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安检的不同
2012-05-08孙振华
孙振华
国内机场安检,安检员总是拿着探测仪在人的身上戳来戳去,听到响声,则直接上手去捏——至少,皮带扣是要用手摸一下的。
这种动手型的检查方式决定了女乘客只能由女安检员检查,男乘客则可以由男女检查员通检,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女性的感受,可男乘客是否都愿意接受女检查员的身体接触呢·
每次乘机过安检,当检测仪紧贴着人的身体滑过的时候,我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自己好像只是一个物件。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国内的这种检查方法提出过异议·
国外的机场,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机场,一般不是这样的。
他们不通过手工去检查乘客身体,而是使用机器。他们也不反复提示你,要从身上掏出钱包、钥匙、硬币,而是依靠安检门的灵敏性能。过安检门的时候,机器响了,他们不会替你找原因,而是讓你退回去,把引起响声的东西掏出来;再过一次,机器又响了,回去接着掏,直到把自己的皮带也卸了。一般而言,金属皮带扣都是会响的。所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过安检,男乘客几乎都要卸皮带,男女都要脱鞋子。
这种折腾,一点不比国内机场的感觉轻松。国内安检是被动地接受检查,由检查员辛苦地进行人工操作;国外安检则是由你“自己想办法”,让机器不出声,安检员站在一旁监督。这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显示的是文化上的差异。
在美国办乘机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要例行公事地问一句:“行李中有没有带违禁物品·”乘客必须答“是”或者“否”。导游通常会交待游客:“不管工作人员说什么,你只答‘否就OK了。”
中国乘客议论纷纷,觉得安检人员好无聊啊,明明知道大家都要答“否”,为什么还要问呢·如果有人存心要带违禁物品,他会实话告诉你吗·既然答案只有一个,这种形式主义的问话有什么意义啊。
这种不同的看法也显示出文化差异。工作人员例行公事的询问,强调的是每位乘客的个人责任,等于做了公开声明,表明了个人承诺和个人准备承担的责任。一个“否”字的回答意味着:“我知道哪些东西是违禁物品,我知道它的有害性,我也知道如果违禁可能带来的后果。”
反观国内机场,不许带打火机和液体的警示比比皆是,可是每次在安检口,总是可以看到大量被查出来的打火机和饮品等。有的人可能的确是不知道,有的人则是抱侥幸心理。
最大的差别是在飞机落地之后。有一次在国外搭乘内陆航班,飞机落地后,机舱里突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鼓励机组人员和感恩生命的掌声。我们的同胞们呢,每当飞机落地,还没有停稳,大家急不可耐地站起来取行李——在我的经验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