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张峰水库输水工程中的应用
2012-05-04潘永波
潘永波
(山西省张峰水库建设管理局,山西 晋城 048215)
1 工程概况
张峰水库位于晋城市境内,年可向晋城市提供2亿m3的优质水,被誉为晋城市的“生命工程”。输水总干末端调蓄水池位于高平市外环东路以西,南韩庄村外东南侧的冲沟内。调蓄水池设计为半挖半填式,池底半径113m,池顶半径146m,总深度11m,容量48万m3。水池采用圆台形土工膜防渗结构,蓄水池坝体及池底处于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Ⅱ级。为保证大坝安全,采用强夯法对坝基进行加固处理,消除其湿陷量。地基强夯处理位于蓄水池南侧坝体填筑部位,分3个区域,Ⅲ区为6000kN·m单击夯能,Ⅰ区和Ⅱ区为4000kN·m单击夯能,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250kPa,湿陷系数小于0.015,有效加固深度6~8m。
2 工程地质情况
场地地表为0~2m厚的第四系全新统洪积(Q4pl)低液限黏土,分布于沟底表层;表层下为4~28m厚的上更新统洪积(Q2pl)低液限黏土,沟底及下游侧埋深大,两岸及沟顶埋深浅;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砂岩及泥岩。场地内低液限黏土层具有湿陷性且分布规律性不强,需进行消除湿陷性地基处理。
3 施工方法
3.1 强夯试验
3.1.1 试验区域选择
首先进行强夯试验,结合现场情况并对土质比较后,6000kN·m试验选定在Ⅲ区,在北京坐标系中,坐标点为 X:3962284.36,Y:620994.723 附近,4000kN·m试验选定在Ⅱ区,坐标点为 X:3962264.339,Y:670950.849附近。
3.1.2 强夯试验施工
机械选用QUH32型履带式起重机,主杆高25m,门架高23m,夯锤重33t,夯机自重52t,锤底面积为5.3m2进行强夯试验。Ⅲ区夯锤自18.2m高度下落,Ⅱ区夯锤自12.2m高度下落。
Ⅲ区主夯采用6.5m×6.5m正方形布点,第一遍主夯夯至每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在10cm以内时停夯,随后进行下一点的施工。第一遍全部夯点完成后,推平夯坑;待间隔期满后,按同样步骤进行第二遍主夯施工;最后进行2000kN·m能级的满夯施工,每点夯击两次,锤印搭接1/4,夯击完成后推平夯坑。
Ⅱ区主夯施工采用6m×6m正方形布点,第一遍主夯夯至每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在5cm以内时停夯,剩余工序同Ⅲ区。
试夯结束7d后,对试验区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每一施工区域分别采用地基承载力检测、湿陷性系数检测和干密度检测。经检测,所有指标全部满足要求,最终确定强夯施工参数,见表1。
表1 强夯施工参数
3.2 强夯施工
确定施工参数后,开始正式强夯。在强夯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施工工序进行,并严格控制试验参数,施工中两台QUH32型履带式起重机,配33t夯锤进行主夯;一台W1001型履带式起重机,配20t夯锤进行满夯。
针对该工程强夯区高程不在同一高程平面的实际,施工时采用先在台阶上部边缘部位布点进行夯击,夯击完成后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将台阶边缘挖除,挖除宽度为台阶上部夯点边缘以外所有部位,然后在台阶上部布设第二遍夯点,确保不漏夯。个别小面积台阶部位直接采用装载机将边角部位进行清理,清至与下部平台同一高程后再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个别土质为淤泥(腐质土)的部位,采用干土置换法置换淤泥(腐殖土)后,再进行地基强夯处理。
4 施工质量控制
4.1 质量检测
强夯荷载检测12组,结果均在250k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探井开挖17个,试验结果表明,夯区Ⅰ,Ⅱ自起夯面以下6.0m深度范围内、夯区Ⅲ自起夯面以下8.0m深度范围内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湿陷性全部消除,满足设计要求;干密度共检测146组,满足规范要求。检测结果表明,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2 质量控制
一是实行现场质检人员跟班制度,对强夯施工夯点进行编号,准确记录各班夯点的完成情况,确保不漏夯。现场准确测定每击夯沉量,确保夯沉量达到停夯标准,做到夯击次数和停夯标准符合施工控制参数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后,由现场施工员进行夯点布设,标识完成经质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 结语
强夯法在该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设备通用性强、施工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