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纸印痕”写字法

2012-04-29赵雪银

摘 要:利用在正方形纸上折叠印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田字格、米字格,观察、分析一个字在格中的位置,有利于在大脑里产生一种印痕,每看见一个字就会自觉地分析字在田字格、米字格中的位置,从而提高写字训练效果。

关键词:写字训练;折纸印痕;目测区域;美化笔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29-04

一、教学步骤

1.折纸印痕训练。

2.分格区域训练。

3.美化笔画训练。

4.综合运用训练。

备注:目测训练贯穿始终。

二、具体方法

(一)印痕原则

步骤如下:

1.在一张大一点的正方形纸的正中位置写好标准的、美观的字。如:

2.然后让学生看着,或者由学生亲自折纸。

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形成田字格的样子。

让学生观察。 再说观察到的折纸的印痕和字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就会发现,横中线和竖中线与字的关系。

“关”的第四笔“长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撇”的上半部分在竖中线上。

3.再折对角线,再观察,再说。

“关”字的“撇”和“捺”分别在两条对角线上,也可以叫斜中线上。

4.再往田字格里写。

板书示范横中线和竖中线在把握结构上的利用。

“关”的第三笔和第四笔横都被竖中线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写的时候注意,保证字的端正、标准。

横中线和竖中线除了平均分的作用,还有掌握平行、宽窄等作用。字的横画、竖画大致与横中线、竖中线平行。

5.将纸四角向中心点对折,形成一个包含在田字格内的小正方形,在此称为菱形。如下:

完成后的字占据在这个菱形区域内,掌握字的大小。起笔、折笔、收笔以此为据,在此称为“菱形定位”。

“关”第二笔撇起笔和第五笔撇、第六笔捺收笔注意菱形定位。

菱形四边与斜中线相交四点正好是四个小方格的中心点。笔画起笔、收笔以此为据。如:

6.练习目测字。

就是要学生达到里看见一个字,在大脑就有印痕的定向思维,就知道怎样占格。将田字格、米字格与具体的字在大脑中立体化、形象化。

(二)区域原则

1.每条折线形成不同区域的利用。

(1)利用横竖2次对折,形成“田字格”,看做4个方形区域。

上半部利用左上格和右上格。如:

左边部分利用左上格和左下格。如:

右边部分利用右上格和右下格。如:

下边部分利用左下格和右下格。如:

(2)利用对角线2次对折形成4个三角形区域。

左边部分利用左三角形。如:

上边部分利用上三角形。如:

右边部分利用右三角形。如:

下边部分利用下三角形。如:

上、下两部分分别利用上三角形、下三角形。如:

(3)利用4次对折形成8个三角形区域,即“米字格”。

如:

2.不同区域要根据需要取舍,结合运用。

利用下三角形、左上格、右上格。如:

利用上三角形、左下格、右下格。如:

利用左三角形、右上格、右下格。如:

利用右三角形、左上格、左下格。如:

(三)美化笔画原则

在经过折纸印痕训练、分格区域训练以后,学生达到能够掌握字基本的间架结构。接下来要做的是美化细节,具体到笔画。

1.横中线上的横画要向右上倾斜。短横上扬,长横上拱。如:

2.横画的长短变化。

(1) 一个字或部首中两画平行上短、下长。如:

(2) 两个部首中临近两画平行,上横盖下横。如:

(3) 一个字或部首中三画平行中短、底长。如:

(4) 一个字或部首中四画平行两边长中间短。如:

(5) 注意:短横不必变化。如:

还有特殊写法的字,如:

3.竖画写法。

(1)竖画并列,左短右长。如:

(2)主体竖画不离竖中线。如:

4.竖画的悬针与垂露写法。

(1)主体竖画与笔画穿插,竖画为悬针竖。如:

(2)竖画与笔画相接,或者竖画独立,竖画垂露。如:

(3)两竖并列,左垂露右悬针。如:

(4)有撇捺在上,竖不悬针。如:

(5)起笔竖为垂露;收笔竖为悬针。如:

5.撇捺写法。

(1)独体字主体撇、捺不离斜中线。撇、捺尾巴朝格角方向。如:

(2)两撇平行,上小下大。如:

(3)两捺平行,下捺变点。如:

6.点画写法。

(1)两点平行,上小下大;如:“冬”。两点并列,左低右高。如:

(2)几点横向并列,上下错开,成向上拱形排列。如:

(3)几点纵向并列,左右错开,成向外拱形排列。如:

7.相同偏旁写法。

(1)相同偏旁平行排列,左小右大。如:

(2)相同偏旁纵向排列,上小下大。如:

8.特殊偏旁写法。

(1) 走之旁,走向右下,形成滑梯,先上、短,中下、长,坡度大,最后平缓收尾。如同滑梯送小朋友安全到底面。如:

(2) “口”上宽下窄,形如侧面碗壁。上为碗口,下为碗底。如:

“日”与其写法相同。如:

(3)“目、月、门”形如柴门,上窄下宽。如:

9.交叉、相交在中心点。如:

(四)综合运用原则

1.先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起笔注意笔画美化,收笔注意菱形定位。

2.横中线、竖中线、斜中线、中心点、菱形定位作为字的定位标准。

三、特殊字实例

(一)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长横占横中线;“衣”字旁两点占竖中线;“衣”字旁撇占斜中线;最后一笔点占斜中线。“衣”字旁撇、竖勾收笔以菱形定位。弯钩收笔略超出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土”主体占左上格;“衣”主体占左下格;“戈”占右三角形。

3.笔画美化。

“土”长横上扬;“衣”撇尾朝向格角;“戈”弯钩突出、强化,形如晓月;“戈”中撇画起笔横中线收笔竖中线,形如弯刀;点如雨滴。

(二)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曾”第八笔占横中线;“曾”第三笔、“日”第一笔占竖中线;“土”的竖、提起笔、“曾”第四笔横折、“日”的竖勾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土”主体占左三角形;“曾”占右上格、右下格。

3.笔画美化。

“土”短横上扬;“曾”的上下形如碗壁,上宽扁、下瘦长。

(三)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口”底、“辛”第六笔占横中线;“土”短竖占竖中线;“土”长横起笔、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占左上格、右上格;“土”占下三角形。

3.笔画美化。

“口”形如碗壁;上部瘦长,下部宽扁;“土”短横上扬,长横上拱。

(四)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没有主体占横中线、竖中线;“匆”第四笔撇占斜中线,第二笔横折钩在斜中线起笔勾;“草”字头在左上格、右上格中心点起笔收笔;“心”第一点在斜中线上至左下格中心点收笔,卧勾在斜中线上至右下格中心点起笔勾;“草”字头、“心”字底起笔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草”字头占上三角形;“心”字底占下三角形。

3.笔画美化。

“草”字头左低又高,撇高于第一笔;横折钩折笔内收;“心”字底三点成向上拱形,卧勾斜中线起笔,成向下弧形,至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四、教学策略

(一)低年级形象化原则

可以将“田字格”的4个区域,称为4个房间。将“口”的字形称为小窗户,“撇捺”称为胳膊和腿,或者尾巴。“点”称为眼睛。进行形象教学。

(二)高年级 “体态法”:将字看作人、花、事物……

在此仅列出一些字例,以此类推。

例如:

1.似人(动物)体态。

(1)“美”如人大步行进。

(2)“佛”如一个长老迎风而立,手持禅杖。

(3)“裳”如上头冠、中夹袄、下长裙。

(4)“将”如将军金甲,头戴盔甲,长戈在手。

(5)“靠”如孩童脚踩高跷。

(6)“这”如人驾马驰。

(7)“竟”如人单腿跪地。

(8)“起”如怀中抱婴儿。

(9)“乞”如虫爬行。

(10)“猎”如身披蓑衣,蓑草随风飘扬。

(11)“早”如人大大的头,立正,伸展手臂。

2.似花(植物)体态。

横竖如枝,撇捺似叶,口如花蕾,点似花蕊。

(1)“苦”枝叶在上,花垂于下。

(2)“吐”枝上无叶,独有一花。

(3)“器”一枝、两叶、四朵花、一蕊露于外。

(4)“紫”如紫丁香跟有分支,树身盘旋,树冠繁茂。

3.似事物体态。

(1)“丽”如两窗并立。

(2)“高”如楼耸;“青”如台阶。

(3)“州”如河川中沙石显露。

(4)“士”如飞机机翼与机尾。

(5)“酒”如酒水外溢。

(6)“炕”如膛外有火,锅上有盖。

五、注意事项

1.低、中年级识字教学。

要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字练起。如:人、大、子、水、木、天、鱼、山……。然后再练习复杂的字。

2.对于不容易折的字,要特殊分析。(如:偶、倦、漾、掠、演、剪……)

3. 讲过方法以后要让学生会自己运用。

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就知道怎样占格了。再有其它的字,也会自己根据这个方法去观察。

4.进行目测训练。

如此长时间训练以后,最终达到一看见字,就会有折纸印痕的定向思维了。就是要学生看见一个字,在大脑里就有田字格、米字格的感觉,就知道怎样占格。

六、教学效果

折纸印痕写字教学法于2005年开始探索试行,已经使用5年。一个月后,经过大约20次左右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基本规律,自己写字练习。2、3个月后,成效明显,字形美观。学生写字兴趣和写字能力明显提高,速度加快,记忆能力等相应提高。表现在:

1.适应快。一个班的学生,按这种方法训练2个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写字要领。

2.占格意识强。学生有了明显的写字占格意识,能够保证字的基本比例标准、字形美观。

3.记字准确。记忆字形更准确,记忆力明显增强。

4.记字兴趣高。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记忆、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对写字的兴趣浓厚,也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5.耐力强。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写字持久,培养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