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牙“国粹”传播者

2012-04-29贺梦禹

世界博览 2012年2期

因为今天没有课,没有了翻飞的舞裙与和着吉他乐声踏响的舞步,北京弗拉门戈艺术中心偌大的舞蹈教室里显得空空的。坐在《世界博览》记者对面的弗拉明戈舞蹈老师哈维和尤兰达刚刚从辽宁台春晚的录制现场回来,脸上也带着疲态。但是谈到自己的老本行,他们视之为生命的弗拉门戈,却掩藏不住语气中的兴奋。

“我是八岁开始学舞的,”尤兰达说,“从此就爱上了它,然后就将它作为我的职业了。”作为国粹,弗拉门戈舞在西班牙非常普及,许多学校都开有相关的选修课,很多人都会跳。而在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等大城市还有不少专门的舞蹈学校,以便于那些热爱这项艺术的人、想将此作为终身职业的人、还有需要继续深造的从业人员学习。“因为弗拉明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举个例子,现在的弗拉门戈就融进了拉美探戈的一些技巧,所以就算你舞艺纯熟,也得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过时了。”哈维说。

但是在中国,弗拉门戈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很多人顶多只知道那是西班牙的“招牌”艺术,并不知道它其实分为三部分,刚代(cante)、铎盖(toque)、巴依莱(baile),也就是歌、琴、舞。而中国会跳弗拉门戈舞蹈的人更是少有,更不用说可以开课教学的了。但是中国学生和舞者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是令两位老师印象深刻。两人在艺术中心每周的课都排得满满的,每堂课都有很多学生竭尽全力在老师身后学习那些变化万千的跺步、手势和身形。

“弗拉门戈舞的确很难,不过跟世界上所有的学科一样,只要努力,就没有学不会的,”尤兰达对记者说。舞蹈没有年龄限制,在他们的班上,从初中生到退休的中年人通过学习和练习都能跳得有模有样。一个女孩子一开始笨手笨脚总是跳不好,但回去冒着被楼上的大妈投诉的“危险”苦苦练习后也能跳出非常优美的“Tango”曲式——Flamenco舞蹈里最常在聚会、婚礼、宴会时所跳的舞蹈。

弗拉门戈舞蹈最早发源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现在并没有人能确定它是来自于吉普赛人还是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争斗与融合的双重影响下,在不同族裔的人民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产生了这种用歌声、琴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强烈的痛苦、忧思与快乐的艺术形式。我们所听到看到的,是演唱者如泣如诉的呼喊与高歌,弹奏者和着敲击声在琴弦上拨弄出的激越旋律,而舞蹈者扭转的身体和疾如雨点,时而轻快时而沉重的脚步声更是令人能时刻感觉到其进发出的激烈情感。因此,真正好的舞者都是年长者,不经历生活的洗练是没有办法领会舞蹈中的那份沧桑和激烈的。

而对于习惯将感情藏于内心,很少轻易表达。即使表达也是非常委婉的中国人,是否能真正学到这种舞蹈和它背后的精神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也发现中国人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藏起来,不管是快乐还是愤怒,都非常内敛。”尤兰达就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在教完一段舞蹈之后,当她通过翻译问学生们有什么还不清楚的地方时候,大家总是默默地不说话。于是她不免会想,大家是不是有什么事不高兴了,还是不喜欢这支舞蹈,所以虽然大家总是微笑着,她却越发猜不透学生们的心思。后来慢慢才知道,学生们只是羞于去提问,又担心者师或者旁人嫌自己太笨而已。

只不过,要想通过学习舞蹈而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形象气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非常困难,而按照两位老师的想法,一切只要慢慢来就好,有的学生寄望着能通过舞蹈来改变自己,而他们所希望的是先把舞蹈学会。

虽然在世界许多地方演出和教学过,但尤兰达和哈维是2011年3月才第一次来到中国,虽然一开始也觉得食物不习惯,天气不习惯,在来此之前几乎对中国毫无概念的他们,也很难逾越语言的障碍。现在水土不服期已经渐渐过去,他们也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学生们的热情也感染了他们,原本只打算待半年他们现在决定延长在中国工作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