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治疗误区

2012-04-29陈书连

家庭医学 2012年11期

刘先生是一名教授,由于带的学生多,平时还要写不少学术论文,因此一天到晚有不少时间是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久了就落下了腰腿痛的毛病。最初吃止痛药可以缓解,但药效消失后疼痛就又来了。刘先生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他听了后心里咯噔一下,都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死的癌症”,这可怎么办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治疗方法最混乱的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而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按摩、牵引、热敷等;介入治疗是经过皮肤穿刺向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臭氧等化学方法,或经过皮肤穿刺,利用激光、射频等物理方法将病变的椎间隙内的髓核消除一部分,从而达到减压效果;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脊柱镜、椎间孔镜等方法,将脱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经压迫。但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常常无所适从,盲目轻信,从而导致了许多误解和误治。

诊断上的误区 许多患者在当地医院做了个腰部CT检查,发现有椎间盘脱出,就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没有疼痛症状,就不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引起腰腿痛的疾病有许多,如腰椎结核、腰骶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椎管内肿瘤,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典型症状是先出现腰痛,1周左右腰痛减轻,但疼痛向一侧的下肢放射,常常伴有下肢麻木。常见的腿痛和麻木分布在大腿和小腿的外侧,甚至到达足的外侧、内侧或足底。因此,医生建议,如果腰腿痛症状不典型,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查体,必要时做腰椎磁共振(MRI)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免误诊。

认识上的误区 椎间盘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结构,周围有纤维环,中间是髓核组织,类似于轮胎的外胎和内胎,当椎间盘退变后,外胎的弹性和强度降低了,当轮胎的内压增高后,内胎通过外胎的薄弱区鼓了出来,这时的脱出医学上称为包容性脱出;如果外胎破了个口子,内胎通过口子跑了出来,则称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这时有可能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痛。椎间盘脱出如果不刺激旁边的神经根,就不会有腰腿痛。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必须有腰腿痛的症状,才能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才需要治疗。因为椎间盘脱出的是人体内的髓核,不是肿瘤,如果没有症状则不需要任何治疗。治疗方法很多,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治之症”“不死的癌症”,是不对的。

治疗方法选择上的误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它有许多种类型。脱出的大小、脱出的部位、疼痛的时间、是第一次发病还是复发性的、是包容性脱出还是非包容性脱出、有没有合并椎管狭窄等情况,均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每个人的椎间盘脱出都不一样,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一样。一般来讲,有85%的普通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15%的病人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要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对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有效,非包容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合介入治疗,应该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或者脊柱镜、椎间孔镜等方法将脱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经的压迫。

每个病有每个病的特殊性,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它的适应症,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应该手术的病人,由于害怕开刀,迷信一些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如通过按摩把突出按回去、吃中药或贴膏药化掉增生部位、做腰部牵引等非手术方法,不但延误诊治,有时还会因此而造成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因此,盲目手术是不对的,一味拒绝手术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