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贫血要警惕肿瘤

2012-04-29李华

家庭医学 2012年9期

张先生是大学退休老教师,今年62岁,平素身体很好,只是偶尔觉得头晕。最近在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中,发现血红蛋白只有80克/升,提示中度贫血。张先生认为贫血是小毛病,饮食上多注意,吃点补血的东西就可以了。但他的老伴不放心,催他来医院看看。医生再次给张先生化验了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还是80克/升左右,属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怀疑是缺铁性贫血。

“我怎么会缺铁呢?”张先生对此感到不解。医生把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一列举出来,如长期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术后, 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大量喝浓茶等。张先生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情况:没做过手术, 也不喝浓茶,平时食欲挺好,更没有发现大便带血,想来想去,实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贫血。医生建议他住院进一步检查。入院后连续做了3天大便隐血检查。结果显示, 三次化验中有两次隐血阳性, 说明胃肠道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肉眼看不到,只有通过实验检查才能发现。为了查找出血部位,医生又建议他进一步做了胃镜、肠镜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最后发现是结肠癌。由于发现较早,肿瘤还属于早期,可以行手术根治,预后也比较好。

贫血怎么会和肿瘤有关系呢?血液科专家解释说,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在120~160克/升之间,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在110~150克/升之间;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 就称之为贫血。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轻、中度贫血,往往不能确定发病时间,表现为病程缓慢,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血常规检查时才发现。老年人常自认为是自己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喜欢服用各种补血制剂,而对可能潜在的疾病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老年人贫血较严重,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去医院看病,又往往被误认为心、肺疾病,不能及时明确贫血的原因,常常造成疾病的延误。

贫血可能是很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发生某些肿瘤时,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变发展,影响相应器官功能后,才可能出现明显症状。因而,贫血很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预警信号,非常值得警惕。特别是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早期出现贫血的几率较大。这是因为肿瘤直接影响人体正常代谢,随着瘤体增大,肿瘤逐渐外侵周围脏器,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出现消瘦、乏力、面色苍白、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

所以,老年人发现贫血时一定要到医院做专科检查,明确原因,不要盲目服用补血药物。及时做血常规、铁代谢、叶酸及维生素B12等相关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程度及贫血的类型,并检查肿瘤标志物,进行胃肠镜、CT扫描等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贫血原因,排除肿瘤,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