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2.0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究

2012-05-09张淑苗王联国陈勇胜

草原与草坪 2012年2期
关键词:使用者服务平台农业

张淑苗,王联国,陈勇胜,李 丽,张 伟

(1.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730070;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现代农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所涉及的服务己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高水平服务的要求,如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站访问量少。又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实时通讯、网络社群服务等技术深入人心,所以,建设一个交互式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农业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1-3]。国内将Web 2.0的技术应用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上去很少,国外多个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洲、新加坡等己经采用 Web 2.0的服务,其中,包括在Rss信息服务订阅以及Podcast网络广播服务上。还有在网页中建立Podcast在线广播服务,提供最新信息以便让用户可以直接在线聆听或下载。或架设一个专门博客,这些实例都为国内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1 Web 2.0在信息传播思想上的创新和常用技术

1.1 Web 2.0在信息传播思想上的创新

1.1.1 将六度分离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 196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所提出的六度分离理论,又称为小世界效应。他认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Web 1.0将文件、图形聚集在一起,使因特网真正走向应用,而Web 2.0透过六度分离产生的聚集效应,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避免了因特网的虚拟性,使信息与人的联系更加可靠和接近实际。Web 2.0将六度分离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中,强调通过个人与个人的交流促进信息本身的交流,这一种思想在促进Web 2.0的几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1.2 信息传播以细节内容为基础 细节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利用,是因特网开创平等、民主、自由等风气的相关衍生,也是因特网相关技术在信息管理成本降低之后的一个成果。每1个网络使用者每天都会产生许多的细节内容,也消耗着同样多的细节内容。Web 2.0在信息传播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使用者来解决储存、分享、转移细节内容上的问题。

1.1.3 大众信息传播的服务着重于个人使用者 首先,Web 2.0强调个人化的信息需求,信息发布不再是从速度和数量来加以衡量,而是通过Tag和Rss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分类,在到达使用者之前己经经过初步的信息组织,最终的目的是让使用者得到最个人化的信息服务,因为使用者的观感是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Web 2.0注重双向的信息交流。由于网络是可擦写的,用户反馈随时进行,而服务器端也可以随时更新信息,达到真正的双向沟通与交流的模式[4]。

有关Web 1.0与Web 2.0网站的比较(表1)。

表1 Web 1.0与Web 2.0网站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Web 1.0and Web 2.0

1.2 Web 2.0网站的常用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前进的过程,符合Web 2.0网站精神与定义的技术与服务也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类别也日益广泛。Web 2.0目前常用的技术有博客(Blog)、Wiki、标签(Tag Folksonomy)、实时通讯、图片共享、网络社群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和Podcast 7种。

1.2.1 博客 博客这个名词起源于英文的 Weblog,简称Blog,而博客为其中文音译。简单来说博客就是一种网络日志,最早是由网络族群以个人日记的形式,在因特网虚拟空间中所呈现的一种创作、纪录和分享的方式。

博客网站的基本形式包括:以每篇文章发布或修改的日期作为频繁更新网站的标注、将最近期更新的文章显示在网页的最上方、并且大量地使用超文件链接等,其具有的属性有共享性、个人性与叙事性的互动媒体和包容性等。

1.2.2 Wiki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中文音译为“维基”或“维客”。Wiki是指一种超文件系统的应用技术,用来产生一种新的超文件系统。这种新的超文件系统支持网络社群合作式的写作方式,也就是提供多个不同的使用者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文章的发表和修改的权力。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件系统相比,例如Blog或是BBS,Wiki工具有使用方便以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一个社群内共同使用某领域的知识,建构一个知识小区的互惠平台。

1.2.3 Podcast Podcast是继Blog、Rss之后,因特网上又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此网络新名词源自“iPod”与“broadcast”两个字,也就是将MP3随身听与网络广播的功能加以结合。Podcast的主要概念是指一种在因特网上发布声音的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Rss来自动接受新声音文件的方法。Podcast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MP3格式,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因特网上点选链接收听,也可以将节目的MP3的格式直接下载。在国外Podcast的节目数量增加速度很快,而且节目类型多姿多彩,包括新闻、音乐等多样化的内容。台湾在这一方面目前包括无名小站与Yahoo也在近期陆续推出类似的服务。

1.2.4 实时通讯 近年来实时通讯软件在因特网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时通讯软件具有实时性对话且成本低的特性,因此,普遍为因特网使用者所喜爱与接受。目前,拥有较多使用群的实时通讯软件是MSN,Yahoo和QQ等,其他像是AOL、ICQ等也都拥有许多的使用者。随着技术的持续开发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实时通讯软件也不断有许多新的发展以及提供新的功能。比如仅使用一个软件也可同时用两个以上不同的账号登入,如Trillian,My IM和Jabber等;另外也可以不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而直接在网站登录的如Meebo以及MSN Web Messengaer。实时通讯软件都具备有基本的语音和视讯功能。

1.2.5 图片共享 图片具有可直接观察、具体表象化的特点,这种视觉性的想象与冲击力是文字所无法达到。由于数字产品的普及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使用数字照片进行旅游或记录生活点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Web 2.0的网络环境可以提供使用者相互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以Flickr为代表的图片共享网站,就为使用者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服务,使用者不仅分享提供的图片,而且允许使用者为图片加上卷标,进而将图片和对象链接在一起,提供给其他使用者搜寻,因此,使用者也可以在网站的图片资源中发现其他使用者的相关图片作品。Flickr之所以大受欢迎,便是因为它具有这样强大的资料互动性。

1.2.6 网络社群服务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离理论原本是揭示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六度分离的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既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这个理论曾被运用到市场营销,现在被引入网络虚拟小区,建立起各种SNS网站。

1.2.7 标签 标签是Web 2.0络时代出现的典型应用。标签运用颜色的深浅、字体的大小来直接地显示出每个标签的使用频率。由Tag主要形成的Folksonomy被译为大众分类法或分众分类法,毫无疑问己经说明这是使用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方法来实现大众智慧的分类法。这完全不同于图书馆采用严谨专业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和权威十进制分类法。

2 Web 2.0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1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Web 2.0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2.1.1 符合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以重点乡村的示范为切入点,构筑现代化的农业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信息、政府公众信息、农业技术以及生产信息,为涉及机构和企业提供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应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3大功能为主,以满足企业和农民日益增长的综合性信息需求。而Web 2.0倡导用户参与的服务理念符合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2.1.2 一切从用户出发 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把具备一定市场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龙头企业、高新产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合作组织和信息员及经纪人队伍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直接对象,并注重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信息传递给农户,用这种方式来发展信息网络。而 Web 2.0的“一切从用户出发”的核心思想恰恰体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在机制上形成农业、科技、信息、产业等多部门协作,合力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主要模式。只有通过信息平台为企业、农民提供大量便捷的信息服务,让农民真正地融入到信息化洪流之中,这才标志我们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真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1.3 融合集体智慧 Web 2.0的用户既是内容的订阅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广大农民、农技推广人员、农村信息员以及农业经纪人,他们提供的内容越多,农业信息平台就越受欢迎、就越有价值。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来说,可利用Web 2.0的这一特点让网络的使用者各尽其才,共同创建知识与数据,并实现信息交流互动。例如,可以充分发挥专家团的作用,在网上解答农民提出的种养殖技术问题。对疑难复杂问题,让农民在短时间内直接与专家对话。或者针对某人提出的问题,众人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探讨,融合集体智慧,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1.4 Web 2.0应用服务模式的易用性 Web 2.0是以XML,Rss和Ajax等技术为基础,融合Web 1.0的应用模式及新出现的Blog,SNS和Wiki等多种多对多互动应用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社会化、人性化需求的服务平台。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服务模式之一的Blog,由于其带有明显的“五零”特征,即零成本、零技术、零编辑、零形式、零机制,在互联网上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很多免费的Blog服务提供商,可以在线提供Blog空间。Blog页面很容易生成,通过注册就能获取自己的Blog空间的个性化页面。Blog的页面更新不需要专门的网站维护,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提交就能够发布刷新页面内容。因此,农业信息平台采用这一相关应用服务模式并不会有很大的技术难度。Web 2.0应用服务模式的易用性,使得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广大农民不用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只需懂得简易的网络操作就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和获取有用的信息。

总之,将Web 2.0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不但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新的形势下农业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

2.2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Web 2.0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2.1 设立博客交流系统 在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中,可以首先设立专门的农村政府博客,一来可以有效地对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便于收集,同时还可以通过博客的主题设置、内容设置进行引导。二来可以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对他们的疑惑及时解释。

其次,设立农技推广部门博客。首先,能够为农民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引服务。其次,对农民需要的信息,如主要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产销预测及新品种、新技术、本地农产品价格信息等,进行及时发布,使农业信息进人千家万户。

再次,设立专家博客,增进诸多专家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互动。

2.2.2 开通RSS订阅服务 RSS即内容聚合,是指网民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提供内容聚合服务的网站定制特定主题信息,网站将符合该主题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网民的计算机上,用户就在自己的内容聚合浏览器上跟踪浏览定制的各个站点中的最新内容。

农业信息网站也利用RSS技术,添加RSS个性化功能模块。在这一功能模块中实现频道订阅、信息推送、信息聚合、共享等功能。农民及农技人员根据个人阅读兴趣,选择不同的农业信息网站,订阅不同的信息频道,然后下载RSS阅读器。RSS服务系统还能够在每一次新的农业信息进入数据库后,及时地将符合订阅者需要的最新的农业信息推送给用户。用户只需打开RSS阅读器,就能直接浏览各农业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而不必逐一登录不同的农业网站,从而节省时间和费用。

2.2.3 利用Wiki组织共享信息 农业信息网站可以充分利用 Wiki的公众参与建设优势,建设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内容开放的知识库,知识库内容由广大的专家、农技人员及农民自由贡献,充分发挥了各类人才的作用。知识库应涵盖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资源、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站的作用,同时也融合了广大公众的集体智慧,形成了一个“农业百科”信息平台。

由此可见,在技术上将Web 2.0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完全可行的。

3 研究实施步骤

此次研究实践步骤可分为3个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执行阶段与研究汇整阶段[5]。

3.1 研究设计阶段

该阶段首先拟定研究主题和方向,针对主题进行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搜集并加以分析。在文献的探讨、执行过程中对研究目的、范围及架构加以确立,同时界定与修正研究问题。

3.2 研究执行阶段

该阶段进行文献分析后,获得关于Web 2.0网站的概念,及相关的关键技术细节,将之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比较与研究。

3.3 研究汇整阶段

针对研究执行阶段所获得的调研结果加以分析,并与文献研究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完成统一整理及归纳研究的结果,并提出结论与建议,将研究的整体过程分析与整理,撰写成一份具体的研究报告。

4 功能模块

根据目前的主流应用服务,在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时即可适当应用,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服务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图2)。

图1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功能结构Fig.1 Functional structure chart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由功能结构图可以看到,典型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应该包含内容管理(CMS)服务、博客(Blog)服务、维客(Wiki)服务、内容聚合(Rss)服务、会员服务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确定的“任务”,例如,对内容管理(CMS)服务通过浏览器,管理者将登录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登录用户依照权限发布内容。所有登录用户都可以轻松的与其他会员传递信息和交谈。

除了主流模块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应当将新兴出现的模块加入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去,例如近期逐渐兴起的微博。

5 平台网站建设的几点措施

5.1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管理制度或规范

目前,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重点不一、纷繁芜杂,因为模块分散,不但造成管理成本浪费,管理的权责也相对混乱,对计算机不熟悉的用户使用起来就会非常的不便捷。所以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急需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制度或规范,以便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站管理人员在提供网站服务上能够有章可循,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清晰的脉络导向查询或参与相关所需的服务信息。

5.2 提升网站功能

在人工智能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建设在功能方面也需要新的思路和“血液”升级管理模式、提供智能新服务。但是考虑到对新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的问题,今后推行Web 2.0相关服务,建议相关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管理员可采用与网站现有的空间平台进行结合的方式,或是采用免费模块来进行开发,将可以节省经费支出。

5.3 建立一支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技术队伍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十分重要,但因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的使用者,大多数为农业科技人员,目前仍然有大量并非熟悉网络的使用群。因此,依托“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省农业管理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养殖户、种植户、村干部等,采用基地集中理论学习、分类指导现场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3种形式,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科学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善沟通、精业务、懂政策、会推广、能示范的基层骨干农技推广负责人,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4 倡导互动教育

鉴于许多上一代的研究人员和广大农民对于信息科技的使用,接受度不高,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之后,尤其是基于Web 2.0的农业信息平台,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农业相关专业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与普通大众互动的方向上来,一方面普及农业相关知识,为广大农业信息需求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最新的农业信息动态,鼓励所有层面的使用者在服务信息的更新和发布上能倾己所有、相互切磋,相关管理人员也根据平台网站的使用率做出及时的调整,有更大的热情去推广这项服务。

6 结论

互动式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的建设,可以使农业信息服务部门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技术潜力,本研究就当前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迫切需要建立的功能模块。通过对网站模块的更新,为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助一臂之力。同时,也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提供熟悉相应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李海滨.基于 Web模式的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J].广西物理,2006(1):51-53.

[2]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9-74.

[3]王欣,周南.基于Web2.0的村镇跨区域劳务中介信息服务平台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2010(7):34-36.

[4]李铮.基于Web2.0背景下的档案网站建设研究[D].南京:广西民族大学,2010.

[5]陈亮,陈征.基于Web2.0的信息交流模式及其社会影响[J].情报探索,2010(11):25-27.

猜你喜欢

使用者服务平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