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防治的“吉祥三宝”
2012-04-29魏开敏
长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都可引起慢性心衰,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风心病及先心病等。慢性心衰尤以老年人多见,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心衰发生率可达10%,是导致其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慢性心衰的干预措施,除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外,限盐、限水及合理用药是必须的措施,称为慢性心衰防治的“三件宝”。
限盐 在我国许多地方,人们的摄盐量偏高,每日可达9~12克。许多慢性心衰患者也有摄盐量偏高的不良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必将造成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衰程度加重。有关报道表明,每摄入0.9克食盐就会增加100毫升水滞留在体内,这是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专家告诫心衰患者“盐罐犹如毒蛇”,必须严格限盐。无症状患者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4克以下,如果有气促、水肿等症状者,则应控制在2.4克以下。
限水 慢性心衰的发生主要与心脏泵功能障碍,造成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有关,水肿是心衰急性失代偿的重要标志之一。凡是有水肿症状的慢性心衰患者,不仅要严格限制食盐摄入,还要注意限制水的摄入。饮水过多除可诱发心衰外,还可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此,患者要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700毫升以下,包括茶水、饮料及牛奶等。
合理用药 传统用于心衰治疗的药物,除利尿剂外,特别强调增强心泵功能(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的应用。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对冠心病、肺心病及高血压心脏病所致心衰的患者,洋地黄的应用受限,尤其不适合用于慢性心衰的防治。近年来多推荐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作为慢性心衰防治的一线药物,与小剂量利尿剂合用,以有效控制慢性心衰。因而,在慢性心衰的防治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优选ACEI或ARB,加上β受体阻滞剂和小剂量利尿剂,构成三联组合,长期维持治疗。另外,患者应将服药时间放在上午,避免晚上服用,以防干扰睡眠与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