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要哭
2012-05-08李碧华
幸福·悦读 2012年2期
李碧华
我们从未发觉,一年四季都有的橘子,其实是一种感情相当丰富的水果。吃橘子,剥皮渗了满手泪,刀切流了一桌的血。没有一回,它不是默默地表达了一份伤痛。
一般人都不珍重橘子,它太寻常。常青的果树,不受节令限制,无所谓“当造”,欠了争分夺秒去享用的刺激。一度,因天气变坏,略为歉收,橘子的价格高了些,但很快又恢复本来的身价。
人们对橘子的认知,始自初生,甚至在母亲子宫内,已经在吸收丰富的维生素C。專家认为 “橙色”可将人的食欲推至最高点,大家见到这颜色,联想到的,都是熟悉、安全、开胃、有益、甜蜜……
习惯了橘子,像习惯了一朵美花,像习惯了一个爱人。一个人对一个人永恒不变地好,往往只换来双方的疲倦。大脑皮层的细胞,为了保护自己在新刺激到来时有能力应付,便抑制地不再冲动,反正它都在了。
有没有想过,红黄合体的鲜明,甜汁四溅的乐观,不是橘子真正的性格。橘子的“骨子里”,内心深处难理解。在台湾它唤“柳丁”,又是柳又是丁,听来漂泊而寂寞。
橘子笑的时候,取悦大众的时候,免不了流血流泪。我想说:“橘子不要哭。”
但这却是自然定律。
摘自《橘子不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