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品格为本金
2012-05-14陈长林
台湾散文大家陈之藩2012年2月病故于香港,海内外怀念文字颇多。追溯陈之藩八十七年生涯,有两段因缘给人印象深刻,皆因“忘年”:早年与胡适“忘年交”;暮年与童元方“忘年恋”。本文无涉“忘年恋”,只谈“忘年交”。
1947年,陈之藩在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读书,是个文艺青年。有一天在广播里听到北京大学校长胡适题为《眼前文化的动向》的演讲,有些不同意见,遂写信质疑。胡适很快回信,去雁来鸿从此不断。陈之藩回忆道:“他的诚恳与和蔼,每封信我都可以感觉到。所以我很爱给他写信,总是有话可谈。”日后这些信辑成了《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繁体中文版,收信十三封)。求知若渴的陈之藩与胡适、沈从文、金岳霖等人有着不寻常的交往。
陈、胡“忘年交”并不局限于精神交流层面,胡适得知陈之藩欲赴美留学而经济拮据,就借一笔款给陈之藩作留学保证金。陈之藩赴美后很快把这笔钱还给了胡适,并写信致谢。胡适1957年10月15日复信说:“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陈之藩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陈之藩在胡适去世后写怀念文章说:“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在春风里》序)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陈之藩在学业和人格上的成长,无疑也是胡适“利息在人间”的一种具体体现。恰如陈之藩所感叹:“1971年的11月,我在英国剑桥大学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老童生的泪(陈之藩生于1925年,时年四十六岁——陈长林注),流了一个下午。我想:适之先生如仍活着,才八十一岁啊。我若告诉他,‘硕士念了两年半,博士只念了一年半,他是会比我自己还高兴的。”(《在春风里》序)
胡适奖掖后学,不是偶一为之,而是向来如此。林语堂亦是受惠者之一。林语堂留美、留德求学期间,经济发生困难,希望胡适做担保向北大借钱。款项及时汇到,林语堂顺利渡过难关;回国后才弄明白:北大压根儿没借过他两千美金,钱,都是胡适个人垫付的。
胡适的预言没有落空,果真“利息在人间”,陈之藩﹑林语堂等人既受胡适经济资助,又受胡适人格激励,后皆卓然成家。晚辈后生学业有成、人格完善,无疑也是胡适品格“利息在人间”的一种体现。
胡适辞世已经半个世纪,陈之藩今又从容逝去,“忘年交”将转换时空继续。哲人其萎,佳话永存。化品格为本金,“利息在人间”,利生利,利滚利,精神领域铀元素产生裂变,精神能量无穷。近年来国内有些大学生受助不感恩,颇受诟病,考量馈受双方,可能皆有问题。其实,只要施恩不图报,受惠不忘还,佳话自然不断涌现。胡、陈谊结“忘年”,楷模在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原载2012年6月25日《文汇报·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