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

2012-05-14邢久强

前线 2012年1期
关键词:市委意见建设

邢久强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有关问题请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在全国上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潮中,首都北京出台这份《意见》,提出“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文件起草的背景和过程。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意见》起草工作是在市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5月中旬,按照市委指示,市委宣传部、市委研究室等部门成立了文件调研起草小组。在文件起草中,刘淇书记全程指导,多次对文件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20多次重要批示,并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指导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观点。到11月底,文件调研起草小组开展调研50多次,召开座谈会30多场,征求了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先后15易其稿。在此基础上,文件起草组进一步充实力量,吸纳中央宣传部、市文化局、市社科院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对文件初稿进行了封闭式集中研讨、修改完善,并征求了宣传系统各单位的意见,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12月上旬,刘淇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意见》进行了审议。文件起草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报送本次全会的审议稿。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精神贯彻落实到《意见》中,把李长春同志关于首都要在十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刘云山同志关于北京要成为“六个中心”、发挥“五大作用”的要求,以及刘延东同志来京考察调研时的主要讲话精神,都吸收进《意见》中。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十二五”规划对首都文化建设作出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先后21次调研文化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专题会议8次,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二五”规划,全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三是充分吸纳各方意见。按照刘淇书记批示要求,文件吸纳了全国政协党组、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88条。四是吸收借鉴了兄弟省市的一些好做法。

记者:除了引言和结束语,《意见》共分五个部分,阐述新形势下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首都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请问《意见》突出了哪些北京特色?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意见》在总体要求中特别提出,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关于发展目标,根据六中全会《决定》,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了2020年目标。总体目标是: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具体目标是:思想道德显著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制活力迸发,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文化魅力彰显,文化名家精品荟萃,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关于基本原则,《意见》提了六条,其中有四条与《决定》基本一致,分别是坚持思想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开放合作,其他两条突出了首都的特点,分别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统筹协调。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因此,创新驱动成为体现北京特征、推进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二是首都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特殊,要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必须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记者:您刚才提到实施思想道德引领和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两大战略,能否详细谈谈这两大战略?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意见》围绕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奋斗目标,围绕首都文化改革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作出了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九大工程的工作部署。

关于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北京是首善之区,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将其作为贯穿整个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一条红线,在思想道德引领方面成为全国的旗帜和标杆。基于这一考虑,《意见》围绕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部署了四项任务。一是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北京精神”是城市之魂,是全市人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共同精神家园,是深化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事关首都科学发展全局,事关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二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要在认知、贯穿、融入上下功夫。三是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必须培育良好的市民素质和文明的社会风尚。四是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于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主要基于四点考虑:一是中央要求北京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作出示范;二是首都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三是科技和文化是首都拥有的突出优势;四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记者:在两大战略的统领下,《意见》提出了九大工程。我们该如何实施这九大工程?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第一,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是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三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四是抓好品牌文化活动。

第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意见》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一是加快首都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北京博物馆中心区和首都核心演艺区。二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及农村地区倾斜。三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彰显古都文化魅力。一是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二是充分展示古都文化价值和内涵。三是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第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一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三是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四是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五是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六是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

第五,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在首都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以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重点,着力构建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三是打造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四是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五是培育提升文化消费业态。

第六,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围绕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意见》作出两个方面的部署:一是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二是构建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第七,实施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科学建设和利用互联网。北京是“网都”,全国90%的重点网站在北京,营造健康向上网络舆论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切实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二是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

第八,实施文化名家领军工程,建设首都文化人才高地。努力建设全国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一是加强文化名家培育。二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

第九,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走出去不仅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更是国家赋予首都的神圣职责,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扩大文化交流合作。二是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三是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意见》对此是如何部署的?

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意见》从三个方面作了部署:一是加强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首都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二是全面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多方面探索实行先行先试政策。三是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合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统筹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市委意见建设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寒露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贵阳市委离退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都匀市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