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革命理性到文化理性

2012-04-02

传媒 2012年1期
关键词:理性时期革命

辰 目

从革命理性到文化理性

革命理性、政治理性、经济理性、市场理性一直到文化理性,是一种后者对前者的包容关系,而不是否定和排斥关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革命理性,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权;建国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是政治理性,因为有个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把政治理性推到了极端,以至于批判唯生产力论,只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粉碎“四人帮”后,“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心的转移,由政治理性转向经济理性,因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再不发展经济,不仅连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值得考虑,恐怕连球籍能否保得住,也很难说。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理性始终支配着我们。

到了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我们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是又由经济理性走向市场理性。市场体制像魔法师一样,把我国长期被压抑的生产力诸要素唤发出来,促使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终于成为今天全球社会的第二大经济体。英国著名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以购买力评价(PPP)体系计算,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在1997年就超过了日本,在2000年就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在内的12个老牌工业国经济之和,并可能在2015年超过美国。但是市场经济在催生我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同时,又引发了思想、环境、生态等诸多层面的负面效应,于是文化理性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当然,文化理性的问题被提出来,还源于国内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斗争的需求。从国内看,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00美元,突破了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并重的3000美元时期,进入了向精神文化消费倾斜的新时期。这既为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又使得文化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如果健康文化产品缺位,非健康文化产品必然会乘机登台。

从国际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催生强势文化产业,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我们虽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没有转化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处于“西强我弱”的态势。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有既守不住阵地,又走不出国门的危险。这也是继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之后提出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

辰 目

猜你喜欢

理性时期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