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跳舞莫踏入“雷区”

2012-04-29徐成文

家庭医学 2012年9期

一年四季,在公园、小区里,不乏老年人舞动的身影。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跳舞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广交朋友,消除孤独感。然而,很多老人跳舞存在误区,甚至会踏入“雷区”。

1.舞蹈能给人带来愉快感,但也很容易掩盖身体上的不适,因此,老人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

2. 不要选跳过于激烈的舞蹈。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

跳舞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老人可选择节拍小于100步/分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舞、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患有Ⅰ级高血压者,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级、Ⅲ级,要杜绝跳舞。

2.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3.跳舞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4.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在跳舞过程中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跳舞后不要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最好是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