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

2012-04-29何凯

出版广角 2012年3期

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大家庭中最古老、最基础、最阳光、最快乐的文学板块,和整个文学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背景一:2012年1月8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行“沈石溪作品亿万庆典暨《狼王梦》百万销量”盛大发布仪式。自2008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沈石溪作品以来,现已出版图书26册,短短三年时间内,整体销售码洋突破一个亿,销售册数已达700万余册。其中《狼王梦》自2009年10月推出以来,一直雄踞童书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单本销售已超过100万册。

背景二:2012年1月9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推出《植物大战僵尸》,引爆国内创意出版沸点,这套书被称之为国内少儿领域的标杆出版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游戏又是人类童年期一项发展体能智力的重要途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涵盖了儿童阅读和教育,用孩子喜欢的形象,吸引孩子参与阅读,启迪智慧,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这套书是一次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背景三:2012年1月9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行了新春发布会,发布会期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报告2012年将出版的重大品牌图书及拟举办“中国童话节”大型活动的计划。并在与会期间回顾总结了2011年安少社图书销售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徽少儿社在经济效益上亮点频现,先后推出《变形金刚》《奥特曼》《赛尔号》《洛克王国》等畅销少儿类图书。

这三个镜头只是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场景中的一角,细心的出版人不难发现,在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少儿类图书销售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来自开卷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11年所有开卷一级图书分类中,只有少儿、教辅教材和文艺3类图书码洋增长,其中少儿类图书是增幅最大的分类。少儿类图书呈现出如此欣欣向荣的场面,是不是意味着儿童文学的春天到来了呢?

20世纪末,“儿童文学呼唤畅销书”的口号冲击着少儿图书出版的市场。十多年过去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势头,以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伍美珍、沈石溪等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开创了一条新道路。主要集中表现在各地出版社着力打造原创作品,以丛书形式推出了一批批儿童文学新作,不仅受到小读者们的喜爱,还深受父母们的肯定。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父母对于下一代教育关注力度的提高,少儿类的图书越来越受到青睐,儿童文学作为少儿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少儿类图书在出版市场的走势。儿童文学未来的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海飞。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根

出版广角:海飞主任,儿童文学的创作的过程要比一般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长,作家如果不能完全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最后的作品就会变成成人作品,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作家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呢?

海飞: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最大众的文学,儿童文学具有门槛低、容量大和天花板高三大特色。门槛低是指很多文学爱好者都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包括许多现今著名的作家。最典型的例子,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第一篇作品就是儿童文学,并且是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容量大是指儿童文学的种类比成人文学的种类大,例如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寓言这些都是成人文学没有的,成人文学中有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这些在儿童文学里也是存在的。天花板高是指从上到下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阅读,是最基础的文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儿童文学是亲子文学,儿童文学是整个大文学的基础。以前自己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担任社长的时候,引进比利时的作品《丁丁历险记》,其封面广告就写着适合7~77岁阅读,现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儿童文学也都会标注适合9~99岁阅读。

第二,儿童文学是文学的根。我已经连续18年参加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世界大会,它们确定的主调就是讲故事。每次开会不是由领导发表讲话,而是每个与会者都需要讲一个故事。这就是儿童文学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故事。从它的特点来看,凡是作家创作成人文学成功以后回过头来创作儿童文学,不仅都获得了成功,还大大提高了本国的儿童文学水平。例如苏联的高尔基,英国狄更斯,我国的鲁迅、叶圣陶、冰心、巴金都曾创作过经典的儿童文学。如今全国少儿出版界有这样的动态,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创作的儿童文学《半岛哈里哈气》已经被认可,如果不出意外将会有一批成人作家投身创作儿童文学,因此儿童文学的明天是美好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有这样一个报告,儿童文学将迎来它最美好的时期。国际上最畅销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是《安徒生童话》,第三是《哈利波特》,因此从大环境看,现在儿童文学处在黄金时代,发展前景非常好。

出版广角: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台阶,您曾在不同场合提出过儿童文学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成色更高的“黄金时代”,这是为什么?

海飞: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学繁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但前一段,业界有人预言,我国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白银时代”即将到来。“黄金”将变成“白银”?我认为,这种“黄变白”的预判是错的,儿童文学的发展时空依然“黄金”。“黄金”依然,理由有五点:

第一,儿童文学的创作力量越来越强,人气旺盛。品牌作家、畅销书作家、新锐作家、类型作家、老中青作家群,队伍相对整齐,创新欲望旺盛,作品质量提升。儿童文学的强势发展,引来了新的广泛的关注。第二,儿童文学的出版力量越来越强,竞争激烈。近十年来,童书出版以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引领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在出版儿童文学图书。名家名作成了“香饽饽”,成了争抢对象。第三,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越来越普及,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国家推动、社会推动、民间推动,形成合力;亲子阅读、分级阅读、网络阅读,形式多样。第四,儿童文学对外开放越来越广泛,合作加深。儿童文学图书版权贸易频繁,成果丰硕,中国的少年儿童与外国的少年儿童站在了同一条儿童文学阅读起跑线上。并且,协会、学会、作家之间的交流也呈常态化。第五,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机会难得。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儿童文学,得道多助,一个成色更高的“黄金时代”必将到来。

儿童文学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出版广角:进入“黄金时代”的儿童文学对文化产业化发展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海飞: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建设中,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必然的、合理的、科学的。文学,需要传播。优秀的先进的文学,更需要广泛传播。文学作品一旦具有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传播就会自然而然地跟进。文学本身不能产业化,也不需要产业化,但文化传播可以而且应该产业化。在国外,文学的产业化发展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哈利波特》系列,10年创作,10年传播,10年发展。从文学作品,到图书、影视、唱片、邮票、糖果、食品、玩具、游戏、主题公园,7部作品用63种文字出版,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高达4.5亿多册,电影票房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纪录,整个文化产业链创造了585亿美元巨额财富,形成了著名的文化品牌,出现了壮观的流行景象。

儿童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一是童书出版社的跨媒、跨界、跨行发展。如浙江少儿社联姻“娃哈哈”、浙江普达海共同投资组建浙江优加少儿文化创意公司,实施跨界发展战略,并与盛大文学就云中书城等多个项目进行合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皮皮鲁总动员”已由图书领域拓展到网络游戏、动画等产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一手抓国家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数字平台建设,一手抓“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建设,6万多种图书、音像制品,6千多种少儿益智玩具,并配有成长馆、艺术中心等教育培训服务项目。安徽少儿社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建成“中国动漫电影图书出版基地”和“中国玩具图书出版基地”,并推出E—BOOK3.0网络概念,其互动图书平台和制作工具已上线。二是儿童文学作家在行动。如郑渊洁和他的“皮皮鲁”系列,杨红樱和她的“马小跳”系列,秦文君和她的“小香咕阅读之家”,曹文轩和他的图画书等,小说、童话、科普、散文、图画书、期刊、影视、动漫、网络、阅读推广,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活动,都在尝试,都在开展。

出版广角: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但是一直还没有创作出类似于《海的女儿》《汤姆·索耶历险记》《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这样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为什么呢?

海飞:其实中国很早就有儿童文学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小孩子喜欢的《西游记》就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的中国儿童文学,因此只能说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在中国算是滞后。因为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的概念是工业革命之后才提出来的,民国时期才传入中国,其在中国的发展不到100年,因此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缓慢属于正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中国国情所致。中国近现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仅政治、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才进入中国,并才开始翻译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因此儿童文学创作肯定不如欧美国家,所以我们只能从模仿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开始,因此中国儿童文学仍然处在学习阶段。第二,改革开放比较晚。美国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当今儿童需要读的100本书》的书,在2010年,我国引进了书中提及的75本,2011年引进了书中提及的78本,据资料显示,我国是引进这100本书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我们开放的门非常大,引进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比较多,从而导致对外输出却非常慢,造成了国内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无法走出去跟国际儿童文学交流,因此也就得不到认可。第三,儿童文学话语权是英语。尽管这些年我国不断将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安徒生奖、林格伦纪念奖的评选,但汉语不是世界儿童文学的主流语言,即使参加评选,翻译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难以吸引住评委们的眼光。第四,讲故事的能力欠缺。与欧美写作能力强的儿童文学作家相比,我们国家作家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欠缺。尽管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作品,已经得到国人的认可,在世界也有一定的地位,但还是比不上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来了》。据研究发现,她的创作还带有国外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和欧美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还需努力。

现在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畅销书作家,例如杨红樱、曹文轩,他们的作品都有望成为经典的作品。因为,曹文轩已经是安徒生提名奖的获得者,杨红樱的作品也已经被翻译成13种语言,国外也非常看好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今后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只不过还不是世界的品牌。

出版广角:目前,少儿类图书虽然不乏精品力作,但普遍的情况是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单靠市场来调节少儿类图书的出版走向是否有些偏颇?为了有更多精品力作能与读者见面,出版各个环节该如何助力出版社的少儿类图书出版?

海飞:儿童读物的品种很多,光一年就有4万多种,其中2万多种是教辅书,2万多种是本版书。最好的推动办法是:

第一,提高儿童读物的质量。如果出版社的选题不好,就会影响读物的质量。因此出版社和作家之间要形成同盟,将质量做好。现今出版社为了提升质量的做法很多,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儿童文学》月发行量就有120万,原创的作者很多,对于作者资源的挖掘工作就做得很好;21世纪出版社和郑渊洁结成联盟,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拉近作家与出版社之间的距离,保证作家能全心全意和签约出版社合作;还有一些出版社还会给作者提供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提高作者的创作能力……出版社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想把书做得更好,让小孩子更喜欢。

第二,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把图书的终端解决好。最新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是1∶1,城镇的儿童阅读少儿类图书不存在问题,但是农村的儿童却没有这样的条件。据调查显示,城镇儿童平时阅读少儿类图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农村儿童平时阅读少儿类图书的人数却不足20%。出现这样的结果,导致很多农村儿童根本不知道世界名著和中国名著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农村新华书店萎缩,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途径无法普及到农村,因此如何调动新华书店的积极性很重要。

第三,要做好儿童阅读推广。近些年,儿童读物的阅读推广效果还不错。属于国家行为的有新闻出版总署推广的100种优秀读物。属于民间行为的有妇联、少工委等组织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儿童参与进来。属于个人行为的推广也屡见不鲜。让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儿童读物阅读推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低幼品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出版广角:目前,国内畅销的少儿类出版物,尤其是低幼类出版物,引进版比较多。纵览各大网络书店排行榜也可以看到这个趋势。您觉得原因有哪些?

海飞:其主要原因还是本质上的落后。儿童文学是交流最广泛的文学,如今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小说作品已经迎头赶上。以往总是《哈利波特》《窗边的小豆豆》这样优秀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长期排在榜单前列,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很多国内作家已经排在前列,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伍美珍、沈石溪他们的作品已经很受儿童的喜欢。

为什么说我国低幼作品引进版本非常多呢?这主要是由于以前我国不重视低幼教育造成的。在国外18岁以下都被称为儿童,而且国外出版社不会有少年儿童出版社这种说法,只有儿童出版社或者出版社两种概念。欧美的儿童观是非常强的,少年的说法是我国从苏联学习引进的概念。在国外,儿童产前教育的书很多,然而在国内,这种类型的图书甚少。主要还是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他们愿意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儿童。有这样一个例子,十多年前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美国迪斯尼公司谈合作的时候,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水平还不高,硬皮出版花销过大,对于是否可以改成软皮出版的问题,外方始终不同意,因此只能放弃。因为根据当时的出版环境,作为精美的硬皮书,几页就需要几十块钱的,销量肯定不会好。尽管现今国家经济实力上升,这样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变,但低幼图画书出版,仍然还需要时间去努力,才会有所改变。

出版广角:您对儿童文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寄语?

海飞:儿童文学是文学大家庭中最古老、最基础、最阳光、最快乐的文学版块,和文学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文学面临着全媒体出版、全媒体运作、全媒体阅读的全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受众,是一个既纯洁又复杂、既单一又多变、既宽容又挑剔、既驯服又叛逆的矛盾群体,选择得快,接触得快,喜欢得快,反对得快,离开得快。今天的儿童文学小读者,是明天文学的大读者。儿童文学的读者,除了受到文本内容的影响,还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愿整个文学界都来关注儿童文学,共同开创儿童文学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