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缺牙 口腔护理很重要

2012-04-29周曾同

家庭医学 2012年11期

黄先生的母亲今年64岁了,牙齿缺失很严重,只有门牙,吃饭很不方便,稍微硬点儿的食物都咬不动嚼不烂,从而导致消化也不太好。黄先生准备带母亲去医院补补牙,同时咨询一下该如何为母亲做好平日的口腔护理。

满口“断壁残垣” 老年人健康大打折扣

俗话说“人老珠黄”,原意是不值钱了,其实未必。但用它来比喻老年人的牙倒是很妥贴。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渐渐磨去,原先洁白锃亮赛过珍珠的牙齿开始变黄,有的断,有的掉,如果不及时“整顿”,那么张口就见满口“断壁残垣”,从牙齿的功能来说,真的是很不值钱了。

老年人的缺牙,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全口牙掉得一颗不剩,叫作牙列缺失;二是缺了一些,但还有残留牙,叫作牙列缺损。无论是哪种情况,除了不雅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归纳起来有四点。

1.嚼不动:没有完整的健康牙列,口腔就不能完成对食物的咀嚼、碾磨和初步消化的功能。长期“生吞活剥”式的进食,势必加重胃的负担和妨碍营养吸收,引起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2.口发干:继发于牙列不齐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口干。这是因为缺牙就会漏风,缺牙越多,漏风越大。老年人原本唾液腺退化,唾液分泌不如从前,加之缺牙造成的“穿堂风”,当然口干难忍了。

3.口气重:消化不好容易泛出胃气,加上口干唾液少,口腔缺乏自我清洁的作用,就出现了“老人臭”。

4.黏膜烂: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口腔是由以牙齿为代表的硬组织和以黏膜为代表的软组织构成的。所谓的“唇齿相依”,道出了牙与黏膜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口腔里的残冠残根不及时拔除,那么这些边缘锐利的残余牙,就会对附近的黏膜进行长期的慢性的反复的磨擦刺激,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创伤性溃疡、白斑等黏膜病,甚至出现口腔癌。

做好口腔保健 拥抱健康生活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对于缺牙的老年人来说,做好口腔保健非常重要。

1.在牙列缺损阶段要及时“整顿”,尽可能保持牙列完整,推迟牙列缺失阶段的到来。到了一定年纪,“头童齿豁”是任何人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问题是牙齿的损坏总是一颗一颗渐渐发生,而不是一夜之间就掉得干干净净。那么,在这个过渡期,应该珍惜每一颗牙齿,破了就补,补不了就拔,拔完就装,让自己的天然牙与局部假牙组成“混合部队”,来保持牙列完整。千万不要等到满口残冠残根后再去“一次性处理”,拔完装全口假牙。那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概念,应该摒弃。

2.在牙列缺失阶段要及时装假牙,尽可能保持残留牙槽骨高度。牙齿是埋在牙槽骨里的,一旦牙齿掉了,牙槽骨失去了牙齿咀嚼压力的生理刺激就会萎缩,给假牙的固定带来困难。如果要进行“种植牙”,也会因牙槽骨萎缩、种植钉没法固定而失去机会。所以,要想装或“种”一口咀嚼功能良好的假牙,最好在进入牙列缺失阶段的3个月内及时找牙科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千万不要长期将就着“囫囵吞枣”,错失良机。

3.在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已经采取治疗措施后,要保持假牙的清洁和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不仅仅是每顿饭后)都要清洗假牙和漱口。可以脱下的假牙还要用专门的假牙清洁剂浸泡;不能脱下的假牙或种植牙要特别小心地清洗,注意假牙与牙肉接触的部位,那是容易出现病损的地方。还要定期找牙科医师帮助检查假牙的完好情况,一旦出现假牙损坏、黏膜疼痛或溃疡要立即就医,千万不要硬撑。

最后提醒大家,口腔卫生除了牙齿健康外,还和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状况有关,所以定时体检(包括口腔)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