,再说工期不等人啊,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就得顶上。”

图:豫2标段首基铁塔组立现场

黄河大跨越段施工被称作该线路的“天堑”工程,整个跨越段长3.9千米,南岸跨越点位于中牟县赵口闸下游,北岸跨越点位于原阳县官厂乡下沿赵村黄河滩地,共5基铁塔。跨越铁塔具有高、大、重的特点,尤其是主跨N3、N4铁塔,全高达到140.6米,重达300吨,是全线单次吊重最大、就位难度最大的铁塔。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组塔任务,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在总结以往大跨越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T2T80型双平臂坐地抱杆分解组立钢管塔施工方案,无需拉线、自动化程度高、高空作业量少、可全程视频监控,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组塔施工效率。

目前,跨黄工程基础施工完成2基,铁塔组立完成1基,主跨铁塔组立全面展开,一般线路豫2标段基础工程已完成总量的85%,铁塔组立工作完成11.9%,整体施工进度位居全线前列。建设工地上,送变电公司1000余名员工组成的建设大军激情似火势如潮,用忠诚、责任、创新和奉献,一步步向着“标准化样板示范工程”和“三领先一典范”的工程目标奋勇前进。两年后,他们精心打造的这条电力“丝绸之路”将每年向华中地区输送480亿千瓦时电量,成为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猜你喜欢

标段铁塔特高压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磁与铁的故事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恩亿梯中标嫩丹高速公路两个标段的机电工程
西安地铁5号线5标段
基于QT的跨平台输电铁塔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黑龙江省三江治理工程23个标段开标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
千亿投资助推特高压审批开闸2014年迎来特高压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