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训练的做法及思考
2012-04-29陈晓红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写作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留心生活,积累习作素材,重视教材“范文”的作用,从仿写开始再读写结合,并进行习作多方位思维训练等。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留心生活;读写结合;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4-02
以往的课堂作文教学,无非是教师布置题目,提出写作的要求:语句流畅,内容充实,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字数不少于400字等等。这时学生冥思苦想如何开头,搜肠刮肚凑字数,教师“矬子里头拔将军”,找出相对好点的习作进行范读,日复一日,年年如此。尽管有的学生下笔如有神,文字优美,但这是凤毛麟角,而大部分学生则谈写作色变,写作文就头疼,作文水平着实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了每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能够唤起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是学生一种内在潜力的迸发,不容忽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无一不对作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对某个事物激发了兴趣,才会有研究、掌握它的欲望,所以兴趣是干好事情的不竭动力。
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有很大关系,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得好。要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教师要热爱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发扬民主,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改变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开展作文竞赛、办好班刊,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社,鼓励学生投稿,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开展作文竞赛。通过竞赛,一方面可以检阅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能发现和培养作文尖子,使他们得以崭露头角,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以这些学生优异的作文成绩影响和带动全班学生加入到写作的行列。学生会因此树立信心,无形之中也浓厚了班级的写作氛围。
(三)写实话
写实是从作文内容方面说的,即提倡写真人真事,表达真实情感,提倡写现实学习和生活。如写日记、读书笔记和书信。写话,是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讲的,是说语言要力求朴实,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更能让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二、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在,写作的素材也无处不在。 变幻莫测的天空,五彩缤纷的原野,熙来攘往的街道,朝气蓬勃的校园……这是我们观察的人文、自然对象。春天到了,我们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看看花草的颜色、姿态,树木的变化……闻闻花香……倾听淙淙的溪流和宛转的鸟鸣……追追蝴蝶,逮逮小虫,捉捉小虾……到市场去买些刚上市的蔬菜、瓜果,尝尝它们的味道……
学生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悲愁是鲜活的写作素材,学生生活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也是生动的写作素材。如刚接新班,师生都不了解,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同时摸清他们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让学生写一篇以“我”为主题的作文,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同时,很快摸清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习作辅导。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是新任老师的第一篇作文,而加倍努力去完成,并力求全面与完美。
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是习作练习的好素材。如在学生过生日时,布置一道作文题,回家询问父母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及名字的故事,然后把自己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写下来。这种习作不但起到了练笔的作用,而且还是学生通过从父母那里的了解,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进行了感恩教育。
平时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如朗诵比赛、广播操比赛、六一儿童节文艺比赛、书画展览、报告会、开学典礼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因为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我们只需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写成一篇篇很好的文章。
天气变化了,是进行自然景物写作训练的好时机。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在上学路上留心春天的变化,然后教师再指导抓住春天的特点写一篇《美丽的春天》,同样方法可以练习夏天、秋天和冬天。在有雾的天气,在飘雪的日子,教师引导让学生观察,体验,思考,表达,写出自己眼中的景,抒发自己心中的情。这样写出的文章肯定比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的要生动得多。
“开放五官、感受生活”,正是在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形象,为思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构架了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的桥梁,使无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再也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了。
三、紧扣教材的内容,加强写作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的每课书,都是一篇例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讲清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研究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写作的能力。
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课文,很快掌握了文章的结构:殡仪馆里,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学生边读边体会“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深刻含义。他们既获取了知识,又学会了组段构文及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油然而生。他们仿照文章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练习。学生有写老师的,有写父母的,有写小伙伴的……他们尝到了从书本里获取写作知识和技能的甜头。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的写作也要向高层次引导。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文字,逐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促进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之后,学生在写《我和××比童年》的作文时,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找生活上的差别,体会情感,追根溯源,把主人公的苦难与自己的幸福认真加以比较,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祖国而学习的决心。这样一来,内化了的情感通过学生的作文表达出来,文章自然就生动感人了。
通过适时有效的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撑开思维的巨伞,写出华彩的篇章
学生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这还远远不够。正如水库中的蓄水,如何将其引导出来呢?这就需要给水库开凿几条合适的渠道,只有开凿好渠道,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而这“渠道”,就好比是学生合理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多角度思考不仅适用于我们做人,同样适用于我们作文。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别有新意,脱俗超群,避免千篇一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给我们的是逆向思维。正如“水离开人,人可以活命。”一样,“人离开水同样可以得救”。当伙伴们有的吓哭了,有的跑去找大人的时候,司马光没有慌,他从容地用石头砸破缸,救出了小伙伴。逆向思维的巧妙运用不也是别有洞天吗?如作文《我的爸爸》,孩子们大多写了爸爸的优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爱学习等等。而有位学生却写了自己的爸爸嗜烟如命,家人苦不堪言,最终在自己的努力劝说下,爸爸为了全家人的健康,毅然地戒掉了烟,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爸爸呢?
总之,在作文教学与改革的历程中,雄关漫漫,任重道远,愿我们科学的训练能为学生撑开思维的巨伞,更愿我们的学生不断写出华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