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珠江 新全媒
——访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总监周小新
2012-05-14
本刊记者 马 莉
“南粤蔬果篮”、“珍宝金银盆”、“贡鱼跃龙门”、“欢乐传万家”、“盛世显和谐”……25周年台庆晚宴上,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丰盛美味的“珠江盛宴”款待四方宾客,慰劳旗下团队,庆祝25年来的发展成果。
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经济台,更是中国广播改革“珠江模式”的发源地。
25年来,为发扬“珠江模式”的创新精神,延伸品牌价值,追求“最有价值的声音”,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25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珠江台总监周小新。
珠江品牌 与时俱进
《传媒》:粤菜的确很讲究,在昨天的台庆晚宴上,由“广东厨神”带来的“珠江盛宴”令人印象深刻,像这样的品牌活动,珠江台每年有多少,打造品牌活动有哪些宝贵经验,可否与业界分享一下。
周小新: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根基深厚。广州的饮食文化则有其特点,就是“既追求形式、又追求美味,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创新”。我们珠江台有一档曾获得全国十佳美食节目金奖的栏目叫《为食掌门人》,由广东名嘴郑达主持,轻松幽默、亦庄亦谐。今年,我们以这档节目为载体,网罗广东各地名厨,邀请国内星级评委,齐聚一堂,比拼厨艺,利用网络打造了一场可观赏、可参与的真人秀“2011广东十大厨神竞技大赛”,颁奖典礼命名为“珠江盛宴”,适逢25周年台庆,所以结合起来策划了昨天的晚宴。
像这样大型的品牌活动,珠江台每年有十多个,场次过百场,而且类型也很丰富。例如,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我台推出的大型公益性活动“珠江孝亲文化节”,就是鼓励大家发现身边孝亲故事,表彰令人感动的孝亲典型。还有选秀类的,如“魅力新人王”广东广播主持人大赛、“悟系讲笑演嘢会”;还有晚会类的,如“全球华人大拜年”、“海心沙赏月晚会”、“中学生网络春晚”等。
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是树立珠江台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坚持以听众和市场为先,十分重视活动的推广和营销,整合资源,扩大市场效应——这方面要感谢我的团队,这是一支嗅觉灵敏、行动迅速且执行力相当强的团队,我认为,有这样一支团队,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的。
珠江经济台总监周小新与首届广东“十大厨神”合影
“珠江易送”启动仪式,广东电台台长张云江(左二),广东电台副台长赵随意(右二),珠江经济台总监周小新(左一)。
《传媒》:以“互动”崛起的珠江台,新时期在栏目设置、频道特色、听众沟通等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周小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QQ群、微博等信息快速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为广播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倡导和推进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如在新浪开设了珠江台官方微博,利用微博这种全新的媒体配合本台所有的节目和活动宣传。开通珠江台官方微博大半年时间,粉丝数量超过了17万,在新浪微电台全国百家电台排行榜中,珠江台收听率一直名列全国前10位(粤语电台位居第一),大大提升了电台的传播效果和范围,争取到一批忠实的年轻受众。尤其是著名栏目《一些事一些情》,每期节目评论都达2万条之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人气,推动珠江台高居新浪微电台全国周六、日节目收听率第一位。
除此之外,珠江台的众多节目也都十分注意利用开拓新媒体空间,不少节目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秘书长热线》、《我要去旅行》、《粤唱越流行》、《搵食大晒》、《为食掌门人》等,积极运用微博、QQ、珠江网络传媒自有网站等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沟通互动,满足听觉与视觉的需求,获得受众一致好评。
2011年9月,我们推出一档重点的多媒体新闻观点节目《新闻龙虎逗》,节目借助社会名人效应,攫取最受网络关注的热门民生话题,在播出上更打破思路,首先在网络上播出视频版,然后再把其音频剪辑成精华版与电台中播出广播版,这种“倾斜”体现出珠江网络传媒对新媒体市场重视和信心。
《传媒》:随着汽车产业的勃兴,广播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在这样的机遇下,贵台做了哪些积极的尝试与创新?
周小新:广播对于移动受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随性媒体。我们很早就对这方面有分析研究,所以,目前我们的节目设计上,比较注意条块化、滚动性,安排了很多服务性的小栏目,如高速公路信息、天气养生知识;其次是时间安排上,交通繁忙的上下班时间,我们会制作针对性比较强的资讯性节目来满足听众的需求。相对来讲,有车一族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对资讯的需求量也很大,这和珠江台的节目定位、品质追求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银行、汽车、餐饮、度假旅游这类广告客户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佳肯定。
水到渠成 进军全媒体
《传媒》:目前,全媒体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人的共识,在这方面珠江台做得如何?
周小新: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趋势。但其实在新媒体方面,我们已经踏踏实实地做了好几年了。今年,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向全媒体进军的口号,并制定了相应的略策,可谓水到渠成。
目前,珠江台传统广播以外的媒体形式都统称为“珠江网络传媒”,已有综合运营传统广播、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固话媒体、DM报纸、物联网等业务。在今年的运营中,珠江网络传媒的全媒体的布局已见雏形。
今年8月,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强强联手,在深圳大运会期间,合作推出《深圳大运会多媒体直播室》,完全共享两个媒体的大运内容资源。珠江台利用珠江网络传媒办起了大运频道,播出全天7小时的视频节目。节目特邀多位明星运动员、教练员、会方筹组人员接受专访。央视等媒体更多次向本节目组索取赛事独家视频。
8月底,全新改版的《声报》登场。由于历史原因,《声报》虽然具有国内统一刊号,但实质上一直是我台内部宣传报纸,2011年,在全媒体平台搭建过程中,广东电台将《声报》进行转型升级,由珠江台负责内容采编、引进第三方参与报纸的发行及市场运营工作,而升级后的《声报》变身成为一张生活消费及娱乐资讯向导的DM报纸。升级后的《声报》扩大了发行量和发行网络,初期以每周3万份的数量在武广高铁、港九直通车的候车室进行派发,未来将会发展到每周10万份的水平,并通过珠江易送平台,发送到全省5万家庭。《声报》改造后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已经有一批稳定的广告客户,可以说是共享采编资源和发行网络的一个良好尝试。
9月1日 ,珠江网络传媒“校园频道”(TTTV.TV)开播,频道颠覆了媒体办频道的传统概念,通过联合各学校和技术改造,把学校广播站改造成为多媒体直播室,完成节目的现场直播。目前频道囊括了包括省实、执信、华附、广雅等省内十多家名校,每天在线直播各校学生自办节目。
11月,珠江网络传媒物联网——“珠江易送”正式上线,以网络销售、物流配送为主营业务。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立刻引起公众的关注。
珠江网络传媒为珠江台及广东电台占领新媒体市场份额、开拓新受众群体、深化内容改革起到了巨大作用。
《传媒》:“珠江易送”是珠江台走向实体销售的一次新尝试,那么,在多元经营方面贵台是否还有其他的项目,请简单谈谈。
周小新:“珠江易送”是珠江网络传媒从媒体走向实体销售的一次尝试,它兼备网上商城和线下会员活动功能,为企业提供产品的网络化推广、线下直营等服务,是一个独具媒体特色的网络产品展示、营销综合平台,未来将带动珠江网络传媒向商用、消费互联网媒体转变。
应该说,我们在多元经营方面是比较务实的,也善于借助外力,一方面扩大影响力,一方面减低投入风险。最近,我们通过和上市企业合作,建成“广州天河好家庭运动健康城多媒体直播室”,让媒体贴近听众、走进听众、服务听众,未来这个直播室还将承接企业产品多媒体发布、推介或明星见面会等中小型活动。
另外,也是强强联合,位于广州五号停机坪购物中心的“珠江网络传媒多媒体体验中心”也落成在即,让听众触摸新媒体、触摸科技、触摸珠江的未来,这个体验中心将更注重展览展示功能,首个项目“珠江(广州)新年车展”将在2012年春节举行,接下来还计划组织省内各地市旅游局进行多场旅游推广展示会。
珠江模式 不进则退
《传媒》:在媒体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媒体品牌,珠江台是一家有着25年金字招牌的广播电台,这种品牌的精髓是如何维护与创新的?
周小新:说到这块金字招牌,我时刻感受到压力。25年来,多少珠江人的付出才造就了今天的品牌效应,不进则退,我认为连原地踏步都是不允许的。可是,经验和历史也告诉我,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唯有创新才是最好的发展。同样的,在我看来,对于传统品牌维护的最有效方式是,不断为她添注新活力,让她焕发生机。一个成功的媒体,一定是和时代共同进步的。
当然,内容质量决定媒体的生存价值,我们对节目的质量是狠抓不放的,在广州激烈的收听市场竞争中,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三甲位置,拥有一批响当当的名牌节目和主持人,这都是对质量把控的结果。此外,坚持收听率和主持人收入挂钩、节目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措施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听众,留住市场;只有这样,才说得上维护了品牌的精髓。
《传媒》:25年前,贵台创办的“珠江模式”影响了一代广播电台。今天珠江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25年的发展,请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一下。
周小新:鼓励创新,尊重激情。广播也是创意产业,没有激情,没有理想,我们是不会走得更远的。珠江人就是一群富有开拓精神、能折腾、有干劲、有创意的能人,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也同样是这样。
《传媒》:2012年即将到来,传媒业也迎来发展的新五年,对此珠江台有何新的打算?
周小新:未来五年,我们将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传统广播的生命力和活力,借助网络空间,延伸广播的覆盖和影响力。
内容为王,做好内容主业——未来制播分离将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将会在日常播出以外,打造出一个内容制作的实体,实现以内容产品为核心价值的运营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未来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将着力培养适应全媒体岗位的广播人,包装推出一批全媒体主持人和记者;通过设计新的分配制度,不但鼓励广播主持人进行新媒体形态节目创作,更鼓励主持记者向行业市场“制片人”角色转变,整合运用不同媒体发布平台。
发扬“珠江模式”,我们要将珠江网络传媒打造成一个国内新媒体领域的重要品牌,并继续推动珠江网络传媒向全媒体方向发展。(本文时间皆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