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嫁接试验

2012-05-08翁春余邵慰忠叶浩然张浦山徐奎源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建德市薄壳粗度

翁春余,邵慰忠,叶浩然,洪 旗,张浦山,常 君,徐奎源

(1. 浙江省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建德 311600;2. 浙江省建德市建德林场,浙江 建德 311605;3. 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嫁接试验

翁春余1,邵慰忠1,叶浩然1,洪 旗1,张浦山2,常 君3,徐奎源1

(1. 浙江省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建德 311600;2. 浙江省建德市建德林场,浙江 建德 311605;3. 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对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进行同一无性系2年生播种苗砧木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P < 0.05),成活率最高的是YLJ23,达88.17%,最低的是YLJ6仅为24.20%;嫁接苗新梢当年生长量差异也极显著,新梢最长的是YLJ6,为87 cm,最短的是YLJ27,为42 cm;嫁接苗接穗基部直径最粗的是YLJ6 和YLJ35,为1.21 cm,最细的是YLJ27,为0.94 cm。

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育苗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为胡桃科(Ju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落叶乔木,世界著名的干果油料树种,原产北美洲,我国引种已有近百年历史[1~8]。浙江省建德市是国内最早引种薄壳山核桃的县(市)之一,1952年引种实生苗,1981年建立嫁接果园,但嫁接成活率偏低,特别是小苗嫁接[9]。从2001年开始,我们加大了薄壳山核桃的研究开发力度,经过连续数年的努力,在提升常规嫁接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起砧移栽,断根放水;搭建大棚,增温保湿;建造地窖,贮藏接穗;嫁接方法,因砧制宜”的科学技术,使嫁接成活率从30%提高到80%以上,突破了1 ~ 2 年生小砧木嫁接的技术难关。研究发现,虽然是本砧嫁接,砧穗之间亲和力应该不成问题,但不同砧穗之间嫁接成活率存在差异[10]。本文通过对不同无性系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当年接穗的高、径生长量的调查,以期找出最适合本砧嫁接的无性系,为提高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更楼街道洪宅村薄壳山核桃中心苗圃,119° 23′ E,29° 28′ N,海拔100 m。年均温16.7℃,无霜期254 d,年降水量1 500 mm,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带。圃地所在地为半山区,有一定的自然落差,试验前为水稻田。土壤类型为岩性土类钙质紫砂土亚类紫砂土,pH值6以下,质地较粘重。

1.2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无性系)视接穗的多少各嫁接40 ~ 184株,重复3次。砧木为同一产地马罕品种的2年生播种苗,地径1.0 ~ 1.5 cm。于2010年12月起砧移栽到嫁接苗圃里,搭建塑料薄膜大棚、扣棚。2011年2月下旬对良种采穗圃中YLJ1、YLJ5、JLJ6等17个无性系分品系采集穗条(穗条为上年生的硬枝,穗条的粗度0.7 ~ 1.0 cm,长度不等),并贮藏在地窑中。3月中旬在大棚内嫁接,3个重复分别由3个嫁接技工嫁接,嫁接方法为切接。4月底撤除大棚。

1.3 数据分析

2011年5月20日调查嫁接成活苗木株数,12月21日调查嫁接保存苗木株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

2012年2月1日调查嫁接当年接穗新梢长度和直径(不含砧木,在离接穗基部3 ~ 5 cm生长正常处测定)。嫁接保存株数少于30株的小区全部测定,保存株数大于30株则随机抽样测定30株。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嫁接成活率变异系数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SNK)。

2 结果与分析

2.1 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分析

经一元方差分析可知,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嫁接成活率以及保存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 < 0.05),多重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表1),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嫁接总体成活率、保存率分别为66.39%、65.07%。嫁接成活率较高的是YLJ23、YLJ127、YLJ11、YLJ30、YLJ104,分别为88.17%、82.99%、82.22%、81.48%、80.70%,最低为YLJ6、YLJ35,成活率分别为24.20%、27.57%,其余无性系嫁接成活率介于两者之间;除YLJ5的平均保存率比成活率低5.77个百分点,差别较大外,其余无性系两者差别不大。说明5月20日调查表明嫁接是否成活已基本定局。YLJ5接芽萌动稍晚,5月20日调查,仍有极少数接芽新梢长度不足3 cm,处于“假活”状态。为确保成活率调查的准确性,调查时间宜推迟7 ~ 10 d。

表1 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保存率多重比较Table 1 Multiple comparisons on survival and conservation rate of graftings

由表1还可以得出,成活率 > 80%的有YLJ23和YLJ11、YLJ30、YLJ127、YLJ1045个品系,占全部品系的29.4%,成活率 > 70% ~ 80%的有YLJ28、YLJ29、YLJ64 3个品系,占17.6%,成活率 > 60% ~ 70%的有YLJ1、YLJ5、YLJ20、YLJ27 4个品系,占23.5%,成活率 > 50% ~ 60%的有YLJ9、YLJ21、YLJ34 3个品系,占17.6%,成活率在30%以下的有YLJ6和YLJ35 2个品系,占11.8%。

2.2 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生长情况分析

2.2.1 新梢长度 由图1可以看出,薄壳山核桃新梢长最大的是YLJ6,为86 cm,为17个品系平均长度64 cm 的134.4%,最小的是YLJ27,为42 cm,是平均长度64 cm的65.6%;其中长度为41 ~ 50 cm的有YLJ27和YLJ34 2个品系,占11.8%;长度为51 ~ 60 cm的有YLJ9、YLJ20、YLJ30和YLJ104 4个品系,占23.5%;长度为61 ~ 70 cm的有YLJ1、YLJ21、YLJ28、YLJ29和YLJ64 5个品系,占29.4%;长度为71 ~ 80 cm的有YLJ5、YLJ23 和YLJ127 3个品系,占17.6%;长度 > 80 cm的有YLJ6、YLJ11和YLJ35 3个品系,占17.6%。

图1 17个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新梢长度生长情况Figure 1 New shoot length growth of graftings

2.2.2 新梢粗度 由图2可以看出,薄壳山核桃新梢粗度最大的是YLJ6和YLJ35,直径为1.21 cm,是17个无性系平均粗度1.05 cm的115.2%;粗度最小的YLJ27,直径为0.94 cm,是平均粗度1.05 cm的89.5%。

图2 17个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新梢粗度生长情况Figure 2 New shoot diameter growth of graftings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同一产地同一品系的2年生播种苗作砧木,YLJ1、YLJ5、YLJ6等17个无性系品系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在各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成活率最高的是YLJ23,达88.17%,最低的是YLJ6,为23.20%,两者相差64.97个百分点。接穗新梢的当年生长量,差异也很显著,长度最大的是YLJ6,达87 cm,最小的是YLJ27,为42 cm,只有YLJ6的48.28%;粗度最大的是YLJ6和YLJ35,达1.21 cm,最小的是YLJ27,为0.94 cm,只有YLJ6和YLJ35的77.69 %。

(2)砧穗之间的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础[1~2]。黄婉芳等人对薄壳山核桃进行高接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的接穗与砧木间的亲和力有差异,如威斯顿(Western)1、2号,二年成活率均较高,而建林50号二年均较低,二年嫁接成活率有的品种高达100%,有的竟无一成活[11]。通过本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虽然用同一产地同一无性系的播种苗作砧木,但各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也极显著。因此,筛选出亲和力最强的砧穗品系组合,将能进一步提高嫁接成活率。

(3)从17个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情况对照分析,可以发现,生长情况表现最好的是嫁接成活率低于30%的YLJ6和YLJ35,而嫁接成活率高于80%的YLJ23和YLJ11、YLJ30、YLJ127和YLJ104 5个无性系生长情况仅为中等偏上,这是否是无性系自身的生长特性决定还是其它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4)本研究仅对单一无性系的砧木进行嫁接试验,未对不同无性系的砧木与不同无性系的接穗进行交互嫁接试验,因此,要筛选出最佳的砧穗无性系组合尚须进一步研究。

[1] 董凤祥,王贵禧. 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 黎章矩. 山核桃栽培与加工[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李川,姚小华,王开良,等. 1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核)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6):40-44.

[4] 李川,姚小华,王开良,等.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性状指标简化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2011,33(4):696-700.

[5] 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 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75-680

[6] 常君,姚小华,杨水平,等. 美国山核桃不同品种接穗对嫁接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0):105-108.

[7] 常君,姚小华,杨水平,等. 水分胁迫对美国山核桃根系生长影响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1):134-138.

[8] 常君,姚小华,王开良,等. 不同无性系美国山核桃种子对其苗木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1):109-114.

[9] 徐永星,蔡建新,吕惠飞,等. 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06-108.

[10] 夏根清,翁春余,王开良,等. 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试验[J]. 经济林研究,2007,25(4):109-112.

[11] 黄婉芳,何正宽. 长山核桃高接试验初报[J]. 浙江林业科技,1984,4(3):25-33.

Experiment on Grafting of 17 Carya illinoensis Clones

WENG Chun-yu1,SHAO Wei-zhong1,YE Hao-ran1,HONG Qi1,ZHANG Pu-shan2,CHANG Jun3,XU Kui-yuan1
(1. Jiande Forestry Extention Center of Zhejiang, Jiande 311600, China; 2. Jiande Forest Farm of Zhejiang, Jiande 311605,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AF, Fuyang 311400, Chin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grafting of 17 Carya illinoensis clones on 2-year seedlings (same cultivar) as stock in Jiande,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and conservation rate among clon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 , the highest was 88.17%, and the lowest 24.20%. It had great difference of new shoot growth among 17 clones, with the longest of 87cm, the shortest of 42cm. Scion base diameter growth topped 1.21cm, with 0.94cm the smallest.

Carya illinoemis; grafting; survival rate;height; diameter

S664.1

B

1001-3776(2012)03-0035-04

2012-01-13;

2012-03-29

翁春余(1959-),男,浙江建德人,工程师,从事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建德市薄壳粗度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润一座城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薄壳山核桃种植现状与发展策略
安徽庐江:山核桃成农民脱贫“致富果”
赣南脐橙靠接红桔砧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鸡蛋与薄壳建筑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
建德市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