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
2012-05-17马兰月
马兰月
鞍山市铁东区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易出现猝死,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本人对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08—2011年住院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90例,均符合WHO制定的UA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8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78岁;两组的自然情况、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UAP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370mg,后75mg/d;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疼痛次数、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程度;心电图ST-T改变。用药前后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用药前后测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检查;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斑点、瘀斑及牙龈出血等。
1.4 疗效判断标
显效: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心电图ST-T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显著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ST-T缺血程度无明显变化;无效: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百分数表达,两组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6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对比[n(%)]
3 不良反应
随访4周内对照组出现牙龈轻度出血1例;治疗组出现轻度皮肤紫癜1例,经对症治疗好转。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受影响,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阿托伐他汀可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特别是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以使细胞内皮功能改善,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迅速的改善,这对心肌缺血的改善很有益处,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1]。
氯吡格雷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一种强效制剂,它能有选择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相结合,继发活化糖蛋白GPⅡb/Ⅲa复活物,同时它还能阻断其他激动剂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它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继发斑块内出血、其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造成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发作[2]。UAP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血管内有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凝血作用增强、冠状动脉痉挛、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早期联合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血小板抑制剂治疗UAP患者,两种药物针对其病理改变同时发挥作用,斑块的稳定、内皮功能的改善、血管收缩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的减少达到预防血栓的形成,因此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本组观察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7%,显效72.9%,明显减轻、减少心绞痛发作,并且应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较好的治疗措施。
[1]李迎,卢峰,张庆华.阿托伐他治汀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6):434-43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