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谋

2012-05-14张大春

杂文选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福泽儒生田忌

张大春

今天的政坛常有人指称对手“权谋”,被指称权谋的通常认为自己所展现的是政治智慧、是治术。在这个词里的“权”字之取义不是“权力”或“权利”之权,而是“权衡”之权,意思就是估量、算计、较测得失轻重。权谋有一个背信忘义的性质,它与尊重伦理性质的政治论述有一个基本的差异,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不要以为仅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一个“理念”就算权谋了,真正的权谋讲究的不是那“目的”如何正确,而是“手段”如何隐晦。手段必须让人在事前看不出来,事后想不明白,留下来的疑惑令当局之人以及旁观之人、后世之人都争议不休,无从定夺,这才配称权谋。

如果权谋的难度真有这么高,它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理解甚至实践的技术。倘若如此,那么这个词儿反而不会家喻户晓、众所周知,乃至动不动就拿来数落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换言之:权谋一定有其浅易的一面,一般不搞政治的人也能操作,使些小奸小坏小手段,得些小便宜,以之为“高明的骗术”,还能够慨叹自己不是台面上呼风唤雨的当权人物,也颇能有一点踌躇满志之态。

先说小老百姓搞权谋。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上有这么个小故事,说镇上有户马姓人家,家里经常发生各式各样的怪事。一年多,马家终于受不了,另买房子搬家了。

嗣后承租这房子的住户也一样不得安宁,这宅邸就落得个贱价求售而仍然卖不出去的局面。有个老儒生不信邪,把宅子买了下来,居然平安无事。人们都称道这老儒生学问道德高尚,毕竟还是念过诸子百家书的人有福泽。日久方知:人家念过的书不应在福泽,却应在权谋上。一天,邻居们看见在乡里素行不良的流氓来了,登门同那老儒生吵闹不休,言语间似是分赃不均之故,这一闹,镇上的人才明白:当初马家闹鬼祟,都是老儒生伙串这流氓干的。分赃不均导致权谋露馅,这是小老百姓的权谋列为下等者。

《世说新语·假谲》里的故事说的通通是权谋,有三则跟曹操有关。除望梅止渴、梦中杀人外还有一个——曹操常说如果有人要加害于他,他就会心跳加剧,谓之“心动”。之后便私下跟他所亲近的仆从说:“汝怀刀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那仆从不知道这是曹操设计来“以儆效尤”的,果真奉命怀刀而来。赔上一条奴命似乎不足为奇,可是曹操还是暴露了权谋者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不择手段到一定程度,对人命就会产生轻贱之心。

此外,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在故事里,邹忌似乎是有智慧的、有宽容性格的良相。邹忌果真是这样一个人吗?也许是,但是我们还是有他展现权谋、排逐异己的证据。

《战国策》卷八和《史记》卷四十六里都记载了邹忌如何除去政敌大将田忌的故事。邹、田不和当时尽人皆知,公孙闬(音“翰”)向邹忌献计说:应该建议国王派田忌去打魏国,如果胜了,是出谋划策有功;如果败了,田忌就算没被魏国人打死,也会因为军事上的失利而获罪,恐怕还是难逃一死。邹忌觉得这计策不错,就依言行事。不料田忌三战三胜。公孙闬便指使心腹人拿了许多钱,冒充田忌的属下到市集上去问卜,说:“我们田将军打魏国,三战三胜,声震天下,要是趁此时机推翻齐王自立,未知是吉是凶?”这话传开来,田忌百口莫辩,只好叛逃到楚国去了。

邹忌和公孙闬的故事提醒我们:权谋并非尽如《三国演义》里赤壁鏖兵的诸葛孔明那样,机关算绝,使人尽入彀中,而是于布局实施之际,还能面对种种意料之外的挫逆,甚至带些随机应变的转折。

把这么些人鸡兔同笼装进一个权谋的抽屉里,会不会抬举错了某甲、又糟践坏了某乙呢?我想不至于。他们从来不曾被人等量齐观过,然而,唯有经由一个语词,我们才有机会带着具有纵深的角度看看这些已经被“历史巨轮”碾压得扁平的人物。

【原载2012年11月2日《文汇报》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福泽儒生田忌
寻找太公的抗战足迹
田忌赛马
汝心如玉何须擦
开国少将家宴上的“假酒”
汝心如玉何须擦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
田忌赛马
我的故事show
田忌赛马(原文)
放弃迂阔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