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相长:古老而又新鲜的教育智慧

2012-04-29抱朴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教学相长”意义的理解和开掘,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新含义和新精神。在唐代,韩愈在阐发从师与为学之道时指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这里所谓“道”,应该是与当今所说“科学”“真理”同义的。在韩愈看来,为道求学而从师,其选择就是多元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师生共同努力,探求真理,其“教学相长”之义也就在其中了。到了近代,陶行知对于“教学相长”之义的阐发更为明确和简捷。如他在《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中说:“我们要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以培养更有福的后一代。旧父母和旧教师,凭主观以责儿童之服从;新父母和新教师,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自觉的活动。新父母与新教师,要跟儿童学,教儿童启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教得更合理。”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废名在描写莫须有先生为学生批改作文的时候写道:“他见了学生总是很高兴的,出题高兴,自己总是技痒,碰得一本好卷子高兴,善如己出,碰得一本极坏极坏的卷子虽是十分的感得混饭吃无意义,一个人难于人有益,但慢慢地也惯了,人生在世是如此,反而不急急于要向人传道,还是孔子学不厌诲不倦真是可爱的态度了,于是碰了一本极坏的卷子亦等于开卷有得,是高兴的。”这里,有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包容学生,融入学生的襟怀,有向先贤学习、向生活学习的态度,而所有这一切就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基本条件。

在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时代,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从“教学相长”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教育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水平、提升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