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四巨头联手应对“双反”期望国内电改解决根本问题
2012-05-12上海证券报阮晓琴
上海证券报 ■ 阮晓琴
2012年5月24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牵头,尚德、天合、英利、阿特斯四家光伏龙头企业齐聚,举行应对美国太阳电池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同时宣布成立光伏发电促进联盟。
美国时间5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税率高达31.14%~249.96%,加上2.9%~4.73%的反补贴税,有光伏业专家预言“中国企业将失去美国市场”。然而在欧洲光伏补贴减少、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各大光伏企业仍然不愿错失美国这块市场潜力巨大的蛋糕。
根据相关事务的法律进程,在作出初裁后,美国商务部将于今年10月上旬一并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终裁。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案处理程序,如果届时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要在今年11月下旬作出肯定性终裁,之后美国商务部才能下令对中国输美太阳电池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中国光伏工商界希望打赢美国光伏“双反”复审一役,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各国纷纷掀起贸易战,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行业至关重要。但中国电力体制不改,启动国内市场将成为一句空话。
双反调查“替代国”选择不公平
全球光伏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并以德、意、西班牙等国为主,其中德、意占比超过50%。但欧洲被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经济一蹶不振,于是美国成为全球光伏业界的众望所归之地。2010年,美国光伏需求如中国,仅1GW左右。但国际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7月6日公布的《美国交易跟踪报告——2011年七月刊》显示,美国非住宅光伏筹备项目已逾17GW,共包括601个项目,规划截止日期均到2015年。分析人士称,美国加州政府实行高价收购光伏上网电力的政策,其他各州潜力也较大。
但是,美国光伏“双反”调查使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开拓美国市场变得非常被动,并担心此调查行为会引来欧洲的效仿,因而打赢美国光伏“双反”复审战役不容一丝懈怠。尚德、天合、英利、阿特斯四家业内龙头企业罕见地聚首,正是彰显了“双反”保卫战的重要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在发布会上代表商会发言。他说,中国晶硅光伏在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在中国集聚发展、中国光伏企业较高的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优势与具有前瞻性的商业策略。中国企业没有也无意通过低价竞争,包括出口倾销,不合理地掠夺市场。中国企业之所以被美国商务部裁定出较高的倾销幅度,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对中国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运作的事实视而不见,采用歧视的“替代国”价格进行不公平比较,从而人为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并毫无根据地确定了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也凸显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倾向。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认为,在替代国选择上,美国“双反”调查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与比对国之间产业规模、成熟度和产业的可比性,这种方法无视中国经济及光伏产业的现状,严重扭曲了应诉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应诉企业的高额初裁税率。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表示,美国在选择替代国时选择了泰国这个没有多晶硅制造企业的国家,我们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非常失望。过去6个多月时间,尚德有150多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为美国商务部提供资料、配合调查,但对调查结果非常失望,也感到员工没有受到尊重。
光伏行业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日、德等国率先发展起来。中国企业介入光伏主要是2000年以后。如今,中国光伏产能已占到全球光伏产能的60%;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kWh;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1%。中国光伏产业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呼唤分布式发电电网体制
光伏行业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美国企业以“双反”“伏击”中国,中国企业此刻非常渴望国内市场早些启动。
尚德、天合、英利、阿特斯四家业内龙头企业聚首上海,共建光伏发电促进联盟。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是为了促进光伏产业有序发展,打造一个和谐公平的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光伏四巨头反复提到“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分布式发电电网体制”这一理念。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遇挫,渴望电力体制改革的背后,是国家发改委已推出光伏标杆电价,且财政部力推“金太阳”的背景下,光伏企业试图转战国内市场,然而新能源电站“窝电”严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称,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kWh风电电量被限发,创造历史最高值。2011年风电总发电量是732亿kWh,即窝电量为13.6%。太阳能窝电量没有具体数据,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金太阳去年只有40%能够并网。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中国发电方与用户没有建立市场化机制,电网公司作为垄断经营者,既是电量购买者又是售电者,并且电价是国家定价,这一电力体制使电网不愿意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
收购可再生能源不是合算的买卖。孟宪淦介绍,火电上网电价只需0.3~0.4元,卖出时可达0.6元左右,电网企业从中有0.2元多的差价(差价包括输配电成本和利润)。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价格1元,卖出去0.6元,中间国家只给予0.01~0.03元的电网接入补贴。电网买火电合算还是买新能源合算,谁都能算。
国外则完全不同。欧美电力体制实行分布式发电电网体制。电网企业只收过网费,发电方自找用电方售电,这一市场化体制使电力供需双方的利益能够理顺。结果是,国外光伏电量中,90%出自于屋顶发电。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从2003年就一直在推行,主要内容包括厂网分开、输配分开,主辅分离等,最终希望形成国网收取输配中间费用,同时发电和售电方能够通过竞价上网形成终端价格的机制。目前,厂网分开基本完成,五大发电集团已经成立;主辅分离也在渐次推进,但输配分开,确定输配电价格却遭到很大困难。因为这一体制一旦实行,电网企业相当于只修高速公路,并通过收取过路过桥费赢利;而目前电网公司除了获取输配电收益,还通过超级大额的电力采购与销售,从中赚取巨额差价。电网对改革采取消极态度,乃情理之中的事。
电力改革之难,从当中一环如煤电定价体制可以窥见一斑。煤炭价格早在2006年左右即实行市场化,但电价仍执行国家定价,虽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煤电联动机制,但电价调整往往受CPI牵制。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如影随形,至今未变。
若没有强有力的机构来推动改革,建立市场化电力体制,终究成为空谈。
中国电监会作为电力监管机构,却没有太多实权。电价和电力项目审批权由国家发改委掌握的现状,使电监会在业界没有太多话语权。电改一役,或需要更高层的机构来推动。但中国至今没有设立能源部。
不过,改革的声音和举措从未停止。
201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
作为2006年左右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确立的配额制,即规定电网强制收购制度的配套政策。近期,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有关部门起草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望于近期完成初稿的修改,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发布。草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鼓励具有法人资格的发电投资商、电力用户、微电网经营企业、专业能源服务公司和具备一定安装使用规模的个人投资建设分布式发电;解决并网问题:三类方式(1)自发自用;(2)多余电力上网;(3)全部上网,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项目全额收购;按单位电量补贴分布式发电:补贴资金上限将通过竞争方式确定,补贴起点为电力用户实际支付的销售电价。
孟宪淦认为,关键是谁来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即谁来监督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地方政府来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在电力体制未改的情况下,《管理办法》执行力度堪忧。
对于光伏行业自身来说,降低发电成本,实行平价上网是提高其与火电竞争力关键之处。按照计划,“十二五”末,即2015年左右,光伏用户侧上网电价将达到0.8元/kWh,与火电相当;2020年左右,光伏实现发电侧电价0.6元/kWh,与火电上网电价相当。
目前来看,无论从体制改革,还是降低光伏成本,启动国内市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读者贺本刊创刊二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