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阿荣旗矿产远景调查中的应用
2012-05-08赵维俊闫国磊徐英奎孙中任
赵维俊,闫国磊,徐英奎,高 飞,金 鑫,孙中任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
0 前言
近年来,国内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此开展了一批地质大调查项目.作为“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库如奇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一部分,在1∶1万土壤测量和地质调查后确定的异常区内,开展1∶1 万激发极化法[1-4]调查.本工作是以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床为主要目的,对重点异常区进行检查,对异常的含矿性进行评价,结合地质、化探和磁法成果圈定找矿靶区,同时为矿产普查找矿提供综合资料.
本文首先介绍激电中梯扫面工作,目的是利用视极化率Ma和视电阻率ρa划分激电异常的分布范围,为部署激电测深点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然后介绍激电测深工作,目的是圈定潜在矿(化)体的埋藏深度和赋存空间位置信息,为槽探工程提供准确位置.在一处异常区,槽探工程揭露为铜锌矿.
1 地质概况
测区主要为志留—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光华组酸性火山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南侧分布侏罗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北侧及东侧分布有钾长花岗岩及花岗岩脉,并且发育石英脉,可见蜂窝状的黄铁矿化.在泥鳅河组斑点板岩中可见黄铁矿化,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2 地球物理特征
考虑到工区出现的岩石类型,主要从内蒙古地区电法勘探发表的文章[5-8]中,选择同样岩石类型,其电性测量值见表1.从极化率上看,这些岩石类型值都不高,基本都小于5%.从电阻率来看,变质细砂岩与硅化角砾岩的值比较低.激发极化法勘探主要是从极化率值来判断激电异常,辅助以电阻率值来划分激电异常.地球化学勘查表明测区是以 Cu、Au、Mo、Pb、Zn 为主的组合异常区.硫化金属矿(化)体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特征,提供了激发极化法地球物理勘探的物理前提.
表1 岩矿石物性参数表Table 1 Physical parameters of rocks and ores
3 工作方法
3.1 激电中梯
3.1.1 激电中梯测量
激电中梯工作布置在内蒙古阿荣旗,共敷设32条南北向剖面,从西线X31开始,到东线X93结束,测线的长度不等.测线的最北端点号是159,最南端点号是1.测网密度为100 m×40 m.工作布置和地质简图如图1所示.
激电中梯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JS-8时间域直流激发极化仪,YAMAHA EF60010 kW发电机,WDFZ-5A型5 kW大功能智能发射机,WDZ-5整流电源.供电电极AB 1800 m,测量电极MN 40 m.1线供电5线同时测量.双极短脉冲供电,周期为8 s,占空比为1∶1.采样延时为200毫秒,采样4 s.
3.1.2 激电异常解释和评价
激电中梯数据成图后,需要对激电异常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和编录.激电异常的解释和评价是整个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在定性解释中参考形态解释方法[9]和激发极化异常的快速解释方法[10].在解释过程中,也考虑地质与化探调查成果.这样才能提高激发极化法调查结果的地质解释水平[11].
工区实测的Ma值范围从0.16%到15.01%,背景值为4.77%,均方差为2.21%.整个工区来看,超过背景值视极化率区主要在测区中间沿东西向展布(图2a).工区 ρa范围为 141.3~1953.6 Ωm,平均值为 627.1 Ωm(图2b).整体上看,低阻带在测区中间呈现东西走向,与高极化率带的走向是一致的.测区内共划分M1到M5共5个激电异常.
M1激电异常位于X53与X57线之间,光华二组与泥鳅组接触带上,走向为东西向.Ma异常强度最大值为 10.27%.ρa范围为 541~842 Ωm.异常宽度约为80 m,长度约为300 m.这个异常属于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异常.
M2激电异常位于X47与X55线之间,光华二组与石英脉的接触带上,是面积最大、强度最大的异常.异常走向为东西向.Ma最大强度为13.57%.ρa范围为441~541 Ωm.异常宽度约为260 m,长度约为300 m.这个异常属于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异常,具有硫化金属矿物的激电特征.为了查明极化异常体地下分布,在M2异常选4点做激电测深.
M3激电异常位于X57到X63线之间,光华二组与泥鳅组的接触带上,异常形状不规则,包含两个封闭.Ma最大强度为 11.37%.ρa范围为 341~441 Ωm.异常宽度约为240 m,长度约为300 m.这个异常属于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异常.
M4激电异常位于X65到X71线之间,光华二组与泥鳅组的接触带,走向为南北向.Ma最大强度为10.27%.ρa范围为 441~541 Ωm.异常宽度约为 200 m,长度约为200 m.异常属于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异常.这个异常区具有成矿有利条件,选6点做激电测深.
M5激电异常位于X79到X83线之间,泥鳅组与石英脉的接触带上,走向为南北向.Ma最大强度为10.27%.ρa范围是 241~ 341 Ωm.异常宽度约为 210 m,长度约为200 m.这个异常属于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异常.为了查明异常极化体的地下分布,在异常区内X81线上选6点做激电测深.
3.2 激电测深
3.2.1 激电测深测量
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后,在异常较好的M2、M4和M5异常区内共选择16个点做激电测深.激电测深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6A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测量装置采用|AB|∶|MN|=5∶1 等比排列的对称四极.AB/2最小2.5 m,最大2000 m.布极方向为南北向.供电周期为16 s,延时80 ms,采样宽度为100 ms.
3.2.2 激电测深反演结果与解释
激电测深数据使用吉林大学的VESIP软件处理,然后用Surfer软件绘制等值线断面图.下面按测线对它们进行解释与评价.
X51线电阻率反演断面(图3b)显示浅部地层成层性比较好,随着深度增加,电阻率缓慢增加,然而浅部地层极化率变化不均匀(图3a).在图3a中258~361 m区间显示一个直立椭圆状高极化率异常区C2,在电阻率断面上对应中等电阻率.异常区C2具有中等电阻率高极化率地球物理特征.图3a中133~221 m区间存在一个未封闭高极化率异常区C1.C1在电阻率断面显示电阻率剧烈变化的区域.C1和C2异常存在硫化矿物的可行性不大,但可作为备用考察.
在X69线选择6个测深点.在地层浅部存在一个盆状高极化率异常区C1,从顶部15 m深延伸到底部116 m深.在图4b上对应350 Ωm的相对低阻区.C1异常区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地球物理特征.在287~666 m深度存在一个高极化率异常区C2,在南边没有封闭,局部有3个圈闭,向右下方倾斜.这个高极化异常区在图4b上对应为相应低阻区.所以异常区C2也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地球物理特征,具有硫化矿物的特征,很可能存在矿化.
X81线激电测深显示地层浅部极化率和电阻率都不均匀.在极化率断面图5a上高极化率异常区C1对应图5b中电阻率由高向低快速过渡区,极有可能是硫化矿物所致.在图5b中高电阻率异常区R1表示有陡状高阻脉体向上侵入.R1极化率在10%~11%,异常R1具有高阻高极化特征.在极化率断面图中高极化率异常区C2没有封闭,向南部延伸.C2异常区电阻率值在700~900 Ωm,异常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特征.
在M5异常槽探工程揭露:主体岩性为斑点板岩.刻槽样结果锌元素含量较高,连续性较好,铜元素具有异常显示.泥鳅河组地层板岩铜锌含量高.矿床成因推断为海相火山岩型铜锌矿.
4 总结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方法组合运用在内蒙古阿荣旗矿产远景调查中,根据激电中梯快速圈定激电异常5个.结合地质、化探信息,在3个激电异常内选定16点做激电测深.激电测深反演结果详细刻画地下极化体的埋深和形态.M5异常槽探工程揭露,这是一个铜锌矿床.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6—23.
[2]Telford W M, Geldart L P, Sheriff R E.Applied Geophys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78—609.
[3]West R E, Wieduwilt WG, Hall D K.Discovery of a mineralized breccias pipe using gradient array induced polarization [J].Geophysics, 1983,48(10): 1381—1388.
[4]李祥才,张志伟,敖颖峰,等.激电法在辽宁柏杖子金矿勘查中的作用及意义[J].地质与勘探,2009,45(2): 74—79.
[5]曾歌明,张胜业,陈长敬,等.激发极化法在某铅锌矿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5): 466—469.
[6]刘国辉,王天意,徐国志,等.大功率激电在内蒙古扎鲁特旗某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6(5): 592—597.
[7]朱朝吉,周肇武,王智茂.大功率激电在鄂拉山口寻找隐伏矿体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9,18(3): 214—216.
[8]孙亮亮,杨志光,韦咏梅.激发极化法在寻找内蒙某隐伏金属矿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8(3): 323—328.
[9]李树文,刘伏昌.激电异常的形态解释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36(1): 48—50.
[10]Khesin B, Alexeyev V, Eppelbaum L.Rapid mehtods for interpreta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J].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1997,37: 117—130.
[11]熊光楚.提高金属矿地球物理调查地质效果的途径[J].地质与勘探,1987,23(1):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