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版物鉴定数据库浅探——关于构建新闻出版云数据库中“鉴定库”的设想
2012-05-19文/王凌
文/王 凌
“云数据库”、“云管理”的概念正在信息资源日益繁芜的诸多行业中衍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新闻出版产业建设及发展管理中,搭建一个能够统揽出版全局的数据库系统,是新闻出版人的愿景,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通过这个系统网络平台,出版者可以合理配置自己的出版资源,了解权威的产业发展动态;管理者可以掌握出版全局,对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和管理,包括对出版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对非法出版活动进行整治。一些地区已经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构建了集技术数据即时上传、管理、统计、分析功能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如: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出版、印刷网络监管系统,一些地区正在行业内进行统筹链接的图书出版管理系统等。
随着打击盗版侵权、非法出版活动的不断深入,各地非法出版物鉴定机构对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完备的非法出版物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共享出版物鉴定数据资源的愿望愈加迫切,管理部门也积极加紧相关项目的立项与实施。那么,建设一个为非法出版物鉴定及鉴定工作统一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需要怎样的数据资源基础、硬件软件设施以及信息数据接口?笔者作为一名鉴定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鉴定工作实践,对鉴定数据库软硬件总体需求进行了理想化的构想。
一、数据基础集成
出版物合法性鉴定工作目前多采取鉴定样本标示信息查询及与同名正式出版物同一性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因缺少全面完整、准确权威的出版数据资源,导致鉴定工作在信息查询方面比较被动,特别是当一些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存在一号多用、更改信息未及时上报的违规行为的情况下,鉴定样本数据信息查不到,一些单位自知有违规行为对取证工作不配合,鉴定时间便会延宕,以致给非法出版案件的侦查带来被动。那么,建设一个完整、准确的,具有权威性的已出版出版物信息库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一个数据库基础层应包含以下两大板块的原始数据(见图1)。
(一)图书、报纸、期刊、光盘、网络、电子等出版物正式出版或合法进口信息数据即时添加及删改的动态数据库或链接管理库(直接与各地、各行业即时管理网络相链接的数据资源)。
(二)各地非法出版物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结果数据资料和资源。
以上鉴定数据提供系统有两大需求要点在具体操作中需特别加以关注,一是使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二是各类数据在限定时间内的准确性。
以上数据库基础数据包括,出版物出版数据库涵盖范围涉及图书出版信息数据链接系统、报纸连续出版物信息链接系统、期刊连续出版物信息链接系统、光盘SID码/音像制品编码库、网络出版备案数据库、进口书报刊音像制品数据库等。其中诸多链接系统需通过该门类全国各个地区网络系统的整体链接来实现更为全面而系统的“云数据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数据库数据整理汇总来实现基本应用需求。出版物类型、数量繁多,获取途径复杂,数据动态性强。要做好这些数据的全面收集,需要铺设多门类、多层面、多地区的数据收集网络。
相比之下,虽然非法出版物鉴定数据的获取显得容易和简单得多,但其中鉴定数据编辑、审定等过程涉及鉴定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问题,所以相关外围工作也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初期相关工作尚未统一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对各地鉴定结果进行统一审定,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审定中鉴定文本库资料的充实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据使用功能
基础数据库所需数据经诸多不同途径的统筹获取后,经编辑解析、网络上传,通过软件层管理可实现应用层功能应用,即:鉴定信息查询功能、正式出版物信息查询功能、数据统计等功能(见图2)。
在以上数据库系统功能构架中,鉴定者通过中间的“技术层”对软硬件设备及其技术管理,可实现网络数据的即时应用,即随时搜索调取系统中正式出版物数据,将这些数据与所鉴定样本标示数据进行比对得出“同一”、“同源”或“非同一”、“非同源”的结论,以及利用非法出版物鉴定数据来直接获取具有同一特征样本的鉴定结果或支持已有初步鉴定结果。
同时,该数据库的鉴定即时上传功能,能够将全国各地的非法出版物鉴定数据通过一定的软件接口,直接上传数据库,成为数据库数据中的一部分,实现数据的即时生成即时应用。
另外,该数据库的系统统计功能可实现数据的即时统计和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本功能随时统计一段时期的非法出版物鉴定情况、非法出版情况,以及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比例、在各个门类出版物中的分类比例等,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三、结语
非法出版物数据库建设需要管理层面的统筹和支持,需要各地、各类相关机构、鉴定机构的通力配合。这样一个网络体系不仅能支持、服务于鉴定工作,也将对行政执法,对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一体化数据管理提供“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