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

2012-05-14李建国

前线 2012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文化

李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此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这就是说,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已然确定,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这个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有两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要做好:一是明确方向的具体指向,即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找出与这个发展方向相悖之处,以便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使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简单地说,阻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上存在的诸多消极文化现象和精神因素。为此,我们要筑牢共同理想信念根基,抵制不恰当价值观流行,防止封建文化沉渣泛起,警惕西方不良文化浸入。

筑牢共同理想信念根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多方面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一步步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晰。同时,随着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日益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开始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个体更加关注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小我”的价值实现,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共同理想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会逐渐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将对人们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

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未、也绝不会放弃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它们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其中手段之一,就是利用或挑拨中国人民的内部矛盾,削弱、动摇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手法也不断翻新,并且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比如2010年2月,西方某国就强势推出“互联网自由”战略,将“互联网自由”、“新媒体”纳入所谓的“公共外交”,希冀通过“直接”与他国网民对话以影响其价值观、行动方式,以达到动摇他国共同理想信念之目的。

除了这两个主要原因,造成共同理想信念弱化的因素也存在于其他一些主客观方面。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对我们的共同理想产生了极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信仰危机开始蔓延。这种信仰危机,影响了一些国民,使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二是少数党员干部的不当作为、腐败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党员干部能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法犯法,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使人们对于共同理想信念或多或少产生了动摇、怀疑。

三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弱化,使错误思潮觅得了存在、传播的空间,从而误导了人们的思想观念。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不遗余力地发展经济。这固然是好事,但有一些人却走向极端,变得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及其他。结果,相当数量的单位和地区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既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主动淡出,错误思潮便乘虚而入,以各种方式影响国人。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等甚嚣尘上,就是明证。

理想信念的弱化,后果是人们思想混乱、方向迷失和行为失范。为此,我们要对症下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目的是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抵制不恰当的价值观流行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很多转型现象,其中最深刻的一种表现在价值观上。人们不再像革命年代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当做唯一的价值观,而是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根据自己的生活、精神状况树立不同的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引人注目的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公开化、普遍化;90年代以后,这种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进一步蔓延,并越来越世俗化,最终演化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显然,这样的价值观很容易把人们领上邪路。正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长蔓延,正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不当崇尚,使得社会不断出现缺乏道德约束、道德标准低下的现象。我们看到很多官员之所以被查办,就是因为贪污,就是因为生活作风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拜金”、“享乐”。

多年来,中国一直倡导良好道德风尚,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先人后己、乐于奉献的品格。但上述不恰当的价值观念对它们形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诚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价值观念并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千篇一律”,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性或个性。但是,这种独特性或个性的前提是不能有违于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不能悖逆于中国的优良传统。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将会被动摇,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被遗弃。因此,我们务必厘清、矫正不恰当的价值观,而不能放任自流。

不恰当的价值观之所以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减弱。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挤压不恰当价值观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在文化产品中“润物细无声”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帮助群众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防止封建文化沉渣泛起

当下,我们虽然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不可避免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使得传统文化沉淀了不少消极成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和有识之士都致力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发展思路,但直到今天,一些封建思想的余孽仍然残存于人们的头脑,制约人们的行为。封建家长制思想,压抑着人们的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阻碍着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建设;平均主义思想,限制着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不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活力;小农意识和小生产者观念,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广泛交往。

在一些基层和边远农村,封建迷信思想已经沉渣泛起。比如中西部地区,部分群众痴迷于因果报应和命中注定,为了个人或家人的祸福而乞灵于修庙、拜佛烧香、算命占卦等。相面、看风水、修活人墓等众多的迷信活动流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消除封建文化的不良影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作路径有三:第一,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边远农村地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缩小、剔除封建文化滋生、传播的土壤。第二,加强党员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优化社会环境,加紧构筑网络教育阵地,努力消除社会丑恶现象,使封建文化无处遁形。

警惕西方不良文化浸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在大浪淘沙中泥沙俱下,通过各种管道进入中国,抢占思想高地,冲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对中国构成现实冲击的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另一种是功利主义。前者冲击的是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后者挑战的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没有集体观念,没有“大我”意识。凡事只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得失为唯一标准。比如近些年屡有耳闻的煤矿主瞒报事故,煤矿主只担心自己的煤矿会因此被关闭,只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因此受到多大程度的损失,而压根不考虑矿工的遇难,不考虑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功利主义,它不仅冲击了私德,也挑战了公德。比如子女赡养父母,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理由和借口好讲。然而,我们时常耳闻目睹的是,子女们因为赡养父母而互相扯皮、争吵。归根结底,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父母分配钱物不公平,另一种是谁都不愿意多出一分钱、多出一分力赡养。结果,年迈的父母伤透了心。

除了上述两种现实冲击,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还在深层次上威胁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些人对于西方文明顶礼膜拜,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而拥有几千年优良传统的中国和创造了辉煌成就的中华文明则一无是处。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不言而喻。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而言,其后果是严重动摇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让有害的东西畅行无阻。所以,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既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有力抵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袭。

(作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文化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