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药煎汤治风寒感冒

2012-04-29刘红

家庭医学 2012年9期

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家里有一块菜地,菜园里平时都种有紫苏、生姜、葱,还有蕲艾、薄荷等,这些都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的土方儿。母亲是我们家里的土医生,每当我犯感冒时,母亲就会为我煎一碗紫苏、生姜、葱、豆豉等配料汤,要我趁热喝掉,然后让我躺床上好好睡一晚,把被子盖在身上压紧,出一身大汗,第二天,人就感觉轻松了许多,感冒也减轻许多。连喝3天,身体就痊愈了,而且没有一点副作用。

如今我们要是犯了点头痛感冒病,就按母亲教我们的方法去做,效果特别好。

读者提到的用紫苏、生姜、葱白、豆豉等治疗感冒,这是祖国医药的传统疗法,也是属于民间的一种验方。这几味药不但可以组方,还可单用,对感冒初期有显著的疗效。

紫苏 紫苏全身皆可入药,药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本草纲目》曰:“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紫苏能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香苏散”,就是由紫苏配伍香附、陈皮、甘草而成,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咳逆等症。

生姜 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别录》记载其“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散寒止咳的功效。生姜的药用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拟方113首,其中有60多个方中都应用了姜。民间医学治疗较轻的伤风感冒时,习惯用红糖和姜煎汤热服,用棉被盖其身,发汗即解。干姜配附子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所以姜汤还有“还魂汤”的美名。

葱 一般是用葱白,即近根部白茎,比葱叶效果更佳。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古代医书《本草从新》曰:“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肘后方》中的葱豉汤,就是用葱白和豆豉两味药组成的,用于治疗外感初起,无汗头痛、发热恶寒、鼻塞通阳等症。有的加上生姜,效果更佳。

读者提到的艾叶、薄荷等,都是属于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都含有挥发油,有芳香辟浊、发汗抑菌、刺激身体汗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发汗散热之功效;二是都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如葱、紫苏、艾叶,均为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

民间还有很多治疗风寒感冒的验方。如感冒咳嗽,久治不愈,可用生姜汁调蜂蜜服用,每日服用两次,有独特疗效;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时,用姜汁、莲须、葱白煎汤,每日服两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感冒、寒热头痛、咳嗽气急时,用葱豉、桔梗煎汤服,效果也非常明显。

煎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这类民间验方时,有些人服用后感到效果不佳,其实不是药物本身的原因,而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煎熬药物的技术。

1.应使用砂锅之类的器皿,避免使用金属器皿,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2.煎药时不要使用热水浸泡,这样会使有效成分溢出挥发,失去药效;

3.这类药物大多为芳香药物,一般煎煮10~15分钟,如果时间太久,很容易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挥发,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煎熬时加水不宜太多,一般以盖住手背即可。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吴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