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12例临床观察
2012-05-16肖建欣
肖建欣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河北定州 073000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胆红素浓度为5.0~20.8μmol/L,当胆红素超过 25.7~34.0μmol/L,临床上即可判定为黄疸[1]。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可了解临床上有无黄疸、黄疸的浓度及动态变化,在肝脏疾病中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常反映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积[1]。当机体发生病理改变,影响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时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自2008年运用健脾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2例病人均为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范围:总胆红素104~44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并排除重型肝炎。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4.2岁,病程7~90d,平均38d。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6~92d,平均35d。其中经免疫学检测,由甲型肝炎病毒所致者25例,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者70例,戊型肝炎病毒所致者35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阴性者12例,酒精性肝病19例,药物性肝病11例,所有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2]及临床肝脏病学[1]要求。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健脾化瘀方煎汤口服+甘利欣注射液及还原型谷胱甘肽静点,药物组成:党参15g、山药15g、炒白术12g、茯苓10g、丹参10g、赤芍10g、制大黄6g、郁金8g、金钱草10g、茵陈6g、甘草4g大枣4枚,1剂/d,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注射液及还原性谷胱甘肽静点,1次/d。
3 疗效标注及治疗结果
①疗效标准:痊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TBIL降至正常,ALT、AST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TBIL下降≧70%,ALT、AST接近正常,无效 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TBIL不降或上升者。
②治疗结果(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4 讨论
祖传医学认为,黄疸多属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经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故多以大剂量清热祛湿药物治疗,日久或可出现正气亏虚,病情缠绵难愈之况,《素问 经脉别论篇》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而人体的正气强弱与脾胃有密切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正气旺盛,营卫调达,何病之有?脾失健运,内脏得不到精微的供养,可使脏器虚衰为病;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故此文主要以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甘补而平,不燥不腻,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之效[3];炒白术、山药补气健脾;茯苓健脾利湿,以防滋腻;大枣、甘草益气补中,缓和药性。气虚至全身机能活动减退,可使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性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而肝主藏血,主疏泄调达,淤血阻滞胆道,久则泛溢肌肤为黄,故以丹参、赤芍凉血活血,化瘀行气,减少病位缺血,防止肝细胞坏死;生大黄活血逐瘀,泄热通腹,可加速肠道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素的吸收,增加胆管的扩张,起到利胆退黄的作用[4];郁金活血行气,利胆退黄;佐以金钱草、茵陈清利肝胆,清热祛湿退黄,故诸药合用,则中气充足,血运通畅,疾病可愈。
[1]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2]李兰娟.传染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药学专业知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4]陈庆人,刘江峰.川芎嗪联合酚妥拉明与大黄治疗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