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段子走进中国
2012-04-29赵圈贺
罗永浩为脱口秀明星黄西的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写下了这样的推荐词:“一个中国边疆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奋斗成为美国的生物学博士,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故事;一个中国移民的生物学博士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在美国成为一个走红的脱口秀演员,这可能是史上最邪门儿的美国梦故事。”
2010年,大洋彼岸成名的脱口秀明星黄西受邀到美国记者年会表演,这场年会只邀请一流的演员登台,堪称美国喜剧演员最高的荣誉。那天,黄西面对的是2400名观众,包括副总统拜登和诸多参议员、众议员以及美国记者协会主席。15分钟下来,全场观众起立喝彩,拜登特意到后台向他祝贺。
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为此专门飞到波士顿采访他:“我去过你在中国的老家,我很好奇,从那种地方出来的人怎么会在美国取得成功?”
黄西的成功当然与他近十年来的勤奋努力分不开。在美国,喜剧演员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笑话不够智慧,或偷用别人的段子,便会遭到极度鄙视。一位美国的华裔喜剧演员曾表示:在美国土生土长、至今仍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华人喜剧演员,大概只有三个。
如果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喜剧跨国界并非不可能,从前已经有大量的经典喜剧作品风靡全球,黄西再一次成为了这样的例证。
写脱口秀笑话的数学博士
黄西的表演形式名为“stand-up comedy”,直译为“站着的喜剧”,也有人翻译成单口相声——二者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的语言表演,“8rand-upcomedy”更注重与台下观众的互动性和随机应变的灵活。这种美式单口又是深夜脱口秀(1ate-night TalkShow)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经常被直接译成“脱口秀”。
作为美国入睡前传统的消遣方式以及获知时政新闻的重要渠道,深夜脱口秀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形成了以单口小段、喜剧环节加名人访谈的固定模式。美国几大广播网为争夺这一巨大市场,拥有各自的王牌脱口秀,如NBC的《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莱诺今夜秀)、CBS的《Late Show with DavidLetterman》(大卫·莱特曼深夜秀)等等。黄西最著名的表演便是在莱特曼秀节目上。
当黄皮肤的黄西用移民的笑话征服美国观众时,这种美式单口相声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的中国爱好者,特别是能够接受新鲜即时信息的网民。
Monologue(独自)是美式脱口秀中的一个传统环节,后来经过中国网友发扬光大,风靡微博。如今,在微博输入“monologue”,即可看到大量美式脱口秀段子,其共同特点是:前半段是真实新闻,后半句是戏谑调侃。例如:商务部表示过去10年里,中国向非洲提供贷款额超世银,且发放贷款大多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还的主要方式是“金坷垃”(一种因广告过度夸张在网络中走红的肥料)。
几年前,还在国内读书的王铎观看了一次完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对当时的主持人斯图尔特(JonStewart)印象颇深:“他的笑话很好笑,跟我看到的国内的综艺晚会完全不一样。”王铎被这种美式的喜剧表演吸引了,他开始关注斯图尔特的节目以及他的同行们。对他来说,美式脱口秀成了一片“新大陆”。
五年前,王铎到美国读书深造,脱口秀算是不小的动力之一。
王铎来自东北,从小就很喜欢赵本山,也对喜剧有所偏爱。上大学前,他一度觉得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中东北人多没什么不正常,后来到过南方才知道,此类节目的大部分观众只是北方人。“我非常喜欢赵本山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小品,后来就不太满意了,其他的小品和相声更没法看。”
王锋最喜欢的喜剧演员是范伟——没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完全靠人物塑造,而且是小人物的苦笑,“《即日起程》、《耳朵大有福》都是很好的喜剧电影。”
王铎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五年,专业是应用数学博士,工作时打交道的是各种复杂的方程和公式,闲下来便在网上写一些“monologue”式的笑话,创作和专业完全无关。这与专业是生物学博士的黄西颇为相似,而黄西的出现也给了王铎很强的信心。让他有勇气去创作喜剧,“虽然只是发在微博上”。
黄西曾说写笑话类似解数学题,王铎也认为黄西的笑话大部分是纯逻辑的,很符合理工科的背景。“我觉得这可能跟中国人原来的认识不一样。他把喜剧写作变成了一种智力活动,甚至潜意识里有许多公式,但无法像数学那样表达出来。”
王铎在微博上的原创笑话很受欢迎,虽然无法像国内的相声小品那样拥有广泛的观众面,但在年轻人和高学历的人中传阅率很高。在新浪微博一个有近2400人的美式笑话微群中,他是最活跃的写手之一。他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创作喜剧的难度就在于你需要让别人笑,但是笑完又不觉得自己无知。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稍微停顿后、恍然大悟地放声大笑。”
王铎说美式笑话其实很有意思,能巧妙地把两个时事结合起来。不靠夸张的动作和暴力肮脏的语言,是纯粹的逻辑游戏,短小精悍,充分调动观众已有的知识和时事储备:“我觉得它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单口相声+二人转
与王铎相似,网友“谷大白话”也是东北人。也因为写笑话在微博上人气极高。与此同时,他还是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的忠实拥趸。他在著名电影网站时光网(Mtime)上撰写的深夜脱口秀专题共有26页,详尽介绍了这种特殊喜剧形式的前世今生、内容特色,图文并茂,受到网友青睐。
这位美国脱口秀的专家人在深圳。能够及时看到美国的各档脱口秀并深挖研究,其实也是拜网络所赐——起初是为了练听力,后来慢慢喜欢上了美国人百无禁忌的喜剧表现方式。在学校里当老师的“谷大白话”,搞过几年主持、说过几年相声,“对文字比较敏感,喜欢看那些把幽默、智慧、讽刺、‘三俗’巧妙地蕴含在文字中的喜剧节目和段子。”
在“谷大白话”看来,脱口秀“形似单口相声。神似二人转”:一个话筒一张嘴就齐了;形式多样,说学逗唱、木偶、杂耍都有;话题涉猎广泛,许多名嘴都是引经据典的专家。而它在表达方式上更接近于东北二人转,尤其是荤段子。
美国喜剧界的一个优势在于大量优秀的喜剧表演者和写手,而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凯瑞、亚当·桑德勒、伍迪·艾伦都是从讲单口相声一步步打拼出来的。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一早年都曾经历过或长或短的单口表演生涯,从底层一步步靠着天赋加努力加机遇走到今天。
“谷大白话”对此有个笑话式的描述:“鱼跃龙门”这事,只有幸运的1%能登上庙堂,剩下的99%都进了厨房——绝大多数的单口表演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喜剧成名之路的初级阶段。
喜剧明星如赵本山、郭德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要归功于多年的剧场经验,长期能够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练就了浑身是戏的表演才能。而在美国,这样的喜剧明星几乎“一抓一大把”,每年能在电视上露面的优秀新人就有百八十个。黄西成名前的荆棘之路已经见诸各种报章。
写好脱口秀笑话其实也非易事,需要灵感、智慧、幽默和技巧。
“谷大白话”认为,段子要精心设计适当的铺垫和误导,然后给出让人意料不到的笑点。表演的难度则更大,引人入胜的表演能力、声音语调的操控之外,时间节奏的把握是最大的挑战。“许多优秀喜剧演员的过人之处,都在于炉火纯青的时机掌控,能够在铺垫和悬念积累到最巅峰时,恰到好处抛出笑点。”许多著名喜剧演员都是写好了笑话反复推敲,然后给身边人试讲,成型后拿到酒吧和小剧场去演练,最终才能成为舞台上合格的段子。
语言方面的障碍,使美式脱口秀在中国尚不能为所有人接受和欣赏,例如英文的双关语翻译成中文后减少“笑果”、相关的历史时事、娱乐八卦等背景知识也不尽相同。但“谷大白话”和王铎都认为它基本是适合国人口味的,“如今的网络时代,东西南北的习俗和语言极大融合,理解方面没有太大差异。真正的差异其实是个人的接受能力。”
美式幽默分类很多,但规矩很少。“三俗”、毒舌、政治不正确是最常见的亮点,对公众人物、敏感话题甚至弱势群体的无下限调侃是最基本的内容。这些恰恰是许多国人不能接受的,认为太“三俗”、太恶毒、太缺乏高尚的格调。
而自嘲正是美式幽默的特点之一,自嘲的精神、自信的心态和理智的头脑,使美国观众可以笑对善意的嘲讽。但专攻敏感话题、恶毒刻薄、展开狂喷一些“重口味”脱口秀完全属于另一个范畴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关注脱口秀,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也让所有人都有了开玩笑、写段子、吐槽的平台。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段子被广泛传播。笑话的总量多了,精品的数量自然也就提高了。人们的笑点被磨练得越来越高,接受的程度也在提高。“谷大白话”说,在这种“百花齐放”的潮流中,你能想到的笑话可能罩就被人想到,创作的难度随之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