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登陆”新加坡
2012-05-14吴鸿亮
吴鸿亮
新加坡行医资质在美、欧、澳等国同样适用,成本远小于在西方国家直接培训。这使得新加坡可能成为中国对外医疗输出产业的跳板国家。
19世纪英国人将西医带到印度,到了20世纪下半叶,大量印度医生远渡重洋“登陆”西方国家。如今,在海外工作的印度医生占其国内注册医生总数的10%以上。相比而言,同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其医疗服务输出仍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中医与中国护士在海外的数目稳步增长,但中国培养的西医却一直得不到世界承认。
多名国内顶尖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几乎没有海外医院直接来中国招聘医生。在当下的出国留学大潮中,中国医学院的留学生绝大多数只能放弃临床医学,从事基础研究。极少数“有志者”从头学起,参加各国难度极高的医生执照考试,也多半耗时十余载才能成功。
不过,近年来新加坡开始承认中国多所医学院文凭,新加坡卫生部控股公司也连续多年来华招聘,给大陆医学学生带来新的希望。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行医资质在美、欧、澳等国同样适用,成本远小于在西方国家直接培训。这使得新加坡可能成为中国对外医疗输出产业的跳板国家。
“我们只需要有用的人”
2005年,—篇题为《USMLE绝非高不可攀,我的国外行医之路》的文章连续刊登在医药论坛“丁香园”上。文中描述了几位中国医生在新加坡行医的奋斗史,使众多国内医学院学生将作者视为国外行医的“榜样”。
作者Believelv于2002年从东北一所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大学某附属医院。他本以为要开始“光辉的前途”,但发现薪水只有每月2000元,而最便宜的经济适用房也要2600元每平米。“看到这些博士生在残酷的竞争中贫穷地生活,我的意念开始动摇”。
Believelv看到报纸上一则消息:新加坡卫生集团招收医生,月薪4000新元。他在西直门的一个电话亭里拨通了号码,同三位“操着新加坡奇怪英文口音”的医生谈完后被录取。28岁的Believelv将一年的积蓄作为违约金交给就职的医院,告别女友前往新加坡。在新加坡他的基本薪水是2550新元,一年后每月收入是在4000-5000新元之间(约合2万-3万元人民币),他很快就添置了向往已久的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
据知情人透露,預计到2016年左右,中国每年可向新加坡输送从外科医生到护工在内的5000名以上的医疗从业人员。
与大多数海外医生不同,中国医生有语言不通的难题。为了练习英语,Believelv白天把耳朵竖起来听同事讲话,晚上听VOA、BBC广播,看英文电视台。渐渐地,他能够听懂同事的一些交谈。Believelv表示,虽然新加坡人有一定的优越感,但他们并不歧视中国人,相反很多新加坡的病人对中国的发展十分关注。不过,正如“资本主义是残酷的”,中国医生在新加坡融入业界并不容易。新加坡的主管告诉他:“我们只需要有用的人”。
对于早期招聘的中国医生,新加坡官方似乎并不满意。新加坡卫生部控股公司医疗人力部总监符星良向《凤凰周刊》表示,2003年该公司招聘了约10名平均有7年行医经验的中国医生,但他们无法适应新加坡医疗制度与以英语为主的工作环境而相继离开。新加坡当局过去也曾试图透过招聘机构到中国医院“猎人”,但成绩不尽理想。
据Believelv描述,来自上海的黄医生为一个印度病人放置留置针,多扎了病人几针,病人很不客气地说:“你应该回中国去。”杨芙蓉(音译)医生说,在大陆,如果病人麻醉浅了,加深就行了,“但这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在新加坡可能会吊销执照”,因此新加坡主治医生常常不让中国医生进行类似操作。
半年后,与Believelv同时期来自中国的医生由于各种原因陆续被辞退。“上海的黄医生仅仅因为报告时太过紧张,被视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而辞退。呼吸科的杨医生在国内是多年的主治专家医生,辞退后只好去做助理药剂师。”Believelv说。
锁定中国顶尖医学毕业生
不过,新加坡并没有因此放弃中国的医生市场。他们决定把招聘对象锁定为中国顶尖医学院的毕业生,“因为新进医生比较愿意新尝试,可塑性较高”,对他们进行长期培养。新加坡原卫生部长许文远曾对《联合早报》表示,能考进中国顶尖大学的医学院学生可说是强中之强,吸引他们前来行医有助于壮大本地人才队伍,要是他们最终选择成为新加坡公民,对新加坡也有利。
2006年,新加坡卫生部表示将开始承认包括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最著名医学院的医科文凭。2010年,新加坡卫生部控股公司重点考察北大、协和、复旦、上海交大等8所知名大学,而这8所院校的医学学位也均得到了新加坡卫生部的认可。目前,新加坡只有两所医学院,最大的医学院只有230名医学生毕业,另一家新成立的医学院在2011年也只有25名学生毕业,因此,新加坡每年医学生的需求缺口达到了500名。
同时,新加坡将直接的医生招聘修正为“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把服务前的“预备课程”从两星期延长到两个月,除了帮助中国医学院学生熟悉新加坡医疗制度外,也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规定,医学生在来到新加坡六个月之后,就可以参加当地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一般医学生通过5~7年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专科医生。
不过,最令学生心动的仍然是新加坡的高工资。新加坡许诺毕业生入职月薪就有3600新币(约合18000元人民币),这样的待遇不仅在大陆,在台湾也引起了追捧,被媒体称作“工作少一半,薪水多一倍,怎能不心动”。
2010年,新加坡当局聘请公关公司,在中国大陆对该项目进行其大张旗鼓的推广。经过笔试面试遴选后,最终有16名中国医学生接获聘书,当中14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其余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不过这样的数目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并不算多,当年新加坡招聘的外国医生中,有70人来自澳洲,68人来自印度,37人来自英国,25人来自马来西亚。
对于新加坡与中国医学院医疗合作的蓬勃发展,有知情者透露,该项目最早受到副总理吴仪力荐,由两届卫生部长高强、陈竺亲自督办。预计到2016年左右,中国每年可向新加坡输送从外科医生到护工在内的5000名以上的医疗从业人员。
中国内地行医人才流失之困
为舒缓医疗人员短缺问题,香港决定参考新加坡模式,于2011至2012年度增聘海外医护人员。1997年回归中国前后,香港一直是中国劳务输出的桥头堡,但在医务输出方面却始终难有进展。按照有关数据,香港每千人拥有医生1.8名,尚低于新加坡的每千人2.2名。
香港医管局原先决定增加330名海外医生,但由于遭到香港医生团体强烈反对,直到2011年11月仅录取10人。同时,医管局招聘的海外医生只限于某些英联邦国家毕业的医生,而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医生排除在外。北京大学医学学士、香港注册西医吴历山表示,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学校教育水平并不低,多间大学都能保持在世界百强之列,香港医疗当局违反了“平等机会”的原则。
实际上,在新加坡类似的保护主义情绪一样存在。一名在新加坡从医的中国人说:“如果你问十个新加坡人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大概会有九个人回答怕失去工作。”分析人士指出,因为新加坡的卫生部当局能够更有力地推行政策,而香港的医学界社团掌握更多权力。
相比担心工作机会被抢走,中国大陆则更担心医疗服务的流失。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高端护士的流失已经为社会关注,而新加坡正是这些护士流出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国内的医疗服务都不够用,政府对于大规模的医生输出计划不可能有太过明显的支持。”当记者向中国卫生部等相关部门求证之时,得到的也都是婉言谢绝的回应。同样的难题在印度早已凸显出来,虽然印度成为世界上医生输出大国之一,但其国内平均1万人才拥有1名医生。
当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中国医生外流也有可能随着国内收入增加而缓解。一名内地医生直言:“新加坡一年能赚20万元人民币,现在国内三甲医院的主任年入千万人民币的也不是没有。将来通过海外行医人才回流,可以推动大陆医疗服务业升级,不失为一计良策。”
编辑 漆菲 美编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