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2012-05-14
消融的北极
《经济学人》 2012.06.16
夏日的北极生机盎然。寒冷的水域里,浮游植物茂盛的生长着,鱼类、海鸟以及各种鲸鱼贪婪地享用着自己的大餐,成群结队的候鸟飞回北方的繁殖地产卵,而大批科学家也涌到这里,开始举行一场新的北极典礼。
2012.06.19西班牙煤矿工人因不满政府下调采矿业津贴而举行了一系列抗议活动,还用自制火箭弹和弹弓与警方发生冲突。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9月初,也就是北极冰层达剑夏季最低点的时候,这些科学家将时刻关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每日发布的海冰报告。这家机构的卫星数据显示,冰层的消退程度远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这并不奇怪,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北极冰层面积每10年就消退12%,去年夏天的最低点为4.3万平方公里,这几乎是60年代的一半。自19世纪中叶美洲森林退化以来,这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环境变迁。全球变暖引发了冰雪的融化,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全世界都不能忽视。
北极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因纽特猎人发现越来越薄的海冰已经无法承受他们的雪橇。随着这些商品价格的上升、各国政府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以及冰层的融化,这些矿产很快就会被开发。由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资源日渐萎缩,在北极各国政府的鼓励下,各大石油公司像候鸟一样涌向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岛、挪威以及俄罗斯的北极大陆架。由于海冰不断融化,加拿大和俄罗斯还希望开辟北极航线。俄罗斯的北海航线环绕着整个西伯利亚海岸线,将亚洲和欧洲的距离削减了超过1/3。这条航线将帮助把俄罗斯北极的资源运往亚洲市场,有朝一日必将极大促进世界的贸易。
然而这些开发项目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人担心北极文化将消失,一个加拿大因纽特人绝望地宣称自己有“享受寒冷的权利”,另外一些人预测北极国家可能会因为瓜分该地区的资源而爆发冲突;环保人士警告开发这些资源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如果发生一次严重的石油泄漏,将给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1 法广网
2012/06/14
美议员要求华为、中兴提供与政府关系的文件
美国国会调查华为和中兴通讯两家公司与中国政府以及部分美国公司的关系,仍在全力进行之中。据报道,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多个资深议员日前已去函这两家日益在美国市场活跃的中国公司,要求其提供有关公司与中国政府关系的信息,包括华为公司内的一个“党委委员会”。国会议员同时又要求华为提供有关该公司与其他5家美国顾问公司的关系。议员要求华为提供一大堆的文件,包括华为与这些公司的合约,以及这些顾问公司的工作性质。议员提出的问题还包括华为和中兴在伊朗的工程细则,以及与中国政府的财务安排。
2 金融时报
2012/06/15
默克尔呼吁建立欧洲政治联盟
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表示,欧洲“正在和市场赛跑”,以将欧洲货币联盟转变成一个全面的政治联盟。她同时警告德国的伙伴国,不要让德国在欧元区危机中承担过重的负担。她做上述表态之际,西班牙继遭评级机构穆迪降级之后借贷成本再度急剧攀升,而意大利则承诺进一步削减开支,试图安抚市场。默克尔表示,“德国的资源不足无限的。德国一直在以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为民众(不仅是德国民众)谋福利,而且也帮助增进欧洲团结,支持全球经济发展。但德国的实力不是无穷的。”
日本经济新闻
2012/06/13
越南欲与日企共同开发南海油气田越南最大国营能源企业——越南国家石油公司将向日本企业提议,在南海共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田。此外,越南方面还有意向日本企业开放总额接近2万亿日元的石油精炼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会。越南此举的意图似乎是加快未勘探矿区的开发,并牵制中国。越南近海的海上油田每年可开采150037吨原油。越南国家石油公司将于7月上旬举办仅限日本企业参加的说明会,届时将提议联合开发南海约20个矿区。其中包含位于中越邊境附近的北部湾的北部矿区、以及中部、东南部、西南部矿区等。借助此次的提案,日本企业抢先其他国家获得开采权的机会有所增加。
学者认为中共十八大后不会改变对台政策
法广网 2012.06.17
澳门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理事长朱显龙目前在香港举行的“当前两岸关系与周边安全环境”研讨会指出,相信中共领导层会在十八大顺利交接,新领导层不可能改变对台政策。
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兼美欧所所长汤绍成在会上表示,当前的欧债危机为两岸关系带来助力,令两岸经贸关系更紧密,台方也更倚重大陆的经济。相对地,美国在两岸关系上变成阻力。他认为,假如未来两岸贸易能够使用人民币交易,取消美元,这对两岸关系更好。
朱显龙则预期,短期内两岸关系无大事;对于北京而言,西藏维稳、防疆独和香港新一届政府顺利过渡,以及钓鱼岛和南海等问题更为重要。他指出,马英九连任后,大陆方面对台已放下心头大石。假如民主进步党确实转型,改变对大陆政策,北京方面一定会欢迎。
大陆将为台商提供6000亿元贷款
美国之音 2012.06.18中国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在今后三到四年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将为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中国还希望积极促进在大陆毕业的台湾学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企业就业,并将开放进口台湾生产的大米,增加赴台旅游的大陆组团社并扩大个人游范围。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的仲大军说,大陆政策表达了善意,但所提供的6000亿元人民币贷款的收效如何还不得而知。他说:“大陆的优惠贷款的确能吸引一部分台湾企业来(大陆)安家落户,甚至搞产业带的转移。但如果吸引不了高层次的产业,那这6000亿投出去也没什么效益。”王毅表示,大陆所考虑的“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不断分享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基层民众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香港人爱台超过爱港
《中国时报》 2012.06.17
尽管有不少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管治有着种种的不满,但香港人眼中的台湾,却是海峡两岸四地第二最有好感的政府,仅次于每年向市民派钱至少6000澳门元的澳门政府。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香港人对台湾人民最有好感,好感的程度高达57%,甚至比香港人对自己香港人好感程度的51%还要高。
举办这项民意调查的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中心发现,香港市民对各地人民的好感,全部都高于对当地政府的好感,大陆除外。香港人对马英九政府的好感程度却有38%,对自己人曾荫权政府的好感程度,反而只有23%。
四地以外的国家,香港市民对日本人的好感程度比日本政府高出36%,对美国人的好感程度比美国政府高出18%。以绝对比率计及以净值排列,香港市民对菲律宾、日本、美国、泰国及法国政府都是反感居多,而对人民都是好感居多,大陆及菲律宾人除外。
港大民调中心说,这值得各国政府深入研究。民调结果或许印证了一个我们长久以来的共识,即政府大多都是不可靠的,因此很难博取人民的好感,不管是对本国国人或外国人而言,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电影等商业文化,却往往可为该国人民增加可被外国接受的程度。
马英九政府获得港人好感的原因,在于香港传媒并没有太多有关马政府的负面新闻。特别是相较之前的陈水扁政府,就算在台湾闹得上下沸腾的美国牛肉进口案,香港也没有几家媒体予以详细报道。
至于港人对台湾人好感程度冠绝其他地方,极可能是台、港两地相互放宽旅游到港之后,港人对台湾的风物人情有了更切实的了解,对台湾的细致文化有了更丰富的鉴赏。
电影《那些年》在香港的票房,竟可打垮一向叫好叫座的周星驰无厘头文化片种,成为香港有史最卖座的电影,足可反映两地观众有着较为接近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