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2012-05-14杜梅萍
杜梅萍
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今后的金融体制改革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把金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把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
记 者:为什么有专家提出把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郑新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存在着明显滞后的问题。整个金融产业与我们实体经济相比滞后;直接融资的发展滞后于间接融资;中小银行的发展滞后于大银行的发展;金融产业的发展又滞后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体制的滞后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阻碍,能不能把快速增长期再延长20年,这取决于我们能否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释放资本的巨大潜力。我同意把深入金融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整个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激发资本的活力支持国家创新和创业活动,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记 者: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把握哪些关键环节?
郑新立:我认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把握五大关键环节:即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和改善监管、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文中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小型金融机构,从而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在市场竞争充分的环境下,因为广大借款用户能够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利率比较低的借款,高利贷没有了市场,就会自然消失。现阶段,民间资金在金融领域的进入还不是很顺畅,有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因此,放宽市场准入将使民营经济得以进入金融领域,兴办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等。
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就好像是一个人只有主动脉,而没有毛细血管,因此金融血液输送不到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上去。这个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银行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银行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计划体制,所以我国建立了一批全国性的大型的国有银行,在全国可以跨地区经营,而中小金融机构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靠现有的大银行来提供小额贷款是不可能的,要建立一个面向小企业和个体户以及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记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后,势必给监管带来更大难度,对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加强监管?
郑新立:对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监管的责任要交给地方政府,要建立起地方性的金融监管机构,在业务上可以归银监会指导,但责任在地方政府。如果出了问题,就要向地方政府问责,以此强化地方政府在监管上的责任。要把加强和改善监管作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记者:您提出把“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请谈谈其意义所在。
郑新立:我国现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把其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很重要的一条是金融资源要通过银行、通过金融机构把它配置到最需要资金、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来,只有通过利率的市场化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去年我国的金融资产总量是119万亿元,M2值也达到了70多万亿元,资金过剩。同时也面临着资金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地方资金过多,有的地方资金不足,导致部分资本价格过低或过高,导致民间借贷、高利贷的发生。2011年下半年,温州市贷款的平均利率达到25%,而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大多仅在5%~6%,这样高的贷款利率企业无法承受。只有通过利率的市场化竞争才能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还本付息负担。
记者:“推进利率市场化” 势必会带来一些金融风险,这是否是您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的起因?
郑新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要通过兴办各类存款保险公司,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建立贷款的担保机制,特别是区域性的监管机构,监管责任由地方政府、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承担。除了用行政手段通过监管来化解风险以外,还要通过市场建立保险机制来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当前,我国美元资产的外汇储备已相应贬值缩水。您认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作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否出于改变这一局面的考虑?
郑新立:是的。在目前我国持有大量外汇的情况下,规避外汇储备和金融风险,就要通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来实现。通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使外汇管理由过去的以结汇为主改变为以融汇为主,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如果我国的财富能够以人民币的形式储存,就能真正掌握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主动权。
中国现在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阶段,必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一是用于拿到更多能源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和面临的瓶颈约束;二是通过企业并购,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利用海外科技资源;三是发展加工贸易,带动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四是发展工程承包,带动劳务出口,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通过到海外投资,我国可以把大部分的外汇储备由现在的货币储备或者是美元资产的储备变成物质储备、能源资源储备、技术储备,从而为我国经济今后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现在有两个突破难题,一个是工业产品类过剩,另一个是外汇储备过多。单独地看,这两个问题是包袱,但把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就成了优势。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来带动商品输出,就能把包袱变成优势。扩大海外投资可以“一箭四雕”:解决能源瓶颈、消化过剩产能、把外汇储备变成资源储备、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