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洋主持
2012-04-29
十年之前,这个名叫Steven Wheathers的美国人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中国的电视台做主持人,在红遍中国的电视剧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那时候,他只是像一个普通的美国游客一样,来过中国,走了一条’惯常的旅游线路一一北京、上海、西安。不过,数日的中国行却给他种下了深深的中国情结,从此,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广告公司,一边“策划”着重回中国。
“我演《蜗居》没用剧本”
十年后,steven已经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史龙天”,这个名字巧妙地揉进了英文名字的谐音和姓氏的含义,还嵌进了中国的象征——龙。而他也从外语节目中的龙套成了名剧《蜗居》中的主角之一。“那个剧播出以后,好多朋友都来问我,剧里面那个马克是谁啊?是不是你啊?”史龙天觉得自己颇有点“一夜爆红”的味道,“因为后面的字幕只写上了我的英文名Steven,所以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否是我。”
其实史龙天得到这个角色也纯属于意外。一天,一个常找他拍广告的经纪人打来电话说有个电视剧需要一个外国人角色,问他要不要试镜。听说角色不错而且戏份挺重,史龙天决定一试。“面试之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故事,甚至到了那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嘛,”史龙天回忆道,当时那里还有好几个老外等着试镜,看起来竞争还挺激烈,其中有一个德国人不仅高大帅气,而且中文说得极好。原本一点没把这次面试当回事的史龙天觉得有些失落,心想自己肯定会落选,毕竟自己的中文很不怎么样,要想搞明白剧本还要在剧中说中文台词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知过了不久我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马克的角色是你的了!”史龙天说,“我当时非常吃惊,一直问‘为什么是我?’”
他后来才知道,正是因为他了解中国,而中文却说不好,才得到的这个角色——因为剧中的女主角海萍就是要教一个外国人学中文,如果此人中文说得太好反而显得不真实。“你知道吗?我演整部戏都没有用剧本!”说起这件事史龙天仍然颇觉得意。因为导演滕华涛觉得与其慢慢把剧本翻译好,让他记台词,倒不如给他说戏让他自由发挥来得自然。
于是史龙天的每一场戏都是由滕华涛来说戏指导,副导演帮忙翻译,让他了解这场戏大概的情景与状况,台词都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现想现说的。只不过有时候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把这个老外搞糊涂,比如有一场马克暗示海萍自己对她的好感的戏,马克需要讲一个学生爱上老师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情感,两个导演就费了一番功夫来给他解释。因为对于史龙天来说,这种曲折委婉的暗示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对她说,“海萍,我喜歡上你了”呢?
由于在《蜗居》中的出色表现,史龙天再次得到邀约,出演《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大老板何好德,而滕华涛的新剧《浮沉》也直接找到他继续合作,角色还是一位洋老板。“看起来我要成老板专业户了!”史龙天笑道。但是在他心目中,自己的第一个电视剧角色马克是最令他喜歡的,不仅因为《蜗居》是一个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故事而不是简单浮华的都市喜剧,在这个剧中演得过瘾,而且还让他和滕华涛与海清成为了好朋友。“海清是一个很好的人,她对我了解剧情和演绎这个角色帮助很大。”史龙天说,“我们有时候会一起去吃饭闲聊,虽然她的英文不是很好,但是她非常乐于与人交流。”
从广告人到制片人
虽说常常接拍一些广告,也在电视剧中假露脸,但对于史龙天来说这都是副业而已,他事业的重心仍然是放在自己热爱的媒体行业,而这多少也有些误打误撞的因素在里面。
2005年,史龙天把公司交给伙伴管理,得偿夙愿来到中国古都洛阳。通过网上投简历,史龙天在一家私立学校当了英文老师,并且同时学习中文。
史龙天在洛阳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跟他们一起打麻将、喝白酒,在春节的时候一起剪纸、贴春联、包饺子,就像一个普通中国人那样生活。作为《世界博览》曾经的特约作者,史龙天还写过几篇讲述自己在洛阳生活的文章。回忆那时的生活,史龙天仍然觉得非常怀念,“我觉得那里像我的第二故乡一样,现在那里的朋友还一直希望我能回去,只可惜我事业的重心现在在上海。”
存洛阳工作一段时间后,一直以来对媒体工作充满兴趣的史龙天来到了上海开拓自己的新事业。刚到上海不久,就有经纪人来找他拍电视广告。“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种拍广告的工作机会很多。”史龙天说。而第一支广告他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很傻:拿着一个茶叶枕头说,“这枕头真好”,酬劳是400元人民币。
不过通过拍广告,史龙天开始接触到了上海的媒体圈。一次,上海电视台录制英文节目的时候找他客串其中的外国人角色,没想到拍摄期间大家觉得让他来主持这档节目是个更好的主意,于是这个“新上海人”开始在ICS上海外语频道和东方卫视主持节目。“可能我有某种天赋吧!”,史龙天玩笑一般地说:“我从小就很喜歡表演和主持。”
现在,史龙天不但主持着上海外语频道周播节目《上海攻略》——一档向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介绍上海风土人情的节目,和《华夏新纪录》——一档有关中国文化古迹和社会人文类的节目,还负责着自己创办的两档网络视频节目:《美语圈》和《老外视线》。他同时在上海师范大学担任外教,教授“西方广告与市场营销”和“英美文学”课程。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制作了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趣短片《咖啡粥》。
喜歡旅游和中国文化的史龙天为了拍摄纪录片已经游历了60多个中国城市,他的美国女友还有堂兄弟夫妇也跟他一样,是中国的粉丝。在他的名片上,印着他很喜歡的一张照片:在水天一色的乌苏里江畔,他坐在小船的船头。而名片的正面,写着他的工作头衔:主持人、制片人、录音。
“我不是演员,是媒体工作者。”从采访一开始,史龙天就这样纠正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