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起甲状腺结节的“必杀令”

2012-04-29吕中伟

家庭医学 2012年9期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都认为,对甲状腺结节必须“格杀勿论”。但事实上,甲状腺结节95%以上属于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仅占2%~5%,“错杀”就是过度医疗。因此,收起对甲状腺结节发出的“必杀令”,通过一系列检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忠奸”,才是当务之急。

手感+B超初辨 “忠奸”

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多有家族史、放射线接触史或放射治疗史。所以,要仔细回忆家中亲戚是否有人患甲状腺恶性肿瘤等,给医生提供全面的资料。接下来就要靠医生的手感和临床经验了。通常情况下,如果触摸到多个结节,提示病变为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倘若结节只有“一根独苗”,且质地较为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做吞咽动作时活动度较小,就要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如果同时摸到结节周边存在肿大的淋巴结,情况就更可疑。

当然,最终确诊还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检验仪器。甲状腺位置十分表浅,又是不含气体的实质性器官,B超是首选的影像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直径仅为2毫米的微小结节,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境界和位置等。如果发现结节中有微小的钙化,局部低回声,结节之间血液供应较为丰富,说明结节生长速度较快,提示病灶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应做进一步检查。

CT和磁共振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在精确定位结节及与毗邻组织(如重要血管、神经等)的关系上具有较大优势,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别用极端眼光看结节

“结节”这两个字总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往小里说可能只是局部炎症,往大里说恶性肿瘤也未可知。因此,面对体检报告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人们也会有两种极端心态,有的人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结节既不痛又不痒,随它去好了。

其实,医生对于甲状腺结节也颇感头痛。即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专家,也无法在未做综合检查的情况下给出明确诊断。其背后潜藏的可能是增生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局灶性甲状腺炎、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以及髓样癌等多种疾病。拗口的疾病名称洋洋洒洒一大堆,不免让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公众更加紧张。因此,看待甲状腺结节,患者切勿走极端,应该仔细鉴别勿慌张。

是否与结节和平相处

初步辨明甲状腺结节的善恶忠奸后,专家建议再做穿刺细胞学检查。若在穿刺出的细胞中未检出癌细胞,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结节的可能,也许是未穿刺到恶变的细胞。所以,即便是阴性的患者也应定期随访,每隔半年至一年应做一次B超检查,看结节有没有在短时间内增大,如果体积增大超过15%~20%,就应积极考虑手术。

即使证实了结节是恶性的,也不必谈癌色变。甲状腺癌根据病变细胞类型的不同,有迥异的发展过程,常见的乳头状癌术后治愈率达90%,对生活质量和寿命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不必太紧张。即使是良性结节,有些患者也会产生心理压力,夜不能寐,生活在恐惧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行手术治疗,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目前的甲状腺结节手术非常成熟和先进,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阅读延伸

同位素成像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

将含有碘同位素的药剂注入人体,同位素便随着血液循环聚集在甲状腺中。碘同位素会不断释放伽玛射线,用伽玛照相机对甲状腺进行成像,就能看到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图像。如果甲状腺结节十分热衷于吸收含碘物质,在图像中就会显示出黄色、红色;若是结节对含碘物质不感兴趣,就显示出蓝色、紫色。前者称为“热结节”“温结节”,后者称为“冷结节”“凉结节”。通常情况下,良性结节吸收碘较多,恶性结节吸收较少,这样就能基本判断出结节的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