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2012-05-08杨玉清
杨玉清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语文的基本内容,形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基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指的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在老师,老师的工作实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关注课堂细节,教师做好一个配角、做好一个忠实听众,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简单扎实有效地教好语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真正得到发展、提高。
关键词细节;发展;能力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崔峦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要想简简单单教好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只有拥有了“不简单”的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出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学生学到的才是不简单的,才能打造出极其“不简单”的学生。简单教语文,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语文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教学目标简明。古人说过“约而易知”。确定简约化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教学目标整合、融合。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简单、朴素。先学,即课前预习,对学生提出简单的预习要求。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熟读课文;③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让学生带着这三个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理解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带着问题听,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从学习过程的近期目标看,是为学习具体教材内容作铺垫;从长远目标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综合、驾驭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结构要简洁
课堂教学结构简洁。课堂教学结构的简洁,就是要改變传统的“纵向”结构为“横向”结构。传统的“纵向”教学结构是“线”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是环环衔接、相扣的,前为后的铺垫,讲究的是课堂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引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下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受影响。而“横向”结构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构筑师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平台。在我国古代就有“大道于简”的说法,可见“简”也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简洁、明快,是一种境界。
(1)在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从关注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开始、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为起点,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做或者少做无用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如果只听完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迫不及待地和盘托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完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交往、一种交流。针对每一个问题,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把对每一个问题的每一种见解都倾听下来,进行评价、发掘优点,指出不足。这样即展示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思辨能力。
(2)对于一些教材中的语文训练点,教师也可以用“块”状结构解决教学上的繁琐。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分类理出排比、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相关句子,进行对照、分析、比较,通过读、评、说、辩等过程,以掌握文本内容,学习语文技能,达到以点带面解读教材的目的。
(3)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在看似简单的与学生交流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要正确引导基础上尽量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如《江雪》这首诗中,从“你认为诗中描绘的渔者是个怎样的人物”这个问题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本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有差异,可能有学生说渔者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个豁达的人;可能也有学生说渔者是个寂寞的人等等。教师应对这些观点给予正确引导,还原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要简朴
教学方法简朴,即朴实。教学“朴实”,不但是质朴,还是简约和深刻。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语文学习实际的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从学生在日后生活中的语言交际中得以体现,所以,朴实的教学方法,应关注课堂上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现时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大量的文本阅读和研读词诵读及课外阅读,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出了要求,同时,各种辅助配套阅读材料,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供了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朴实而又高效的、简单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窗前的气球》一课中,教师只出示简单的问题,如“科利亚怎么了?”、“他的心情怎样?”、“同学们怎么做?”、“气球代表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解释问题,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可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使学生在“说”中积累语言。
有了课前预习、有了训练重点、有了思维过程、有了语言积累,通过教师的简单而扎实有效的驾驭课堂,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良好发展,才能培养出有独立见解、自由人格的学生,才能诞生千千万万个“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