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模拟题
2012-05-10金木
金木
一.阅读下文,回答1—3题。(17分)
影响世界软件前途的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倪光南
几天前,中国的媒体上出现了关于文档格式国际标准竞争的报道。中国的读者开始了解到,在文档格式方面,以现有的国际标准ODF和中国国家标准UOF为一方,以微软的私有标准OOXML为另一方,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实际上,几个月前,微软已悄悄展开了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与我国企业、官员广泛联系,争取他们支持OOXML,并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数以百计的支持信,以影响我国政府的投票決策。
这本是开放的技术标准之争,无密可保。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正常的途径应是公开讨论,但微软却采取了大规模的私下公关,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微软发给某些公司的信件中,承诺将协助中国企业“开发基于Open XML的产品”,但不说是否协助在国产Linux平台上“开发基于Open XML的产品”,如不是,那这种承诺就是假的;如是,那又与它不久前声称“Linux侵犯微软235项专利”的威胁自相矛盾。显然,这种私下公关使企业只听到一面之词,难以辨别真伪。很多企业并不明白,文档格式实际上只可能有一个国际标准,如果OOXML成为国际标准,ODF和UOF就会失败,既有的文档格式只有微软的“事实标准”一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如果大家都清楚,支持OOXML成为国际标准,就会灭掉ODF和UOF,有的人就不会再支持OOXML了。
文档是使用最普遍的信息资源,因而文档格式标准是信息领域的一个基础性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软Office软件垄断了市场,它的文档格式(即doc,xls,ppt)也就成了“事实标准”。这些格式是不开放的,用户只得依赖微软的软件,而且其中包含着用户不知情的若干私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户并没有真正掌握文档信息的控制权。
近年来,应用需求推动着文档格式从封闭的、二进制文档向开放的、基于XML的文档过渡。早在5年前,开放文档格式(ODF)联盟和OASIS标准组织就着手制订基于XML的开放文档格式ODF,并于去年5月被接纳为国际标准ISO/IEC26300。
与此同时,中国有关单位也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XML的开放文档格式UOF,并于今年4月成为国家标准(GB/T20916—2007《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ODF和UOF这两个标准很相似,易于互相转换。目前,ODF和UOF的主导方正在酝酿将二者融合,继续发展国际标准。
微软因拥有二进制文档事实标准,在XML文档格式方面的动作较慢。迫于ODF和UOF的压力,它用一年时间赶出了一个基于XML的文档标准OOXML。现在,微软正将其OOXML提交给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快速通道”审批,争取成为另一个国际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一场空前的标准之争。
文档格式从封闭的、二进制文档向开放的、基于XML的文档过渡,这是软件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新标准将影响未来一二十年相关软件领域的发展。
过去,微软掌握文档格式的事实标准,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它不仅使用户被锁定于微软的软件,也给竞争者设置了重大障碍。国产Office在推广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要与微软的文档格式兼容。所以,对国产软件来说,如果ODF和UOF的融合成为国际标准,将打破微软事实标准的垄断,在与文档有关的应用领域,从此将有公平的竞争。今后,将是所有厂商(包括微软)去兼容一个国际标准,而不是其他厂商去兼容微软一家的私有标准。
由此可见,文档格式国际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由谁来制订软件领域的游戏规则,是由全世界软件公司共同制订还是由微软一家来制订?由于文档是信息的重要载体,这场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之争也是信息资源控制权之争,影响着世界软件的前途。
中国是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基本成员,中国的一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成员中只要有11票反对就可以实现否决)。我们主张中国在9月初截止的ISO投票中否决OOXML。国际、国内已有很多专家论述了OOXML不适于作为国际标准的许多理由,我们从中选出一些对于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理由:
(一).OOXML只支持Windows一个平台。OOXML不能在Linux等非Windows平台上实现,如它成为国际标准,将增强Windows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严重危害国产操作系统的前途。
(二).OOXML包含大量微软私有标准和技术。这对其他厂商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并有知识产权风险。
(三).OOXML只有微软Office2007单个产品能实现其全部功能。因此,如OOXML成为国际标准,将更加强化微软Office在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
(四).OOXML的文化和语言适应性差。OOXML对于文化和语言的支持不够,对于中文的支持远不如UOF,不适合中国应用的需求。
总之,OOXML不符合成为国际标准的准则。另一方面,ODF和UOF更加成熟,有多个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多个产品支持,采用既有的国际相关标准,更适合中国需求,已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企业的认可。所以,中国应支持ODF和UOF的融合,反对OOXML成为国际标准。
(节选自2007年7月26日《科学时报》)
1.下列关于“文档格式标准”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档格式国际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由谁来制订软件领域的游戏规则。
B.文档格式无论由谁来制订,实际上只可能有一个国际标准。
C.如果OOXML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ODF和UOF就会失败,并被灭掉。
D.谁在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之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将掌握信息资源控制权,并影响到世界软件的前途。
2.下列对“OOXML不符合成为国际标准的准则”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OOXML不支持非Windows平台,容易形成行业垄断,严重危害国产操作系统的前途。
B.OOXML包含大量微软非公开的标准和技术。使得其他厂商难以超越其技术。
C.OOXML成为国际标准,将更加强化微软Office在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
D.OOXML对于文化和语言的支持不够,不支持中文,不适合中国应用的需求。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ODF和UOF与OOXML相比较各自有哪些优势?(1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29分)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图、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②,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③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九《沈贞甫墓志铭》)
【注】①翕(xī)吓:显赫。②精庐:书斋。③兵燹: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C.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D.予甚畏其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②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①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②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①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①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说明沈贞甫勤学不辍的一组是( )(3分)
①讀书马鞍山浮屠之偏②以文字往来无虚日③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④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⑤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⑥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其失友之痛,砭时之弊,从胸中自然流泻而出。
B.作者以白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作者写自己困顿不得志,又经历死丧忧患,狼狈不堪,世人嗤笑,但贞甫却不因世俗之风而改变对作者的态度,他与世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3分)
翻译:
(2)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3分)
翻译: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3分)
翻译:
9.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沈贞甫去世,作者如此悲痛?(8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10—12题。(18分)
终南别业①
王 维
中岁颇好道②,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①别业:别墅。②道:这里指佛家的禅理。
10.诗人王维的别称是“诗佛”,请根据诗文内容说说他被称为“诗佛”的原因。(6分)
答:
11.简评颔联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倾向。(4分)
答:
12.颈联二句深为历代诗家所赞赏,因为这两句于诗情画意之中可让人“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有一片化机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四.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36分)
预 感
滕 刚
W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是一种预感。关于人死亡之前是否有预感,W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使W君对此深信不疑。
前天上午,W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出了两起车祸,死了两个人,一位是花匠,一位是教师。两人都被车轮辗成肉酱。后来人们的考证证明,他们死之前都有预感。据说花匠在遇难的那天早晨,睁开眼睛便沉默不语,面呈死相。更怪的是他下了床便洗澡,剪指甲,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一个人居然会在早晨洗澡,这在当地是前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花匠死亡之前的怪异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死是有预感的。至于那位教师就更奇了。据说他在遇难之前一个月就开始焚烧他的日记、信件和其它手稿了。他甚至写信给他的朋友们,要回他以往写给朋友们的信。总之,他几乎把这世上所有留有他文字的东西都化为灰烬。那天上午,他踏上柏油马路不久,就有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盯着他追。他一边呼喊一边狂奔,结果还是被压死在轮胎底下。
W君认为他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预感。既然有了预感,就该不惜一切去避免预感实现,决不能听之任之。所以,W君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汽车总不会冲进屋里来撞他。
他漱洗完毕,就对妻子说:“今天一天我不上班也不出门,我在后院看书。天塌下来你都不要叫我,有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事你不要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他说完就拿了一本小说书和几块面包,钻进后院放杂物的土坯屋里去了。
W君没头没脑的话把妻子搞得晕头转向如入五里雾中。W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迟到早退,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今天怎么突然不上班了?为什么要到土坯屋里读书?他以前可是从未去过土坯屋的。妻子几次想去问他都没敢。W君从来是说一不二的。妻子只好去自己单位请了假,便匆匆回到家里,不论怎么说她不能让W君一人呆在家里,她想他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先后有十四个人来找W君,都被妻子拦在门外。下午四点一刻的时候,W君单位里的经理来找他,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他赶快去上班。来者是经理,又有十万火急的事,他妻子不敢怠慢,便把经理领到后院。
“我不去!我今天哪儿也不去!你什么话也不用说了,你开除我我也不会去。什么原因你不用问,我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以后你们会知道的。你走吧!”W君挥舞着手臂声色俱厉地说。他急得虚汗淋漓。这时候发生十万火急的事,本身就是不祥之兆,是死亡的召唤。他没法让经理理解他的态度和做法,他现在不能说出预感,预感说出来肯定凶多吉少。待预感消失后,他会好好地向经理解释的。
经理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经理出门前对他妻子说:“再观察一段时间,情况严重,就去叫医生。”他妻子含泪点头。
大约晚上七点光景,一辆重型卡车飞驰在一条柏油马路上。临近三岔路口时,为了避免和一辆违章行驶的客车相撞,卡车急转弯冲向路边的小道,撞倒一堵围墙和一座土坯小屋后停住了。
人们把W君从乱砖中扒出来时,他已经咽气了。
W君之死使人们震惊不已。这一奇特的事件在当地传为奇谈。以后人们谈到人死之前是否有预感时,总拿W君之死作为例子。如果他没有预感,他怎么会突然一天不出门?突然钻进给他带来灭顶之灾的土坯屋?又怎么会说那些奇怪的话呢?
(选自《青年作家》)
13.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W君觉得预感的出现不是没有缘由的,一直都对此非常相信。
B.花匠和教师之所以死亡,是因为他们不但没有重视预感,而且还听之任之。
C.正是由于W君在产生预感以后,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才导致了他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D.花匠、教师和W君的死亡全都表明预感是对即将到来的事情的一种真实的体现。
E.W君如果還是像往常一样去上班或许就不会死去了。
14.本文以“预感”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有哪些好处。(6分)
答:
15.本文是以W君为主人公,为什么又要在第二段提到花匠和教师的事,这样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6.小说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和“客观视角”三种,试判断本文使用的是哪种视角,结合本文说说这样有什么效果。(8分)
答:
17.结合全文主旨,试谈谈你对预感的理解和认识。200字左右。(10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