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觉民:靠什么打破公立医院垄断?

2012-05-14陈纪英周璇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14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新闻周刊医疗机构

陈纪英 周璇

60岁的陈觉民穿着红衬衫,看起来与我们熟知的衣着单调、言辞谨慎的官员有所不同,他是卫生系统里出了名的“反垄断”派。早在2010年,时任云南省卫生厅厅长的陈觉民就在一次会议上说,再过三到五年,云南的医疗机构中,40%的要由社会资本举办。当时全国90%的医院都是公立的。

为了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陈觉民主政云南卫生系统期间,曾启动了多项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兴建医院、试点医师多点执业。2011年9月,调任云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后,陈觉民开始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他的反垄断的工作。3月20日,陈觉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聊得最多的还是反垄断。对此,他开出的药方是,让非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比例达到50%,方能真正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

中国新闻周刊:公立医院改革是新一轮医改中的难点和重点,难在哪里?

陈觉民:公立医院为什么改、怎样改, 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

一方面,公立医院占全国医疗资源总量的90%,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现有医疗资源对13.4亿老百姓而言,总量是绝对不足的,尤其是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市场经济做了这么多年,公立医院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给我们的最顽固的堡垒。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打破垄断,医疗服务部分市场化;另一种是医疗卫生是社会公益事业,要政府全埋单。把怎样解决垄断的问题上升为是否坚持公益性,这既是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个实践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的定性,其实是市场派和公益派争论的焦点,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觉民:卫生事业本身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但并不意味着医疗卫生服务全部都是福利性的。应该把医疗卫生服务划分为三种类型: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政府要埋单,这个已经达成共识;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付费,现在个人的付费比例要从50%左右削减到35%以下,政府负担部分要超过30%,社会承担部分不低于30%,这是目前的基本架构,今后政府和社会承担的部分要逐步加大。还有一块是特需服务,这要由自己掏钱,哪个政府掏得了这部分钱?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同时履行上述三种职能,职能交叉不利于监督与管理。

中国新闻周刊: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将达到总量的20%,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你怎么评价?

陈觉民:现在云南医院的床位80%由政府拥有。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地位,就要靠引入政府之外的投资者,让非公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资源占有比例至少要达到1:1,前者才有抗衡实力。实现这一目标恐怕还要走10年甚至20年,这就是医改的长期性。

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在保存量的同时扩增量,不如让90%的公立医院拥有的资源在增长的时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例如,公立医院可以把特需服务这一块切出来给社会资本做,医院的管理体制不变,政府把钱用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这不就能“互利多赢”吗?我们通过计划来配置医疗资源,几十年都没达到预期目标,看来只有通过市场来配置医疗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中国新闻周刊:具体到云南省来说,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引进的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这两种资本有区别么?

陈觉民:社会资本包括国有的资本也包括民营的资本,还不排除慈善组织的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行业目前只能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投进来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种是办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前者比较简单,各种政策容易落实;但办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比较复杂,许多政策还不配套。不管是民营老板还是国企老总,不管是非营利还是营利,他们都希望获取回报,只是方式不一样,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想通过医院本身赚钱,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想通过与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收回投资,这是很正常的。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昆明出台了多元化办医的鼓励政策,不过很多人士表示这个政策很难落实,为什么落实不了?

陈觉民:政策不配套落实难。按昆明市出台的政策,社会资本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以零收益的出让价拿地或者申請划拨用地,但是运作的时候土地部门不认账。为什么?你现在说我要办非营利性的医院,等土地到了你手上之后你又把医院改成营利性的,土地的使用性质变了,土地部门折腾得起吗?又比方说,现行政策规定:非营利性医院的利润不能分红,只能用来增加医疗资源。老板投资不是来扶贫搞慈善,连投资回报都拿不回去,他愿意投吗?所以部门规章与地方文件冲突,是落实难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新闻周刊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